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周围都是陌生的人,使用的是既熟悉又生疏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教授。都会令留学生困惑、犹豫、痛苦。踏上陌生的土地。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出国前的准备有多么不足,尽管在英语学习上下过工夫,也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怎样顺利度过留学初期?看看麦克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孙京香 《成才之路》2011,(13):6-M0003
人总是在不断地指责别人的过错,设法让别人来理解自己的想法,想办法来改变别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总是无法接受。那么,人如何才能使自己真正地快乐?就是耳顺,乐于接受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不去过分在意他人的生活,而去精心经营自己的人生。学会时时地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3.
你曾说要骑车去西藏,你曾说要徒步走天涯,你是否还记得曾为未来的自己定下的目标?一个背包加上一颠向着远方的心,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打零工、做志愿者,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自己,也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最常见的就是高中毕业与升大学之间、大学毕业与开始工作之间,一些青年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通过打工换宿、志愿服务、租房生活等形式完成旅行,他们相信,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帮助自  相似文献   

4.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是追求智慧之学。哲学和生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故事,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地学习哲学知识。并且让哲学又指导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及对自己生活和实践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好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旅行的意义     
小猛 《留学生》2014,(18):40-43
正假如你保持觉醒,就如为生命多开了一扇窗,张开双目之间的另一只眼睛,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保持一种旅行者的眼光,不会停止自我的修行另外一种生活意义自19世纪以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人"发明"了大规模出境游,离开自己熟悉的栖息地、到别人(或生物)的栖息地去,就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美学。几乎没有人不爱旅行,尤其对于这一代的中国人,初尝滋味,旅行、尤其是出境旅行,可以直接与好生活画等号。有赖于中国出境游爆炸式的增长,每家境外旅游局  相似文献   

6.
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和谐式生活方式”或“生态型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的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及所关心的问题从人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及社会中人的和谐诸方面思考,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幼儿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幼儿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活方式概念,最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7.
2002年,18岁的青岛男孩李清曦中断高中学业,独自去澳大利亚留学。两年后,他疲倦地拖着一个箱子回国,里面没有文凭,没有居留证明,只装着一个陪他度过大半留学生活的游戏机。他变成一个“海带”。经过一年反思,李清曦将自己的留学生活写成一本书——《别了,澳大利亚》,在书里,他坦言自己留学生活中的诸多过失和悔恨,希望别人能从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产经新闻》2011年8月8日报道,“间隔年”(Jap Year)是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间隔年”期间,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9.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留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要尽快的适应生活,才会不影响到学习,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在日本留学的生活常识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即将踏上日本留学路的朋友对住宿、租房和打工交税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刘晓蕾 《神州学人》2014,(12):10-10
打工,想必是很多海外学子留学在外的共同经历。打工的理由因人而异,也许你想帮家里缓解一下经济压力,虽然国内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留学的花销对很多家庭仍然是不小的负担;也许你想尝试一下自食其力的生活,终于离开了父母的无微呵护,忐忑不安的同时也有那么一丝跃跃欲试的念头,想在一个全新的天地试试自己的身手;也许你是厌倦了千里迢迢跑到国外,身边却还是熟悉的黄皮肤黑眼睛,听着南腔北调的中文,仿佛自己只是上了一个外地大学的环境,想要跳出这个圈子,真正结交一些当地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从“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到“执着于描绘自己的故事”,那是一种飞跃,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突变,也是从少年到青春期的转变。作者从小喜爱看书,常常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人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别人的故事里蕴藏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它让人懂得生活,懂得社会,获取知识。所以,小时候的人们,都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以此关注人生,充实自己。长大了,作者的阅历增长了,联想到自己的成长道路,认识到自己也有令人羡慕的故事,“当我们醒来,走进现实的阳光里,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故事原来也这般亮丽迷人。它不仅打动自己,也一样打动别人,我们不是…  相似文献   

12.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根植于生活。让英语课堂回归生活,就是要更好地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英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真谛和乐趣。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是将抽象的文化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一种生动的体现。语言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背景,也体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的相似性可以体现文化的相似性,而作为语言中最具生动性的隐喻,它的相似性正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使用我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感知和判断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从不同的隐喻概念来认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从而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哲学家那里,哲学是一种对一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改造,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能够带来思想的平静、内在的自由以及宇宙意识。哲学以一种"治疗剂"的方式呈现它自己,目的是治疗人类的苦恼。哲学将自身展示为获得独立与内在自由的一种途径,并且,在这种状态里,自我意识只依赖于它自身。哲学被当作哲学著述只是中世纪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慢慢来,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一种“厚积薄发”的等待。它贯穿于日常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在访谈中,徐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讲述了自己对慢养的理解。如果您了解了慢养的内涵,也许,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您也会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根植于生活.让英语课堂回归生活,就是要更好地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英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真谛和乐趣.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12,(Z2):62
精神旅行是指无须远行度假,只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就可以享受精神假期的旅行方式。精神旅行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生活压力,放松身心,具体方法包括"在床上读一本书""看老照片陷入回忆"等。当人处于一定的压力环境,如果找不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心理及身体上的健康状况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人们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来减轻工作压力,并尽量每天能完成一到两个,即使是早上和晚上各抽出5分钟时间,也要找时间去做。精神旅行的方法示例:1.看看窗外。让自己专注于窗外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2011,(Z1):56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无穷无尽的世界……很多人都喜欢在旅途中带上一本书,不同的书会让你的旅行有各种不同的感受。而一本好书则可以让你的旅途更加愉快。读书是一个人学习和审视自己的好方式,旅行则是追求和发现的好方式,当这二者结合,你的生活就会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你就会在这种角度的变换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20.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他们既有着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对学校生活的新鲜感,又有因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引发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对学校产生距离感。这种矛盾的心理几乎在每一个一年级新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为一年级新生设置学习准备期,确实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