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文坛,吴祖光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吴祖光19岁创作抗战题材话剧《凤凰城》,以诗中有戏、戏中有诗的艺术潜质和作品特色令业界称奇,被誉为戏剧界的“神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祖光先后创作了《风雪夜归人》等11部话剧,以独特的艺术贡献跻身于一流戏剧家行列.不仅如此,吴祖光对散文、政论、书法均有深厚造诣,其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电影剧本,由其妻新凤霞主演,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当代戏剧典范之作.吴祖光年少成名,学养丰厚,著作等身,既得益于其超人的艺术禀赋,更离不开常州吴氏家族的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2.
1946年,剧作家吴祖光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坚持为人民办报的理念,将生死置之度外,秉持公理和正义,发表了大量支持中国革命、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进步文章,为“夜光杯”塑造了进步的形象,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3.
刘心武 《档案天地》2010,(10):61-62
私下里,我有位年轻的朋友搞篆刻.原来。他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忘年交,如今,吴祖光、新凤霞夫妇都已仙去.这位搞篆刻的朋友居然已和我打了17年的交道。眼下.很多文坛人物的私人信息.都通过他传到了我的手里。其中,周汝昌先生也走了这一步。  相似文献   

4.
94年元旦带给《中国日报》、《中国医药报》和《文化月刊》的三位记者的新年礼物,不是贺年卡和BP机上“新年快乐”的问候,而是被拔下的一撮黑发和膝盖关节的红肿。 12月29日,国际贸易中心状告近一年的吴祖光侵害其名誉权案,终于在朝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三位为各自报刊而来此采访的记者,因没有接到法  相似文献   

5.
萧斌如 《档案与史学》2005,(5):48-48,F003
二○○三年四月十一日吴祖光先生驾鹤仙去,中国文坛又少了一位才子.而在此之前,他的爱妻新凤霞已先他而去. 曲指一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访问过的文化名人,在这短短十余年里相继去世的有:夏衍、冰心、萧乾、艾芜、沙汀、戈宝权、赵朴初、张光年……到吴祖光已是第56位了.这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大损失.同时这惊人的数字提示我们,开展一项抢救文化工程,已是刻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大量与新闻活动有关的名誉权案件,诸如奚弘诉人民日报社及其记者曾坤、史林杰案,孙侃诉法制日报社案,王春林诉法制日报社、农民日报社及三名记者素,耿建梅诉法制日报社及作者刘忱案,悦培璐、王颖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案,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诉吴祖光集等,这些案件的审理影响很大,为中国新闻与法制建设积累了经验。本文是朝阳区法院民庭庭长,结合我国国情和现行法律条文总结出米的多年来审理新闻官司的经验,对帮助新闻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划清新闻活动中的法与非法的界限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眼下官司热。尤其是文坛官司热。名人告名人,自然是热闹非凡,这不消多说。就是“名人告非名人”,或者“非名人告名人”,也会使不少旁观者趋之若鹜,并且使其中的非名人也连带“升值”,从此变为“名人”——这其中的奥妙,实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和一下子参透。你看,这不又出了一件“笔墨官司”。报载:有一家商业单位状告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据《法制日报》报道:1992年6月6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题为《红颜一怒为自尊》的报道,内  相似文献   

8.
说专栏作家     
杰出报人赵超构辞世后,引起新闻界一片痛悼声,自发自觉的思念文字之多,是从前少见的。在新民晚报上,有一篇吴祖光先生的文章,写得极有见地。吴祖光先生思绪纷繁,其中说,赵超构写了许多优秀篇章,为什么很少有人称他为作家,在几部极其权威性的文学家辞典中,也没有他的名字。吴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久悬未获解决,即专栏作家的地位问题,或叫做正名问题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世界民主舆论和举国同声的反独裁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偕同周恩来和王若飞,于8月28日飞抵重庆。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重庆的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在和柳亚子的交往中,毛泽东把旧作《沁园春·雪》抄送给了他。毛泽东离开重庆以后,这首词辗转传到吴祖光手中。遗憾的是,抄件有遗漏。于是吴祖光又走访了几位朋友,一共找来三个传抄件。三下里一凑,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咏雪”词。本想在“西方夜谭”上尽快发表。但是,阻力太大。这阻力,来自毛泽东。原来,毛泽东在离开重庆时,留下了“公开发表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在没得到同意前不得发表”的话。柳亚子得到“咏雪”词后,和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新近创办一个刊物——《书缘》。这个刊物以培养大众读书的兴趣,反映社会文化生活为己任。刊物要求以谈读书、写书为主要框架,希望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希望大家都爱书。 《书缘》创刊号首页发表新风霞的文章,题为《以书结缘》,说一个读不起书的小女孩,学戏卖艺,心里却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找一个读书的人为夫君,以满屋子书为嫁妆。文中刊载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的大幅照片。刊物还刊登了刘心武等作家读书  相似文献   

