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6):21-26
在经典的深沟球轴承接触分析中,大都把钢珠、套圈、轴、轴承座视为是刚性的,其变形是局部的;或者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把钢珠、套圈有限元化,忽略轴、轴承座对轴承的影响。这两种情况都降低了深沟球轴承接触分析的准确性。针对这种问题,将仿真软件ROMAX运用到深沟球轴承的静态接触分析中。以KOYO 6910深沟球轴承为例,采用ROMAX软件建模,并对所建的模型进行刚性分析和柔性分析,结果表明:ROMAX软件所建模型的刚性接触分析结果与经典理论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柔性分析结果显示钢珠所受载荷更加均匀,套圈变形的起伏更小。同时在该柔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间隙对深沟球轴承接触载荷、接触变形的影响,为后续的轴承功耗损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Jones-Harris方法建立了调心球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应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轴承动力学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完成了该轴承的离心力、陀螺力矩、接触载荷、接触角、径向变形与径向刚度等动态特性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转速与载荷是影响接触角大小与接触载荷分布最主要的2个因素;滚子的离心力与陀螺力矩随着转速的上升而增大,在此影响下外圈接触载荷增大而内圈接触载荷减小;受离心力的影响,外圈的接触角减小而内圈的接触角增大,且随着转速的增加,内外圈接触角的差值越来越大;轴承的径向刚度随着转速的上升而下降,而滚道沟曲率系数也对轴承径向刚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情况下,薄壁四点轴承与轴承座、轴的配合对薄壁轴承载荷分布、承载能力、轴承刚度有着很大影响。建立腕关节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基座—空心轴构成的轴承系统有限元模型以模拟轴承配合,从而选择最佳配合模型,对实际情况下的轴承配合具有指导意义。基于 ANSYS 有限元软件建立薄壁四点接触轴承不同配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同配合模型接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较为精确的椭圆接触区域形状和四点接触状态。对于轴承配合模型 H7 在内外套圈与空心轴及基座接触时有明显应力集中现象,由于轴承滚珠并非在侧面对称,导致轴承与基座及空心轴在靠近滚珠的一边出现应力集中情况。对不同配合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接触特性分析,发现各轴承配合整体等效应力最大值、外圈等效应力最大值、接触应力最大值、基座等效应力最大值区别不大,选择 K7/j7 的轴承配合模型才能使轴承内圈与空心轴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小。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地模拟了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接触特性和载荷分布规律,对于实际情况下轴承装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深沟球轴承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套圈与滚动体对压所产生的弹性变形及接触形态,以各元件相对位移时的安全接触角为依据,估算轴承的轴向负载能力,从而对选择轴承的型号提供参考[1].  相似文献   

5.
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涉及许多结构参数。着重介绍了角接触球轴承的钢球、内外套圈等零件主要参数的确定。基于用户要求,运用ZYB28-98角接触轴承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了所需要的钢球直径和钢球数,并计算了其径向额定负荷。接着详细介绍了内外沟曲率半径、内外圈沟径、内外圈挡边直径等主要参数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大型负游隙四点接触球轴承进行接触分析的方法,并以某转盘轴承为例,计算空载时负游隙下钢球与内、外圈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压力.结果表明:负游隙时轴承发生四点接触,接触区域为椭圆形,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钢球与外圈滚道的接触面上.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精度取决于模型网格尺寸,接触部位的网格尺寸要小于接触椭圆长半轴尺寸,同短半轴尺寸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高速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滚动轴承的分析理论建立了轴承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Hook-Jeeves的优化方法求解,研究了高速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动态特性,并与传统的钢轴承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低转速工况时相比,高转速时轴承的动态性能不仅受预加载荷的影响,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转速和滚珠材料特性有关:随转速的升高,轴承的轴向刚度与径向刚度均发生显变化,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在高速状态下,与传统钢轴承相比,陶瓷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及变形明显降低、接触角变化较小、轴向与径向刚度变化程度相对较低、动态特性相对稳定,从而具有传统钢球轴承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对传动齿轮受载齿轮面上的接触力和应力进行了接触有限元分析,模拟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因弹性接触变形所引起的齿面载荷分布不均的问题.应用磨齿计算调整法进行齿廓修形,模拟实际工况参数,对修形齿轮副进行有限元分析,探测得出齿轮副啮合齿对的齿面接触应力和接触载荷数值结果.结果显示,使用磨齿计算调整法进行齿廓修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齿间载荷波动现象,使接触齿对在传动全过程始终保持共轭啮合状态,进而实现齿轮传动的平稳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传动齿轮受载齿轮面上的接触力和应力进行了接触有限元分析,模拟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因弹性接触变形所引起的齿面载荷分布不均的问题.应用磨齿计算调整法进行齿廓修形,模拟实际工况参数,对修形齿轮副进行有限元分析,探测得出齿轮副啮合齿对的齿面接触应力和接触载荷数值结果.结果显示,使用磨齿计算调整法进行齿廓修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齿间载荷波动现象,使接触齿对在传动全过程始终保持共轭啮合状态,进而实现齿轮传动的平稳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0.
