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教育学院的教育实践为依据,从历史渊源、法理逻辑以及继续教育与 学历教育的相互依存等方面论证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关系.指出适度发 展学历教育,可以增强继续教育的实力,完全符合教育学院作为培训院校的职能定位.在认真 办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仅可使其更加有效,而且符合师范教育职 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任务基本完成后,西部地方高校在教师职后学历教育中的招生人数锐减。坚持以教育教学执行力为中心,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建设,建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支撑系统,调整培训内容结构与比重,改善培训模式和方法,形成联合行动的长效机制,地方高校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的功能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湖北教育学院在首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承担着全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几年来,湖北教育学院切实履行培训院校的职责,充分发挥培训院校主导作用,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培训高中教师约31000人,占应培训人数的88.7%,基本完成本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思考构建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时,特别是在讨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迎接新世纪发展蓝图时,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聚焦到了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创新,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网络建设等等问题上。而我们则将目光落在了主要在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工作-培训的身上,也就是说,锁定在了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培训培训”这个特殊的问题上,并专门确立了《培训的培训研究》课题,旨在探究“培训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推动“培训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F003-F003
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座落于钟灵毓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南麓,是承担省、市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职能的二级学院。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继续教育学院锐意开拓,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理科爱好者》2004,(18):F0004-F0004
成都教育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为主的新型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小学语文、中学数学新课程国家级骨干培训者培训基点之一,也是四川省教育厅选定的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之一。成都教育学院长期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近几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绩斐然、全国瞩目,受到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学院在首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承担着全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几年来,湖北教育学院切实履行培训院校的职责,充分发挥培训院校主导作用,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培训高中教师约31000人,占应培训人数的88。7%,基本完成本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确立培训目标体系 发挥科学导向功能 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目标既要反映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深化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性措施。教育学院作为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发挥自身办学的优势,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一个目标,面向全体教师 我国以往进行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对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进行的学历补偿教育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低中级阶段,教师继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教师继续教育要适应教师专业化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完善继续教育立法,建立网络状管理组织,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改革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继续教育方法。同时,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融通,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合为一体,构建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推动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 ,解决当前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建立健全开放的继续教育网络 ,构建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建设继续教育两支队伍 ,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1.
12.
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情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德育的手段,也是高校德育的目的,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建立高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体验到人文关怀,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中职语文教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中职语文课程应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重点考察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disarmament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in Burns 《Prospects》1981,11(2):123-137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个性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终身教育更能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探讨个性化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 ,以及世界各国对此作出的实践应答 ,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系,本文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教育的重要领域详细分析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探讨了西方教育中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可借鉴的方法和内容,期望为素质教育的完善发展做份贡献。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出发,分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目标的重要意义。在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新的知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讨体育教学改革 ,分析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教师基本要素 ,并就体育教师的情感、品格、知识、才能、仪表和熟悉理解等方面进行研究 ,探索这些基本要素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应更新观念,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新的课程计划,探索新的评价教育、教学的标准,在硬件建设上也应为素质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discipline of neuroscience draws from the fields of neurology, psychology, physiology and biology, but is best understood in the wider world as 'brain scienc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imaging' the brain as it performs different cognitive functions. Cognitive neuroimaging has already led to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som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involved in learning and raise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For example, neuroimaging has enabled scientists to study the very complex processes underpinning speech and language, thinking and reasoning,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In this article, Professor Usha Goswam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aculty of Education first reviews basic information on brain development. Sh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ools used in neuroimaging then considers recent findings from neuroscience that seem relevant to educational questions. Professor Goswami uses this review to suggest particular ways in which neuroscience research could inform special education. In its closing sectio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uthoritative perspectives on some of the 'neuromyths' that seem to have taken root in the popular imagination and argues for increased dialogue, in the future,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