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地区的文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文庙为研究对象,细致了解两省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庙、现存文庙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来挖掘文庙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两省的文庙都兼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研究东北教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教育内涵,具有珍贵的历史及现实价值。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深入了解东北文化、教育历史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东北地区现存的支庙数量极少,对其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将东北地区文庙开发成为社会教育基地,恢复祭孔典礼,在文庙中记载当地文化教育名人是对其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归绥城在清代边疆内地化背景下建立的蒙、汉、慢3座文庙,不仅是重要的祭孔设施,而且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加强了对蒙古地方各族官民的统治,为边疆内地化提供了文化支持.清廷修建文庙更多地是基于教化各族居民的需求而非理性的城市建设,加之塞外多民族杂居,文风欠佳,归绥城的文庙不论在择址上,还是在规模与空间布局方面,多没有达到规制要求.蒙、汉、满3座文庙作为归绥城空间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归绥城的文教区、城市天际线以及街道名称等人文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庙学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原生态格局,文庙客观地反映着我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强化学校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教育遗产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对接,重构文庙教育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系,才能使我国文庙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庙学合一"是东北地区古代传统教育的原生态格局,东北地区文庙客观地反映着东北地区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社会文化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教育遗产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对接,重构东北文庙教育遗产现代价值体系,才能使东北地区文庙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依据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及民国档案,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首个文庙———土默特文庙的建立、规模,清代及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及其特点等进行考查.指出,清代土默特文庙祭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是在土默特地区社会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文庙祭祀的变迁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及不断汉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民族学校,学校历史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1724年(雍正二年),土默特左翼都统丹津仿照内地,在现在的呼和浩特南门外修建了土默特文庙,并于1726年创办了土默特官学。土默特官学于1886年改称启运书院,之后又先后更名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土  相似文献   

8.
据郑州有关方面宣布,8月28日,将有90名4至7岁全日制“小书生”在雕梁画栋、儒香熏习的郑州文庙修习国学课,读经典,学传统珠算,画国画,写毛笔书法,练太极及少林功夫。具有2000年历史的郑州文庙,将恢复“庙学合一”,发挥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在中国有些传统和历史的大城镇都建有文庙。至清嘉庆年间,中国共有京师、府、州、县、厅、司、乡各级学校文庙(学庙)1700多所,加上其他书院孔庙等,总数达2200所。郑州文庙是其中较大的一所学校,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历史上它的面积达…  相似文献   

9.
滕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229-229
本文通过介绍文庙教育功能方面在历史上的作用,阐述文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功能,论述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文庙博物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文庙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手段,使文庙博物馆的事业蒸蒸日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杨阳 《华章》2013,(22)
中国古代碑刻自战国时期出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真实记载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石刻史书。济南府学文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碑刻遗存是历史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积极做好碑刻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弘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研究儒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庙是儒学文化的载体,闽台地区孔庙的建置过程,反映了儒学在闽台地区的传播过程。泉州府文庙是福建省最早创建的文庙之一。明清以降,泉州府文庙与台湾孔庙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情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一个持续不断发展且未遭中断的文化,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朝气,瓜瓞绵延。古往今来,永州的史前文化、舜文化、柳公文化、理学文化、文庙文化、古村落文化、方言文化、书法碑刻文化、戏曲文化、女书文化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闪耀着光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地方样本。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文庙是东北地区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孔庙 ,具有特殊的观光游览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本文就如何利用现有建筑特色和设施发挥其旅游和文化功能的作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庙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设计作品结晶的表现之一。作者对宁远文庙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通过对宁远文庙室外空间环境的分析,总结出了其室外环境特色,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对宁远文庙环境对现代环境设计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庙乃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其影响遍及五湖四海。1951年10月,我校在开封文庙遗址建校,从此秉承文庙文化,60年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成为美丽古都开封的精品名校。我校的体艺特色教育最为开封人称道,尤其近两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文化厅授予“河南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并成为河南省艺术教育协会理事单位,还获得了省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建设十大模范单位等荣誉。多年来的特色教育发展历程,七中己然成为盛开在开封教育圣坛上的一朵芳馨奇葩。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文庙是东北地区现存的最大一座孔庙,具有特殊的观光游览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本文就如何利用现有建筑特色和设施发挥其旅游和文化功能的作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庙是祭祀孔子、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具有祭祀、教学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庙的功能重心不断发生转移,从最初重视祭祀到现在更加重视褒奖。文庙不仅褒奖孔子和历代先贤先儒,还褒奖当地乡贤和名宦,他们都是德行显著、政绩突出之人。文庙褒奖的实质是教化,是引导人们向善与成贤。文庙褒奖影响深远,对一般家庭来讲,可以身显名贵;对求学士子而言,先贤是他们效仿的楷模;对一般民众来说,能够激励他们向善和求学,从整个社会风气来看,可以化民导俗。在当代社会,要想更好地发挥文庙的褒奖功能,就应该改善文庙的形式,丰富文庙的内容,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庙既是历代朝廷和百姓奉祀2560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及其儒家学派贤哲的祠庙,也是中国历史上地方学宫和儒学教官办公衙署所在地。文庙的结构布局基本相同。府学和县学,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官家办学的基本方式。历代担任府学教授的人选常常是饱读经书的大儒,甚至是朝廷名臣。本文将史料与考证相结合,追记了南昌文庙与府学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陆秉及其子孙后代相继担任安庄卫(今贵州镇宁)指挥使,其家族通过创建卫城,修治公署,开辟屯田,修建卫学、文庙,建造庙宇、楼阁堂所和桥梁等一系列善政,为镇宁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