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  相似文献   

2.
大家一看到“惩罚公司”,好像很害怕。其实,这里是专门用文明的手段来说服你的,就是为了避免使用“武力惩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我开这个公司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还有很多家长都爱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还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所以,我决定开一家这样文明的“惩罚公司”。听听我的设想吧!如果小伙伴们犯了错误,我会怎么“惩罚”呢?小伙伴们做错了事,心里肯定有一些忐忑不安。我会事先拿“复制器”复制出很多的“惭愧感觉”放进做了错事的孩子脑袋里,使他们能很快认识错误,过两个小时,“药”的能…  相似文献   

3.
一位犯错误的学生怯生生地来到班主任面前,漂亮而秀气的班主任轻声细语地询问:“你愿意到操场上去转转,还是到办公室伴老师说说话?”只见那位学生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最后小声坚定地说:“我愿意到操场去转转。”到操场去转转,是何意呢?就是罚跑,美其名曰:锻炼。陪老师说话,就是去接受训斥。犯了错误,接受相应地惩罚,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大多数学校,罚站、罚跑、面壁而立、罚抄单词、罚做练习、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这都是习以为常的惩罚方式。尽管惩罚只能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频次,并不…  相似文献   

4.
张小伟 《考试周刊》2011,(90):215-216
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9月9日的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后,我班两位小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说:“老师,班里有同学打架了!”我正在批改作业,立刻抬头问:“谁打架了?怎么回事?”班长李梦娇说:“张希和汤浩打架了.张希都哭了!”我急忙赶到教室里..只见两位同学面面相觑,张希正在抹眼泪,旁边有一圈的同学在围观。我说:“来办公室吧。”他们随我来到办公室里。如果是以前,  相似文献   

5.
蟋蟀逃生记     
夜深了,笼子里的两只蟋蟀却一点睡意都没有。头上缺了触角的金将军晃了晃头说:“明天我又得好好咬你几口了。”银将军掸了掸腿说:“自从我们被捉来,就要不停地打架,你看,你的触角被我咬断了,我的腿被你咬伤后现在还疼呢。为什么我们老是得打架?”金将军一蹦老高,不满地说:“谁愿意打呢!男孩们把我们捉来,就是要看我们打架取乐,我们要是不照办,肯定要饿死。”银将军望了望四周的笼子,生气地说:“不如我们逃走吧。”金将军立马赞同。他们行动起来——金将军张开它的大牙狠命朝笼子咬去,啪嗒一声,它的牙齿断了,可笼子却仍完…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应忌语”和“应忌事”谢奎芳教师应忌语十条: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说:“‘犯了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忌说:“没有用的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二、当学生来请教问题时,应讲:“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告诉你。”忌说:“上课不听讲,这样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8.
高二(9)班四个成绩不错、但很调皮好动的男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上自修课,跑到操场上打篮球。多次劝诫,他们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觉得老师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同学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一次,在全班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这些学生倒也都承认错误,但是又说篮球瘾上来的时候控制不住。我提出他们必须做一件事情,来证明他们真的认识到错误,并正在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且这件事情得让全班同学都看到。四个男生很不好意思地表态说,老师怎么惩罚都可以。刚好这时高三学生要高考了,每个教室都要布置试场。我就要求这四个学生搞卫生。当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弊端,许多家庭过分纵容、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错,多数采取了容忍、包庇的态度。而学校教育,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观点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放弃了教育"惩罚"的手段,结果学生往往犯了错误却不认错,更加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呢?合理适当的教育"惩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敢于负责、高度自律的品质,从而引导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惩罚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维度,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一、激励中的教育惩罚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懵懂的他们尚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做错事、说错话都是难免的。如果学生犯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时间一长,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批评方式来。一次,批阅学生作文,又发现近一半作文本上的引号有前引号却没有后引号,而这我已不知在班中讲过多少次,“杀”过多少只“鸡”了,可仍然“骇”不住这些“小毛猴”。一时火起,我这张…  相似文献   

11.
高二(9)班四个成绩不错、但很调皮好动的男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上自修课,跑到操场上打篮球。多次劝诫,他们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觉得老师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同学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一次,在全班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这些学生倒也都承认错误,但是又说篮球瘾上来的时候控制不住。我提出他们必须做一件事情,来证明他们真的认识到错误,并正在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且这件事情得让全班同学都看到。四个男生很不好意思地表态说,老师怎么惩罚都可以。刚好这时高三学生要高考了,每个教室都要布置试场。  相似文献   

