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考古发掘研究,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科研成果。但由此而来的学术争议也此伏彼起,烽火不断。随着郑州商城出土遗物的不断面世以及众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潜心探索和联合攻关,确认郑州商城是距今3600年的商代前期都城。  相似文献   

2.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的两座帝都,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政治制度完备,都城规划合理,建筑技术高超,手工业种类繁多,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商业活动频繁,这些都是商早期帝都文化的体现,是当时最先进文化的代表.研究河南商早期帝都文化,即全面地揭示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所包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都存在看较多的商代祭祀遗存.它们在祭祀坑的形状、填埋物和用牲情况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在规模、地势和分布状况等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由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商代前期所占的不同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都是商前期具有王都气象的都城,二者始建年代略有先后,偃师商城应略早于郑州商城,是商王朝灭夏后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具有一定的并存关系,二者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其变化反映了商王朝早期统治重心及策略的变化,并直接导致了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都城性质的演变.偃师商城经历了由国都到陪都的变化,而郑州商城则经历了由陪都发展为国都的过程,并非如有学者所言的无变化状态,而偃师商城地位的变化又与郑州商城的兴建及其发展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郑州商城是我国商代早期最大的一座王都,是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郑州商都的城市精神,代表其自身风格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可以从物质遗存和思想与价值层面表露出来。深入探讨商都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对当今郑州乃至河南全省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豫北重镇———安阳的西北郊新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该遗址位于安阳殷墟遗址的东北外缘,深埋于距现地表25米以下。城的平面呈方形,城墙残存了部分基槽,宽度9米左右。城址四面城墙的长度都在2000米以上,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城内有丰富的文化堆积,清理出房基、水井、灰坑、墓葬等。据现掌握城内主要文化遗存的年代,可初步判断该城址的修建和使用的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经专家学者现场勘察,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末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是商代都城考古的重大突破,同时…  相似文献   

7.
历经50余年的考古发掘和众多相关学科专家学者苦心钻研,距今3600年历史的商代早期都城终于露出它真正的面目。从其众多的古文化遗存和出土的堪称世界之最的古文物,均表明商都郑州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确立了郑州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商代都城多次迁徙,学界对几处都城的地望争论不休,但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商代都城皆滨河而立。在商代,黄河在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促成其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商代滨河立都因之而有可能性。商人滨河徙居的传统及宗教祭祀方面的因素使得黄河在商代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说明商代滨河立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商代都城多次迁徙,学界对几处都城的地望争论不休,但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商代都城皆滨河而立。在商代,黄河在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促成其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商代滨河立都因之而有可能性。商人滨河徙居的传统及宗教祭祀方面的因素使得黄河在商代的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说明商代滨河立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商汤灭夏后,吸取了夏代留下的宝贵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特征鲜明的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这种文化的传统建筑技术上的一致性,说明郑州商都的兴建是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集大成者,也是殷商数百年灿烂文化的奠基与肇造时期。  相似文献   

11.
建康作为六朝都城,其安全与政权命运息息相关。因而,统治者对建康的防卫,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周密部署,在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打造了布局完整、结构复杂的防御体系。街巷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设置与布局对城防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江南政权的军事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山国灵寿城和赵都邯郸城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的两个代表类型.本文从地理位置、布局形制和防御体系三个方面对以上两城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战国时期列国都城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通过对两城的比较,还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山国和赵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3.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是中国史前城址发现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的文化区。在生产发展、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此地史前城址普遍构筑了一定规模的防御体系。这些早期城市的防御体系以城自身防御设施为主,城外天然屏障、周边自然资源、相邻聚落拱卫为辅。史前城防体系是筑城技术进步的产物,反过来促进了龙山时代筑城运动和早期城市化、文明化的进程,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起到了御敌自卫的防御效能,对后代城市防御体系的构建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城市,尤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早期居于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述古都郑州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大郑州”建设的文化战略,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楚人都城是随着楚国的发展、繁荣、衰败而不断迁徙的。楚人多有迁徙,故楚都地望历来多有争议。清华简《楚居》篇为楚国都城及城市文化研究带来更多可供研究的信息和线索。明确了商代楚族迁徙情况以及季连的定性、时代与世系问题,史书中楚先祖季连的迁徙路线也得以明了。清华简《楚居》对楚国早期城市的史实也提供了很多线索和史料。  相似文献   

17.
商象尊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代前期国都迁移比较频繁,自商王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殷墟)至商亡的二百七十余年间,不再迁都.在殷墟发掘的墓葬、宫殿、冶铸作坊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商代的青铜器,除了少量贵族生活用器外,多数是奴隶主宗庙的礼器,有些还作为奴隶主贵族的随葬品.早在商代前期,已建立了青铜礼器的基本体系.当时已有炊食器、盛食器:鼎、鬲、簋,容酒器和饮酒器:斝、爵、觚、尊、壶、盉等.艺术装饰已相当普遍,兽面形图案是当时装饰的主  相似文献   

18.
省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了解家底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建设家园的不竭的精神动力。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拿我们生活的郑州来说,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郑州古都学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对郑州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郑州商城不仅在郑州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一座著名的早期都城。因此,郑州当之无愧地可以列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与洛阳、开封、安阳一样,令河南人感到骄傲与自豪。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目前整体实力较…  相似文献   

19.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历史源远流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早在3600多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城。郑州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洗礼,终于迎来了她辉煌灿烂的今天。郑州现辖6区5市1县,承袭商都遗风,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0.
公元3世纪中后叶百济国家诞生后便出现了城墙聚落,从此开辟百济最初的都城.百济最早的都邑汉城或慰礼城(即今首尔),称为汉城期.475年,汉城为高句丽所陷落,迁都于熊津(即今忠清南道公州),称为熊津期.此后,538年再次迁都于泗沘(即今忠清南道扶馀),称为泗沘期.汉城期都城由风纳土城和梦村土城组成,两城相距不到1公里,其中北侧的风纳土城规模更大,是较早的都城,南侧的梦村土城被推定王城.熊津都城被认为具有应急避难性质,所以修筑了主要作为防御的公山城,但在都城功能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市空间不够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百济有计划营造了新都城,即泗沘都城.泗沘都城将扶苏山城和罗城即外郭融为一体,以此提高都城防御能力,又以外郭区分京域范围,以网格形系统规划城市空间,这些特点是韩半岛古代都城中前所未见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