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祖师,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二十多篇白话小说就对中国传统小说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完成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小说变革。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较中国古代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全知叙事模式,近代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写作方法,增强了小说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娜·塔特的小说《金翅雀》是一部能触动灵魂的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悲情男孩与一幅免遭毁灭的名画之间的纠葛。小说不仅对美国社会生活有细致的描述,而且对中国元素情有独钟。中国元素在小说中出现频率很高,近50处提及了中国的各个方面,这些中国元素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社会对中国文化的逐步了解和认同,但这些中国元素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不足,且小说所呈现出来的中国人物形象大都比较肤浅甚至猥琐负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诗学角度入手对清末民初翻译小说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中国小说诗学传统的转变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伊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这个时期翻译小说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当时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小说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8.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自原始神话至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出现,有一个为时不短的历史空白。此间文献记载的有关“小说”的言论,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艺术;羼杂于子史中的带有故事性的材料,概非作为小说的中国神话之“流”或后世中国小说之“源”。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不是沿经史子集而是沿着民间口头创作的线索向后世小说发展的。魏晋志怪小说对中国神话的继承,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隐性源流关系,其动力出自人类自童年时代养成的“彼此谈论故事”的天性和潜藏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原始意象。使学界认可这个全新的结构,是如何撰写中国小说史和研究中国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中所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明天”意识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斯佳丽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南方,深受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塔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斯佳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性格。拒绝反思过去,勇于挑战未来是她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12.
郝思嘉的现实主义性格特征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飘》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贯穿整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 ,着重描述了思嘉———塔拉农场主的女儿在战争前后的生活 ,同时通过思嘉与艾希礼、瑞德等人的感情纠葛为线索 ,逼真地刻画了一幅壮阔而又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玛格丽特·米切尔成功地塑造的众多富有特色的人物 ,最成功的就是集矛盾、复杂、多面于一体的核心人物———思嘉。  相似文献   

13.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美国内战及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斯佳丽、白瑞德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男主人公白瑞德的人物形象,展示这一人物形象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一是白瑞德对旧道德的反叛精神,二是白瑞德对战争前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白瑞德对斯佳丽爱情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创作的唯一长篇小说,其主人公斯嘉丽在战争年代,经过家庭、爱情、社会的种种磨砺,成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多面的女性,她具有在男权社会中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探讨这个文学形象的内在精神对21世纪女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思嘉是美国梦的追梦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她的身上蕴涵了美国梦的精神,也是小说《飘》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Gone With the Wind,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love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s the only novel written by Margaret Mitchell. Set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postwar reconstruction, It focuses on the love relationship and life experience of Scarlett, and mainly depicts her love and marriage. Using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Scarlett's three marriages.  相似文献   

17.
简.爱和斯佳丽分别是英国经典小说《简·爱》和美国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们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生活于19世纪的两个灼灼生辉的女性形象。当深入她们迥异的自我实现的人生历程并加以比较时,我们认识到:简.爱只能假扮成一个屈服者,而斯佳丽则注定要成为一个纯粹的反叛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陈述对简.爱作为假扮的屈服者和斯佳丽作为纯粹的反叛者的不同定位。2)通过比较她们不同的自我实现的人生历程来着重说明她们不同定位的形成过程及其必然性。3)通过挖掘两位女主人公和她们各自的作者之间的联系来解释形成她们不同定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淑洁 《海外英语》2014,(8):197-198
Scarlett,the heroine in Gone with the Wind,is always the disputed figure in the academic world.She gathers kinds of traits in herself,including contradiction intricacy and diversity.Then,Scarlett is a person not only selfish and rebellious,but also in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What she eagerly seeks in her life is genuine love.To begin with her unique thought and conception,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 self-assurance and self-reliance represented behind her selfishness and rebellion.It makes emphasis on the profound changes Scarlett has in terms of belief and self-value when she experiences the baptism of the Civil War.The process that she changes from a spoiled noble belle to an independent and confident businesswoman indicates the self-awareness of women has wakened up.  相似文献   

19.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虽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凭借着智慧和勇敢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文章试图从斯佳丽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上来探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飘》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生存竞争与自我裂变、金钱诱惑与自我背离、爱的追寻与自我困境的三类不同的自我生存状态。郝思嘉形象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