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图志》是清末新疆官修的一部省志,编纂时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档案.纂修者在利用档案时采用了全部引用或节录档案原文、改编等方法,保存了丰富的新疆近代档案,也为利用档案编纂地方文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正平 《中国档案》2007,(11):66-67
3年前,以编纂我国首部最完整的村志《王坪湾二十世纪村志》、而在档案界闻名遐迩的湖南省冷水江市毛易镇退休干部王振庭,最近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力作《王振庭家庭档案》(首卷之一)。他主编的村志和撰写出版的家庭档案,被湖南  相似文献   

3.
象山县西周镇伊家村长期以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这个村庄,数年前出了一部村志--<伊家村志>,这部村志已被北京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收藏,成为象山县第一部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村志.  相似文献   

4.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史纂修包含史料征集、编纂长编、拟定凡例、纂修稿本等几项步骤。档案文献是国史纂修的重要史料来源;纂办长编为稿本编纂提供了便利;凡例为国史纂修之纲;稿本初纂后再次复辑。全面广泛的档案史料基础,保障了国史纂修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王修村志     
一位年近花甲的兼职档案工作者,退休后花费五年的时间,自费组织编纂了一部68万字的村志——《王坪湾二十世纪村志》。当我捧着油墨飘香的送审稿时,被作者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欣然前往拜访了他。 这是湘中腹地冷水江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名叫王坪湾。整个村子群山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清馨。在一栋红砖青瓦的阁楼里,我采访了村志的编纂者——王振庭老人。他个子高大,结实魁梧,一张红润的国字笑脸,言谈举止间透出其爽朗豪放的性格。当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毅力编纂这部68万字的村志时,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热爱档案事业,二是因为他热爱家乡。  相似文献   

7.
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档案传统的编纂和出版在档案缩微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清史纂修工程的需求,而民间档案的发现与编纂更成为了新生的推动力量.在此条件下,明清档案就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档案编纂的信息化,并建立多元的编研模式,明清档案的编研才能开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志·档案卷·档案志>(以下简称<北京档案志>),在<档案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与要求,由北京市档案局牵头编纂,在众人的关注下历时八年出版问世.这是北京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档案专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修志传统的继承,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的又一个成果.  相似文献   

9.
周进  王建业 《湖南档案》2014,(10):48-48
近日,茶陵县档案馆接收《秩堂镇志》进馆。《秩堂镇志》的前身是《秩堂乡志》,始于1987年纂修,但困各种原因.未付印。2010年5月,全县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乡贤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同年7月正式启动《秩堂镇志》编纂工作,2013年7月总纂成书,全书共8篇,43章,172节,约90万字。  相似文献   

10.
《宣宗成皇帝实录》编纂有较严密的条规,它使实录编纂制度化、常态化;在章程草定和体例创设方面,主要出自杜受田和赵昀,而赵昀出力尤多.宣宗实录馆从纂修工作需要出发,先后设置了监修总裁官、总裁官、副总裁官、提调官、纂修官、收掌官、校对官、翻译官、誊录官,他们各司其职,保证了实录的顺利纂修.《清宣宗实录》在史料采集和人员赏叙方面有自己的健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