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9-43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语言翻译过分追求准确性有时会使文学作品丧失美感,尤其是在诗词翻译中,而追求模糊可以达到美的再现。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的模糊美、意境的模糊美和音形的模糊美这三方面对《声声慢》的英译本进行研究,来探讨宋词英译的模糊美再现,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外传,在此基础上给文学作品翻译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它往往赋予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诗歌中的模糊语言俯拾即是,它创造诗歌的模糊美。译者应尽量找到恰当的语言再现原诗的这种美。《葬花吟》是《红楼梦》诗歌的代表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试图从霍克斯的英译本总结归纳出处理诗词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魏艳  陈喜贝 《海外英语》2011,(11):188-18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起到修辞和增加语势的作用。该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探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霞 《河南教育》2008,(6):33-34
模糊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且富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和灵活性,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思维、使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在公外教学中,教师从语言、语义、语法、修辞、翻译及写作等方面恰当运用模糊思维、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积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有时要求语义精确,使人听起来清晰明白,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需要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而广告语中的模糊语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义在广告语的运用中的积极效果,并通过对具体例子进行实证:模糊语义在广告中如得以恰当运用会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模糊语言的理论,对《等待戈多》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从重复性话语、沉默话语以及表现式话语三方面论述贝克特创造模糊语义的用意,阐释事物的质在模糊语义的不确定性中得到体现,心灵在无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毛泽东诗词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模糊特点的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且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读来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已在模糊心理学、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给人们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模糊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属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模糊造就了荚语修辞格.语言的模糊可以达到最佳的表速效果,最佳修辞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含蓄言语的重要手段.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双关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就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句法双关的模糊意义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它们的模糊修辞所赋予并传达出的含蓄美、形象美和风趣情感美。  相似文献   

13.
双关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就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句法双关的模糊意义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它们的模糊修辞所赋予并传达出的含蓄美、形象美和风趣情感美。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提高语言表达的明晰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激发读者的审美意识以及开拓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等多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毛泽东诗词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模糊性特点的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且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读来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文学写作中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口语交际和文章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语言表情达意,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本文仅从模糊语言的包孕性、动态性和双重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专业特性.从语言模糊性的角度分析英语新闻,特别是英语新闻导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英语新闻的重点和快速浏览并掌握信息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修辞和句法的模糊上。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不清,即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充分条件,提供了审美的广阔空间。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于精确美、含蓄美、幽默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语义模糊指的是语言符号所指概念的外延边界不清晰。我们把凡是在效用性上能使人产生界限不清、意义含混、信息不明的现象通称语义模糊。语义模糊研究可以从静态的语言平面和动态的言语平面分别进行。在语言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手段表达的概念不清晰。在言语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信息、情感、意图、立场表达上的不清晰。语义模糊最终体现为一定的内容、手段和效用表达的不清晰。  相似文献   

20.
从语义的范畴划分到模糊语义的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模糊集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境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可看出,这些研究理论指出的模糊语言的研究向语用方向的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进一步地从语言的开放性来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的社会性探讨话语受到权力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模糊;从语言的修辞性来探讨模糊语言具有的修辞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