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设计理念一篇知识性课文出现时,我们往往会把教学重心定位在让学生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知识上。其实,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知识性课文无疑同样承担着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使命。那么,如何挖掘知识性课文体裁的优势,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尝试着因“材”制宜,从知识和情感的双重视角实践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恐龙的图…  相似文献   

2.
胡旭 《中小学电教》2007,(12):114-114
<正>教学目标: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3.借助网络,拓展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黄中 《语文天地》2010,(12):56-57
一、设计理念课文介绍了关于麇鹿的知识。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属说明文范畴。教学这类文章,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有关知识.学习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方法。学生通过读书,弄懂课文写什么、  相似文献   

4.
《新型玻璃》是一篇知识性课文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功能 ,这类课文浅显易懂 ,教学时 ,既要根据知识性课文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要求 ,又要根据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字训练及思维训练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法。为此 ,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一、举一反三 ,教给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型玻璃》介绍五种玻璃的特点及其作用 ,结构相似。因而 ,可抓住第一种玻璃特点及作用的理…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实现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案例一]《恐龙》教学片断——猜猜我是谁1.学生上网进入本课学习网站,自主阅读网上超文本的课文。师:恐龙乐园里有这么多恐龙呀,小朋友们,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恐龙?(生答)2.师:请你把介绍这些恐龙的关键句读出来。3.网上游戏:猜猜我是谁。师:这些恐龙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教师示范网  相似文献   

6.
知识性课文的教学,仅限在课内是不够的,教师要创造一定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定量的实践活动(观察、讨论、辨析、习作、口语交际等)达到释疑解难、接受知识、运用创新的目的。《蟋蟀的住宅》是一篇充满童趣,适宜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筑成的等方面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学习本文时,应以导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学习,获取真知。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科学知识课文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或者停留在“科学知识”的讲授,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或者局限于语文课的一般教法,忽略了教材本身的知识性特点。显然,这两种教法都是不妥的。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法呢?我们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突出科学知识的重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重点无疑是该课要介绍给学生的有关知识。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就要使学生懂得鱼、燕子、牛、壁虎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教学《院子里的悄悄话》,就要使学生掌握树的年轮  相似文献   

8.
教学重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相似文献   

9.
《恐龙》一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学生对此很有兴趣,课文学完了,还是意犹未尽。笔者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出发,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拓展阅读,开设一堂"探寻恐龙"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然而,听课教师却指出问题所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成自然科学课,科学知识丰富多彩,语言训练却不见踪影。笔者对教案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0.
一、一道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的确,怎么把握说明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说明文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说明文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值得研究。下面就以《恐龙》(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为例来说说这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恐龙》讲述了恐龙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属于一篇科学常识类的课文。而我们在40分钟的课堂里该向学生传达些什么呢?很多老师把它定位于“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于是一堂课中,翻来覆去地问学生“:你知道了哪些恐龙?“”这种恐龙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来写这种恐龙…  相似文献   

11.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的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笔者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立足课堂,带动课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解读《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结构清晰,首尾呼应,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老师,向自然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二、目标预设文,概括课文3、4、5自然段段意。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3.
科普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题材多为童话或有简单情节的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介绍的知识富有吸引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科上既担负着低年级语文学科重要的识字、写字、阅读任务,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的思想与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知识,都是以科学知识分析或科学知识探究的方式来讲,无限制地补充科普知识,甚至有时教师为了讲明一个问题,引用更多的科普知识加以说明,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科普文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课、科学课,脱离语文教学本身特点,也缺乏低年级教学应有的情趣.如何上好这一类课文,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注释部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课文注释的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2.词语注音、解释。3.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知识,对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郭影 《文教资料》2013,(24):50-51
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已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其意义就在于加强语文的实践性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新型玻璃》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内容浅显易懂。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 ,教师应依据课文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用语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展合作竞赛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一、务"本" 1.以"教材"为本. (1)钻研教材,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要在注重学生心理特征和经验发展的基础上,定位三维目标.要考虑学生应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形成怎样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起来,而应深入研究,科学地把握三维目标的渗透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融合.如知识性强的课文,"知识与技能"则是显性的主要目标,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渗透在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的;而感悟情感性强的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成为显性的教学目标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典型课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平罗县城关三小贾巧阁《鲸》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教学《鲸》一课时,我除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教学《鲸》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要...  相似文献   

19.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4,(16):34-3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起笔。分两个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太阳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教育;二是扣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主、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恐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说明文,教学重点是在继续学习理解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说明的方法。学生会对课文的内容很感兴趣,但由于此课是说明文,一不小心,教师就会把这篇课文上成科学课,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