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必须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加强公共外交,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除传统意义上所认识到的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因素之外,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受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和它对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公共外交在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以保障公共外交发展、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相匹配、价值观定位优化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身份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对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声誉的影响;提升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观念认同。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外交形式,正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所谓公共外交,"指的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包括了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向交流。这些交流的目的是直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了解,提升本国在其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促成外国政府对本国政策的改善"。孔子学院的宗旨与使命决定了它与我国的公共外交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平台。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者,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民间外交官",我们应该在新视角下重新审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在夯实语言知识与语言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传播能力与开展公共外交能力的培养。把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放在公共外交的国家战略平台上看,是教育单位和教师应具有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公共外交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公共外交视域,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优化公共外交顶层设计、营造国家形象建构环境等方面出发,探究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赵启正通过多种方式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对外传播的理解,逐步构建起其对外传播理念的表达程式,主要包括"‘国缘’理论、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公共外交和‘以效果来衡量传播水平’"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赵启正对外传播理念体现出"全球性视野、开放性思维、科学实践性和哲学思辨色彩"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是国家对外传播和内政外交综合建构的结果,而内政和国家形象的自塑是对外传播和外交形象建构的基础。究其实质,西方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主要关系到中国崛起中的“不民主性”和“挑战性”这两个核心问题。明白了这一逻辑起点,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实行积极的“委曲求全”之道,塑造中国温和而坚定的和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传播“中国梦”与避免国际话语陷阱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是中国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提出的最重要的国家话语,恰当地传播“中国梦”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改变国际舆论对中国议题的认知和态度。然而,威胁论、霸权论等等论调极有可能成为笼罩“中国梦”的阴影,挥之不去。在现有的国际话语体系下,对于“中国梦”话语可能产生的若干政治误读,结合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理论并提出对外阐述“中国梦”的合理策略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钱宏 《留学生》2010,(6):40-41
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标。长远看.国家形象塑造要服从国际发展目标.促进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国际和国内环境。一个多民族意义的国家概念.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标识.一种文化形象。在公共外交意义上.每位走出去的中国人犹如一张“文化名片”,而且.公共外交涉及的人群远远大于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异常活跃,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文化内涵、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手段。以框架分析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叙事的3层次框架要素,认为《角度篇》是以"立足于真实,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作为叙事主题,在结构上着重突出文化软实力,淡化硬实力,在表达上采用西方世界容易形成优先式解读的符号和话语方式。真正做到中国故事,国际叙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外交的根本任务是向国外公众介绍一个客观和全面的中国,进而影响国外的公共舆论.通过引导与合作,海外华文传媒在我国公共外交中是平衡国际舆论的独特力量,是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民间大使,是中国媒体有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久远。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外交伦理。以中国年和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标志性活动。加强国家文化软权力建设,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外交,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的公共外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型,形成了政府外交部门主导、多部门配合参与、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完整体系。文章尝试从软实力视角对以色列公共外交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其公共外交策略得失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得出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蒲俜 《教学与研究》2004,3(9):46-51
人权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在对外关系中运用人权作为手段和策略也不是西方国家的特权。中国对外人权政策的形成是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它是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在人权领域的体现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尽管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经验不足等问题 ,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人权政策是中国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实现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韩方明 《留学生》2012,(5):22-22
我们经常强调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符号作用,而对外国留学生之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作用尚着墨不够。中国亦有必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公共外交经验,重视留学生公共外交,培养更多的知华派,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奠定友好的人脉基础。  相似文献   

17.
和谐外交理念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外交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外交理念指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对外战略,将更加密切地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国家形象因和谐外交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军事培训工作以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军事人员为宗旨,是国家外交、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国情”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在对外军事培训中传播和提升国家形象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不仅要客观全面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还要及时准确讲清国家战略方针,开诚布公解读热门敏感话题;在国情授课内容选择上,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详略得当、“和而不同”、与时俱进,让“中国故事”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在国情课堂授课形式上,要善于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灵活运用教学前沿理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国家形象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诸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公共外交是提升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面临着文化生产力与经济实力不匹配、西方文化渗透、文化对外传播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要通过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路径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