建立车用空调压缩机带轮的接触有限元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带轮实际工况过程中的约束、载荷以及相关接触关系,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得到带轮的应力以及应变结果。分析结果为车用空调压缩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影响精密分度装置寿命的接触表面压力、基本动载荷、温度系数等因素,并根据科研中的经验采用了一些特殊参数如额定动力扭矩、变动载荷、可靠性系数、材料系数、润滑系数、间隙系数等,进一步对寿命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依据赫兹接触强度计算理论,着重研究了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的接触应力。结果表明,当内圈与滚动体运动到与轴承所受经向载荷方向重合时,内圈与滚动体之间的接触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高压厚壁球罐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高压厚壁球罐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出了弹塑性载荷和塑性极限载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由于腐蚀造成外部缺陷长输管道的极限载荷进行分析时,应考虑材料和尺寸的非线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得到管线极限载荷随尺寸的变化曲线,并把DNV-RP-F101和SY/T 6151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采用有限元非线性可计算含体积缺陷压力管道极限载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ams-Matlab联合仿真的车辆地面相互作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体动力学在Adams环境中建立了某款工程车辆的模型,以汽车地面力学中Bekker承压模型和Jo-nasi剪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刚性轮和弹性轮模型以模拟轮胎地面接触,并将轮胎地面接触模型用S函数描述,以提高仿真运行速度和计算精度.最后借助Adams-Matlab联合仿真工具,对车辆与松软地面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地面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同车辆行驶速度、路面不平度和载荷一样,地面土壤力学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也有重要影响.该联合仿真模型能将地面变形因素考虑到车辆平顺性分析中,为非公路车辆悬架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分析发动机转矩波动产生机理,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离散化曲轴模型,建立了滑动轴承动态接触数学模型;协同各子部件间动力学关系,考虑燃气压力、变惯性力等激励载荷,在ADAMS中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发动机不同稳态工况下动态转矩,研究曲轴弹性、滑动轴承弹性支承、输出转速等对发动机输出动态转矩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和简谐分析,表明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提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天线支撑杆是天线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安装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风载荷。利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风载荷作用下天线支撑杆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天线支撑杆设计合理,为工作人员设计安装天线支撑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一座工作海域为我国南海的超深水钻井半潜平台的风流载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平台风载荷计算中模块法的正确性,对结构安全性和动力定位系统的推力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滚动轴承的弹塑性接触应力.我们对其模型进行了简化.将轴承滚子与套圈的接触简化为压头与半平面的接触。在利用聚碳酸脂材料进行了二维的光弹塑性实验研究后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掌握了接触表面的应力分布状态,弄清了塑性区随载荷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深水半潜平台海流载荷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座工作海域为我国南海的超深水钻井半潜平台的海流载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平台流载荷计算中模块法的正确性.此举对平台结构安全性和动力定位系统的推力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