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面向顾客需求,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形成基于平台的开放式创新机制吸引外部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标准推广机制收割网络外部性带来的丰厚利润,形成生态位决策机制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防止支持者"用脚投票".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定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客户需求,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由具有显著"交叉网络外部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将非线性生态动力学、行为生态学等基本研究方法与博弈论、实物期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价格结构及非平衡性理论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通过构建技术标准非线性许可定价方法与模型,动态测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基本价"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结构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的非平衡定价市场反应函数与最优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边界由配套技术开发企业和交易费用共同决定,具有开放性、模糊性和变动性等特征。随着技术分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系统将形成基于配套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系统成员往往以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核心,众多外围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技术兼容配套,最终目标在于提供给顾客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理论综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运用生态学、管理学交叉学科方法模型,深入分析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高科技企业之间创新耦合的纽带与基本路径;围绕技术标准形成机理,较为系统地探讨高科技企业如何实施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战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组织模式、伙伴遴选、收益分配制度安排对高科技企业之间实现创新耦合的作用机理,是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缓解企业资源与能力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尚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作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组织敏捷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平台生态嵌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在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双中介作用;组织敏捷性不仅会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能力进化式重构和能力替代式重构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正向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替代式重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嵌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羿芳  朱斌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28-135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产业生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内涵,提出了构建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的观点,探讨了促使集群创新状态持续强劲的机理,阐明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制造型创新生态网络、研究类创新亚群落、中介类辅助创新亚群落、集群内部创新生境、外部创新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构建生态创新网络是全球化和绿色化持续推进背景下企业保持全球竞争力、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理论观点出发,以生态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涵、特征并基于创新三螺旋理论构建生态创新网络模型。同时,结合超循环理论探讨生态创新网络的进化逻辑,为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网络的构建和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研究发现:生态创新网络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三类主体,三类主体在生态创新领域的螺旋交互形成正向的生态创新格局;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两大模块分别侧重绿色技术知识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综合商业模式构建;内部网络(政治网络、科学网络、产业网络等)和外部网络(金融网络、中介网络、专业网络等)共同维持生态创新网络的平稳运行。同时生态创新网络具有开放性、生态化、高效率、动态性的特征。生态创新网络遵循从反应循环到催化循环再到超循环的进化逻辑。创新协作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催化循环在网络中的联合演化、共生耦合推动形成生态创新网络的超循环,而相关管理机制催化生态创新网络从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到超循环的进化,并持续推进生态创新网络的优化升级,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网络...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科技企业纷纷拓展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通过企业为主导的边界组织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然而,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的微观机制和演化状态存在认知黑箱。本文借鉴扎根分析流程,选取华为公司的边界组织作为典型案例。研究表明: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承担教育赋能联接、融通创新联接和科学技术联接功能;3类活动呈现双循环互促关系,融通创新联接活动是企业边界组织的枢纽环节,双向推动并支撑衔接教育的融合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践;随着企业边界组织能力的提升,3类活动不断拓展呈现单一界面串联、接力式循环并联和知识生态系统网络的非线性演进规律;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构建创新链,促进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应用活动的互促衍化,日益表现出知识创新网络接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今在世界范围内,创新已经从企业和区域的"孤立创新"走向"生态创新","生态创新系统"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表现方式多种多样.TRIZ理论是现阶段十分流行、极为有效的一种发明原理,基于该理论构造与设计一个新型的、以TRIZ理论为核心、以五环体系为架构、以公共创新服务系统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其他创新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获取与创造的关键。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其数字化转型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揭示非数字原生企业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以及战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案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上述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战略基础之上。第二,管理变革是非数字原生企业建立数字化组织以及形成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案例企业通过管理变革建立无边界组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第三,技术平台是企业获取以及整合数字化资源、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工具,能促进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案例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平台汇聚数字化资源,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资源与支持性流程。第四,生态品牌战略为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与生态伙伴确定价值共创方向提供指引,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通过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础。案例企业依据其生态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品牌和生态场景,并改善其与生态伙伴合作关系,进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