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从2011年开始,由好莱坞大片《大侦探福尔摩斯》起头,全球掀起了一股“福尔摩斯归来”的热潮。关于福尔摩斯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新作相继上市。福尔摩斯在中国本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人说,继晚清、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中国的第三次福尔摩斯热。推动第三次福尔摩斯浪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1,(33):26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从2011年开始,由好莱坞大片《大侦探福尔摩斯》起头,全球掀起了一股“福尔摩斯归来”的热潮。关于福尔摩斯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新作相继上市。福尔摩斯在中国本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人说,继晚清、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中国的第三次福尔摩斯热。推动第三次福尔摩斯浪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  相似文献   

3.
《记者摇篮》2006,(5):57-57
日前偶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部著名的侦探小说。深为主人翁福尔斯的奇才与谋略所折服,为他的绝妙推理而拍案叫绝。由此,我不觉想到了新闻记者不也应具有福尔摩斯的一些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无论毁誉如何,盖·里奇和他的创作团队为这部《大侦探福尔摩斯》打下了“英伦制造”的鲜明印迹。而这位福尔摩斯作为一个鄙视逻辑法则和理性精神的反智主义者,或许也正是英国导演盖·里奇尊奉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日前偶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部名的侦探小说。深为主人翁福尔摩斯的奇才与谋略所折服,为他的绝妙推理而拍案叫绝。福尔摩斯之所以具有如此神通广大的侦探才能,是因为他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修养.养戍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上他那渊博的知识。以及他严密的分析、周密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朱国顺《记者-福尔摩斯》一文,题目就有点古怪。记者能充当侦探的角色吗?上海刑警近年破获的一些刑事要案中,新闻媒介起了重要的作用。欲知个中详情,请看本文。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大学图书馆是否对社会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延明 《图书馆杂志》1995,(4):60-60,62
《朝日新闻》通讯部记者小(?)秀行曾对此作了个调查,并将此调查报告刊登在1995年2月6日的《朝日新闻》上。对校外人士有种种限制:需事先申请与介绍信有一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博士课程的日本留学生,为了撰写博士论文,去年夏天短期返日想去日本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但被告知,如欲进大学图书馆,须备所属大学的图书馆馆长的介绍信。他就去讨教一位在日本私立大学任  相似文献   

8.
一口气读完了《与中国媒体打交道的方法——现役外交官第一线的报告》一书,作者井出敬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立刻从google查阅他的资料,与之相符合的有10300项。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于1914年先后对皖、赣、浙、鲁、冀等地进行考察。学界普遍采认其考察身份是《申报》旅行记者。通过对黄炎培著作和相关资料的考辨得知:1914年,黄炎培的考察身份是江苏省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他为扩大考察范围,解决旅费问题,与《申报》馆和教育杂志社协商,并得到两家机构资助;其考察所得也根据与《申报》和《教育杂志》约定,民生疾苦类发表于《申报》,教育情况和评判类发表于《教育杂志》。黄炎培以"旅行记者抱一"名义写稿,发表于《申报》,现今流传"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考察"说是其误传。同时,以"黄炎培"真实姓名写稿,发表于《教育杂志》。现今各种版本说法忽视了资助其考察的教育杂志社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4日,一位从江西千里跋涉到这里的81岁参禅大师,跪伏在地上,默默地用手杖小心翼翼地拨开山上的树叶,一层、两层、三层……他的眼神也由平静慈祥变得灼光闪闪,手杖拨动树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突然,他的手杖停止了拨动,将眼光投向万里长空,然后是久久的沉默.  相似文献   

11.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第四辑所载《记者生涯杂记》一文,其中有关《世界日报》内部情况的记述,可能由于时隔多年,作者难免有记忆不周之处,以致一些情节与事实不相符合。当时我是该报记者,并且曾经参与了那一次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我经过回忆,又查阅了当年的《世界日报》,特将我所了解的有关情况,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记者作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些年来,我写了不少新闻调研方面的稿件,如《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调查》、《农民负担调查》、《“白条子”调查》、《棉花供需情况调查》、《血吸虫病防治情况调查》、《大巴山农民生活状况调查》、《鄂西北山区调查》、《滥占乱用耕地调查》、《国有工业企业试行股份制情况调查》等等,有的被新华总社评为好稿,有的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还作为文件转发。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温家宝总理关于《乡村八记》写给范敬宜的信,学习中宣部刘云山、吉炳轩两位领导同志关于《人民日报》刊发《〈乡村八记〉概述》的有关批示时,有的媒体提出在兴调查研究之风中,记者要强化采访中的调查。笔者认为这个意见值得各家媒体重视。记者在采访中,访问与调查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有的新闻学辞书对“采访”的解释是:为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或访问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也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是近几年来出现了有的记者在采访中放松调查的情况。有的记者采访会议拿到会议材料就离开会场写报道去了,结果报道见报后,…  相似文献   

15.
“精确新闻”是由美国骑士报团记者、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PhilipMeyer)首先提出的。他是公认的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第一人。梅耶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精确新闻的实践和尝试在国内也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版和《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专版作一详细  相似文献   

16.
凌大 《新闻记者》2004,(3):54-54
某晚报2004年1月12日第22版题为《另辟蹊径》的文章中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从此他便开始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家报纸2003年12月19日题为《报人作家张恨水》的文章中也写道:“……他先是小试牛刀,后来竞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上述两例中的“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7.
烈日 《出版参考》2009,(15):I0008-I0008
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吴晓波进入新华社杭州分社,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在新华社写内参大稿,全国各地深入公司企业跟踪调研,新华社不计成本地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也让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这一切后来都成了吴晓波《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一系列书的素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1928年3月21日《晶报》上有一篇《吕碧城抱病伦敦》,后在1928年8月29日的一份小报《福尔摩斯》报上,又看到一篇《吕碧城托友觅屋》,心想吕碧城一定是个非凡的女子。回家之后再查资料,果然发现吕碧城与秋瑾有着不一般的友谊,而且两人的名字一度还曾“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推出“中国侦探泰斗”程小青、严独鹤、包天笑等人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从此这位西方神探进入龙蛇混杂的十里洋场,他的传奇经历也很快传遍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神奇人物。  相似文献   

20.
在本届BIBF上,凤凰读书台展区揭晓了凤凰阿歇特即将出品的,由英国天才的跨界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执笔的福尔摩斯最新力作——《The House of Silk》。据悉,该书将于今年11月全球同步上市。出品方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透露,该书的副书名为《尘封百年的福尔摩斯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