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立高校转制的实质是从公有产权向非公有产权变革,其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公立高校产权变革过程中,介于纯粹公有产权与纯粹私有产权之间的产权变革的形式有多种.由于高等教育竞争市场的不完善、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政府定位不准确,转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必须通过明晰产权使权、责、利对等,才能达到提高办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公立高校“转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公立高校“转制”,是教育民营化在高等教育领域从表层进入制度层面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路径。其内在动因在于,提高公立高校的办学效率和质量,丰富公立高校办学形式,形成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良性竞争的格局。公立高校“转制”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即探索多样化的“转制”形式;科学划定范围和限度;以营利性高校和非营利性高校的界定为切入口,为“转制”高校的运作提供法规保障;以明晰规范“转制”高校的产权为重点,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高校受计划体制影响,办学效率一直不高。本文试图从产权角度去阐述影响我国公立高校教育效率的因素,辅之实证角度去论证其低效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权残缺是公立高校产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缺位对我国公立高校内部产权效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残缺的涵义、原因、以及对公立高校产权效率的影响,并从产权激励方面提出一些产权制度安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结构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高校激励约束和办学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权结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低效益原因的产权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大型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现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因素.运用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低效益的原因,并提出了明确产权收益和建立公有产权流通市场等相应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立中小学校转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立中小学校转制与世界教育市场化改革潮流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既借鉴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也是为了解决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教育创新。目前转制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制的目的、转制试点学校的选择、转制学校的性质走向、管理、师资、产权等几个方面,需要政府加以规范,明晰转制学校产权归属,明确政府与学校的责、权、利关系,并通过各种补偿途径减少由转制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朋  王千红 《高教探索》2004,(2):23-25,29
明晰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关键。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明晰应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并将明晰的重点放在高校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三条主要途径:即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与市场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立高等学校中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校分开;改革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对公立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确立出资者产权与学校法人产权的边界;在公立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法律规定或交易合理划分高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公立高校产权进行了界定。对其产权分割所决定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公立高校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立高校存在着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X效率等三种组织效率损失,而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模糊性、残缺性、行政化又导致产权失灵.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公立高校的组织效率,应依据组织特有的教育属性,创新高等教育产权制度,促进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社会化、法人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产权制度安排下,我国公立高校法人权权能不到位,产权配置严重失衡,内部效率极其低下,呈现出主体不明、产权主体关系不规范、不可交易性以及多级代理模式的特性,造成了政校不分、所有权约束无效和经营者目标短期化等不良后果。基于产权视角的公立高校治理,首先,需要完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次,实现公立高校产权结构多元化体制;第三,建立公立高校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后,建立有效的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公立转制学校为例,对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产权规范问题的研究表明:从经济学角度看,产权规范重在效率,为此应重视学校产权的初始界定、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兼顾;从法学角度看,产权规范重在合法,为此应明确转制学校的法律地位、产权组织形式、内部管理体制以及遵循学校产权残缺性的要求。同时,转制学校的产权运行应从公示、审批、评估、管理和终止5个环节进行明确规范。我国目前关于学校产权的法律规定并未全面而准确地界定学校产权,因此重建学校产权制度已成为我国教育立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公立高校转制的目的是提高办学水平,不应包含“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转制的内容包括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运行机制,以及深层的所有制的转变,转制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转制的过程是长期、复杂的,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与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转制学校改革。这一改革的实质在于引入多个投资与办学主体,将原本完全由政府承担的投入和办学职责部分地转移给市场。然而,由于教育法律法规关于转制幼儿园具体规定的缺乏,导致其在办学中出现了政府责任缺位、产权界定不清晰等问题。完善转制幼儿园法律规范的两个着眼点一是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政府责任,二是要制定转制园内部产权归属细则。  相似文献   

15.
蒋涛 《教育探索》2011,(10):102-103
我国公立高校产权制度的缺陷首先是学校的出资主体不明确,而实践证明,产权界定越明晰,产权主体越明确,交易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实现公立高校产权的明晰,要廓清两个问题:即明晰所有者,界定财产所有权,实现所有者职能;建立法人制度,实现法人财产权,激励和约束法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公立高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国家是唯一的产权主体,国有产权的性质导致了所有者的虚置、排他性的不足,造成权、责、利不明确,这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于此,学者对公立高校的产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公立高校的产权进行改革,产权主体多元化是主要趋势,但对如何选择产权主体研究较少,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多元化的条件也分析较少,长期忽视无形资产产权和劳动力产权。  相似文献   

17.
公有学校“转制”被看作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建设既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公有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学校产权清晰、独立,是国有资源管理、保值乃至增值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能有效地以清晰、独立产权的身份处理和协调内部和社会的关系的必要条件。与产权问题相关,公有转制学校的合法权益也是人们比较关心和探讨的,这是促进公有转制学校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立高校民营化与产权多元化、分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高等学校改制不是私有化,而是民营化。民营化是指公立高校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产权的重新配置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产权多元化、分散化是公立高校实现民营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产权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的归属关系中并不意味着产权的交易必然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效率水平上。真正的竞争性的公用事业市场应当是国有(或公有)和私有经济成分都有机会参与的市场而不是某一经济成分完全垄断的市场。在我国公用事业管制法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决不能将产权的形式归属作为产权体制改革或管制的首要目标,只能将产权的竞争性交易作为产权权利实现和对产权进行合理管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部分公立高校“转制”实践已在我国不断涌现。在理论界,公立高校“转制”则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着重就学者们对公立高校“转制”的意义和必要性,基本概念和性质“,转制”高校的模式和范围以及实施保障等进行了梳理综述,并提出要深化对公立高校“转制”体制变革的若干根本性问题的研究,以期促使“转制”高校这一“新事物”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