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的信仰     
“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所谓“不言之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工夫。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一、朱自清的人格教育观1924年10月16日,朱自清先生在《春晖》上发表杂感《教育的信仰》,文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的人格",在朱自清看来,就是"‘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但是当时一些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教育被压在沉重的功利下面,不免有了偏枯的颜色。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功利是好的,但是我们总该还有超乎功利  相似文献   

4.
特别关注     
文理分科造成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而忽视培养“人”;注重“做事”而忽视“做人”——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实质就是灌输一种“做事”找饭碗的功利思想。人文知识的缺失使很多人一旦离开专业领域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心理脆弱,甚至动辄产生轻生念头。 ——淘气精灵  相似文献   

5.
“优点卡”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激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攀枝花镇西山小学,用“优点卡”来记录学生优点并加以评价的做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学生。所谓“大处”是指从国民素质的高度来观照德育,“小处”指从孩子小的时候如何“做人”教起,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培养其自尊心、荣誉感、尊严感,塑造其健全的人格。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既要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要有长远的目标,还要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一、“优点卡”的设计者首先把“人”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西山小学校长王明芬有二十三年的农村小学从教经历,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农村半大孩子游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青年,应当是适合于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更要具得高度的人文素养。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主要指高尚的人格。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应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把“学会做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德育工作者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学习的教育外,更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彼此关爱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和实践体验中不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学校教育 ,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也就是说要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的根本入手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成为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人 ,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因此要把理想教育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对此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开展“三名教育”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11.
德育乃思想品德教育之简称,古代称为教化,是研究“应当怎样做人”的学问,是一项促使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的活动,《三字经》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旨在通过“两课”课堂教学的渠道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社会的需要,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的核心。高校直接培养社会建设所需人才,更应加强“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14.
德治·育人·人格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德治国”思想对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育人首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而人格又是做人的核心 ,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古今中外 ,大凡事业有成者 ,其人格一般为高尚者。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 ,尤应重视如何做人特别是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会做人     
周德义 《教师》2019,(1):130-130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每个社会都会思考的问题。说到根上,说到根基、根本上,我以为,教育即是“教会做人”。无论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是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正心”“诚意”和“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还是蔡元培所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或者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以及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是“教会做人”。既然是人,必然有一颗人的心。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追求一种人格化境界。所谓阅读教学的人格化境界,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所追求并努力达到的培养学生最完美最理想人格的一种状态。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钱理群语).要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要培育学生高尚的内在精神.要教育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因此.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培养阅读技能的过程,还是学做人的过程,是学习如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幼儿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基于“三爱”教育背景深入开展幼儿品德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进而使学生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完善 ,这是各类教育的根本目标。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多种多样 ,文章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培养健全完整人格目标的问题 ,提出了所谓的“112”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教师固然需要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但最基本的应“须有健全的人格”“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