12.
金莉 《湖北教育》2007,(2):43-43
一次,我正在批改作业,一个学生来找我,说有人打架。我连忙来到教室里,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着,泪流满面,周围也站了许多围观的同学。走近一看,是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且都是班干部,我便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两个人都哭泣着,一句话也不说。我不由得生气,心想:两个班干部在班上打架,给班级带来什么影响,还不愿说明情况。于是,便决定狠狠地训他们。正在这时,放学铃响了,其他的学生都离开了学校,我把这两个平时表现都不错的班干部带到了办公室,说:“今天的事,你们让我很失望。”我没有训斥他们,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最后说,“先由你们自己解决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处理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我有一个孪生妹妹,她叫尼莎。如你所知,尼莎和我的模样如出一辙:天然的栗色卷发,微笑时露出两个小小酒窝、鼻头调皮地翘着、眼睛碧蓝澄澈。父母认为我和妹妹是上天赐予他们最神奇的礼物,他们也像许多拥有孪生宝贝的父母一样,总是把我和妹妹打扮成一个模样。但是我认为这样做糟糕透顶。尼莎性格倔强什么事都不愿意遵循规则,考试成绩总是排在最后,年纪轻轻居然就有了男朋友!而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乖乖女。有一次,在路上被一群学生指着说:“喏,她就是那个和班主任打架的尼莎!”我大声跟他们解释说…  相似文献   

14.
现在舆论普遍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只能说“好”,不能说“不”。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肯定表扬和鼓励,但也不能否定批评和惩罚。如果一味地用“精彩极了”的方式来肯定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用“糟糕透了”来评价。这样一可以防止学生“甜果子吃多”产生自高自大的心态;二可以引导学生不犯或少犯错误。一句话:教育学生,鲜花要插,荆棘也不可不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惩罚公司”看起来好像很可怕。其实,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说服人的文明手段,一点也不可怕。现在很多家长都爱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还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所以,我决定开一家文明的“惩罚公司”。听听我的设想吧——小伙伴们做错了事,心里肯定有一些忐忑不安,我会怎么“惩罚”呢?我会拿“复制器”复制出更多“惭愧感觉”,放进做错事的孩子心里,使他们能很快认识错误。过两个小时,“药”的能量会慢慢消失,他们就能恢复快乐。这样,总比打和骂来得好吧!不妨请大家看看下面几个场景。镜头1:人物:小民和他的…  相似文献   

16.
刘玲华 《广东教育》2007,(7):128-129
“报告老师,曹XX和黄XX在书上画画!”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打了新学期第一个报告。“把他们给我叫来!”我生气地说,因为新书刚发,还没正式上课,我曾多次强调:“会爱惜书的人才会读好书。”今天才开学,就有这等事,这两个坏家伙竟然又犯老毛病了。我越想越生气,放下手中活儿,想好好给他们上一堂思品课。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学生犯了错误,他们通常都比较害怕、后悔,多么的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谅解。因而,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是否恰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国庆节,我到市百货大楼买书。在看书时,一对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正指着一个变形金刚玩具要买.他妈妈说:“在家时,我们已经说好了,不买变形金刚,你怎么现在又要了?”孩子一听,一下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位妇女一脸严肃,说:“现在一定不能给你买,我不能对你犯的错误给予奖励。你这是又犯了一次错误,你知道犯两次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吗?”孩子失望地看了一下自己的妈妈,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土,绅士般跟着妈妈走了。  相似文献   

19.
姜澎 《成才之路》2009,(23):91-91
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是‘1’.12345的‘1’……”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而后者则是他们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20.
吴宝席 《教书育人》2013,(12):12-14
笔者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麦克劳德是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但他在读小学时,却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有一天,他忽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狗的内脏全部挖出来,一件件地隔离开进行观察。谁知他们宰杀的那条狗是校长家的,校长视那条狗为自己的第二生命,特别宠爱。得知自己宠爱的小狗被人宰杀,十分恼火,决定重罚肇事者。但后来的惩罚决定令人吃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和一幅身体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祸,便无条件地接受了惩罚,并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校长看后认为他画得很好,对错误的认识也比较诚恳,教育一番后,“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校长这一出人意料的处罚方式,既让麦克劳德感到自己犯了错误,应该承担责任,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校长的处罚方式也让他有了一个探索、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麦克劳德也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缺乏,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在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他说:“我在读小学时因杀了他的狗而给我处罚的一位校长。在我心目中,他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麦克劳德的成功与这位校长高水平的惩罚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