11.
吴祖光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其话剧创作深受中国古典戏曲之影响。本文试从抒情性的传承与写意手法的借鉴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13.
黄首禄 《图书馆学刊》2023,(2):79-84+90
湖北大学图书馆藏明刻孤本《中吴纪闻摘要录》三卷,是明人秦复斋的一部“读书札记”。秦复斋在龚明之《中吴纪闻》基础上,摘录部分条目,并对其进行完善、拆分或合并,对摘录内容作节选或改写,并对条目进行点评。书中保留了大量秦复斋对古人的臧否、对部分诗文的评点和若干学术性考证。《中吴纪闻摘要录》对《中吴纪闻》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文学史、吴中地区方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袁鹰 《出版史料》2006,(4):79-79
我从1945年底在上海开始断断续续当了两三年报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5月上海一解放就到《解放日报》工作,1953年初奉调北京入《人民日报》文艺部,直到1986年底离职,至今仍在报社领取退休工资。除了十年动乱中在“牛棚”和“五七干校”先后占去些年月外,大半生都与笔墨剪刀糨糊为伴。20世纪是个伟大时代。我这样一个渺小平凡的人,能生在这个时代,亲历世纪的种种狂风骤雨、烈火严霜、月暗花明、天崩地裂,应该说是一种幸运,一种机缘。吴祖光先生名言“生正逢时”,我深有同感。报纸工作虽然还不能说完全处于风口浪尖,漩涡中心,但也绝不是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闳净 《出版参考》2005,(3):42-42
“……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长子,自有家学渊源,或说是感染熏陶。……这吴门老少尽是才子才女。尤其是那吴欢机灵得只能说是鬼才。可这吴钢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他倒有点笨。其实他比他老爹和老弟更像小生。武生。更适合曝光。我怎么老觉得人家笨。又觉得笨得好呢?大概是想到选女婿还是笨点为好。多少年后我才恍悟。原来这感觉出自他在文艺的十八般武器中偏偏捡了那么一件最笨的家伙——照相机……  相似文献   

16.
1943年1月1日发表《新年献辞》,指出陕甘宁边区今年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加强教育”。1月11日发表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社论总结了吴的经验:肯劳动、幺经营、有计划,在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指出吴的方向就是今年边区全体农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天禄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143-146,128
沈约的《四声韵谱》约于唐初亡佚,但清康熙间,杨锡震称得其古本,将其集注并抄赴内阁。因抄本系世上的唯一存本,见者极少,除《(光绪)香山县志》和王士祯的“居易录》有所记载外,未见其他有记载、了解、评介或涉及该书的文献资料。由此,特对沈约《四声韵谱》及亡佚,杨锡震及集注抄本、抄本与吴械《韵补》和毛奇龄《古今通韵》的异同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给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清人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扌适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一段话,我们特别注意到“时弊”、“士林”二词。“时弊”是指当时的八股取士制度;“士林”指的是士人群落。具体地从《儒林外史》来看则是士人们在八股取士制度下的诸种心态和行为。《儒林外史》写的是八股取士制度与士人的冲突(顺从或反抗);而在细读之下,我们发现吴敬梓其实在很多时候提示了社会习见对士人们的控制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历史档案》2002,8(3):131-132
吴趼人 (186 6— 1910 ) ,又名沃尧 ,笔名主要有我佛山人等 ,是清朝末年多产又颇具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目前以 1998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趼人全集》 (全十卷 )收录最为齐全 ,但由于各种原因 ,吴趼人的作品仍有漏收者。笔者近来收集到 190 5年 7月 2 2日(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二十日 )《申报》第 2版上刊载的《吴趼人致商会函》1,为《吴趼人全集》及其他书所未载 ,以其反映吴氏在轰轰烈烈的 190 5年全国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政治态度和影响相关 ,谨将其照录于后。原件文字不清之字以 [  ]标注。今日大会 [集议 ]实行抵制禁约 ,薄海内外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详细介绍皖籍现代著名作家吴组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活动,以及早期反映我国抗战的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名《山洪》)的创作始末、版本、内容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