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题记】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王选奖”)是目前我国媒体行业(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唯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跨媒体的科学技术奖项,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我国十多万新闻技术工作者积极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新闻科技人才,发明与创造更好的传媒科技成果,推动我国新闻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实施与深入,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推动新闻界的科技进步,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于2003年9月设立了“新闻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传媒业界唯一的全国性跨媒体的科技奖项。这一奖项的设立,对激励我国数以万计的新闻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身于党的新闻事、忆培养和措斯百名的优秀新闻科技人才.发明与创造更好的传媒科技,推动我国新闻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将起到积极的鼓励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奖项     
《青年记者》2005,(2):73-74
首届王选新闻科技奖颁奖。“王选新闻科技奖”是目前我国媒体行业唯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的跨媒体的科学技术奖项。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堃銶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江西省省长助理胡幼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等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5.
程序严格 公正权威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是从本世纪初,经过包括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内的数家组织与单位多年酝酿与筹备,在包括王选院士本人等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政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批,于2005年正式命名的。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而作为中国新闻技联重点工作的“王选奖”评审,也确实为我国传媒界的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新闻技联各位领导、各位与会嘉宾、各位同业: 大家好!首先我要代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祝贺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20周年,同时还要感谢新技联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紫光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帮助和辅导,今年黑龙江报业多通道跨地域多媒体新闻制作共享平台项目,获得了国内传媒业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业界的厚爱,也是我们的荣幸!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等主办的我国新闻界的三项大奖包括“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它们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涵盖了整个中国新闻界。这“三大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界最为关注、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奖项,对于充分调动百万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强大的新闻队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将上述奖项来一次历史考察,追溯其历史渊源.对于更好地发挥评奖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近日,第三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在福州颁奖,共有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和11项三等奖产生,这也是王选院士逝世后,以他命名的这一重大奖项的首次颁奖。来自全国主要通讯社、报业、广电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技术工作者200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将于2016年7月20日至22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同时举行六届三次理事会。"王选奖"是由国家科技部与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新闻界唯一的科技奖项,以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推动新闻传媒业的科技进步、激励我国新闻技术工作者奋发向上为宗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9,(1):7-7
据新华社:2008年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垫跺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奖自1991年至今已评选23届,奖项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刚开始的消息、通讯、评论、报纸版面和新闻摄影五个奖项,慢慢增加了新闻漫画、节目编排、副刊、新闻论文、网络新闻奖以及国际传播奖等奖项。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舆论的产生、发展、消失变得更加频繁。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业最权威的奖项和媒体界的标杆,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的舆论方向,所以研究其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彤 《报刊之友》2014,(11):22-23
中国新闻奖自1991年至今已评选23届,奖项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刚开始的消息、通讯、评论、报纸版面和新闻摄影五个奖项,慢慢增加了新闻漫画、节目编排、副刊、新闻论文、网络新闻奖以及国际传播奖等奖项。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舆论的产生、发展、消失变得更加频繁。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业最权威的奖项和媒体界的标杆,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的舆论方向,所以研究其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8,(9):10-10
9月18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对外同时发布了《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决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公告》。记者从《获奖决定》中获悉,共有16名获奖人获得了该奖项,其中6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10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将会有对获奖人的有关情况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把2011年国内新闻报道奖颁给了一个民间新闻网站ProPublica.获奖的ProPublica是一家在线新闻网站,其凭借一组华尔街与金融危机的系列专题调查报道夺得该奖项.把新闻奖项授予一组“非印刷品”,这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消息,再次给报业工作者以极大的触动.毕竟,获得权威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肯定,是新闻网站作为新媒体的一次重大胜利,宣告着独立新闻网站向主流层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那些整天担忧着“报纸何时走向消亡”的报业消亡论者而言,无疑又是一条重磅论据.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王选奖"设立十周年。"王选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新闻界跨媒体的科技奖项。其宗旨是推动新闻传媒界的科技进步,服务于广大相关从业人员。"王选奖"的项目奖和人才奖分别每两年评审一次,对激励我国广大新闻科技工作者,推动传媒科技创新和发展,服务于新闻报道和传媒的战略转型,都起到了积极的鼓励和导向作用。今年2月,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遵照《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  相似文献   

16.
系列报道应有科学规范彭朝丞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通讯社组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捧读着那一件件参评作品,深深感到“系列报道”奖项的增设,确实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经过公示后于近日确认,博士论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宏观新闻编辑研究》获得嘉奖,其作者蔡雯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这一奖项说明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水平在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比较中获得一致公认。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国家级学术奖项,旨在奖励代表国内一流学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重大创新和建树的博士论文。蔡雯目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内最早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令世人瞩目。在科学创新这一原动力的推动下,广电新闻传播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不仅催生了新形态的传播媒介,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传播观念的嬗变。科学技术对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从事传播工作的人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广电新闻传播的趋势和科学技术对广电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新闻凭借着各种传播媒介充斥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新闻传播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与四化建设的实践正催动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不仅越来越多地和政治、经济、军事密切联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由此便产生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与科技新闻,并称为目前新闻传播中的四大支柱之说。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科技新闻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这也为它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和思索的问题。人类的科技事业,经历了自然科学“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