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下属中生朗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利用唾液对吸毒驾驶人员进行快速检测的唾液检测卡,并于近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意见认为,唾液检测甲基苯丙胺和吗啡等毒品的技术操作简便、快捷,避  相似文献   

2.
杨立行 《家长》2012,(7):32-34
认识“强化定律” 俄国动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是非条件刺激,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多次之后,铃声就成了进食的信号。这时,铃声已转化成信号刺激(也就是条件刺激)。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第三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取唾液的方法所需时间长,约3分钟,而且获得唾液量较少。针对这两点不足,经过多次实验,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是:用凉开水漱口后,将口闭合,收缩腮部肌肉,  相似文献   

4.
漫画·时评     
唾液检测天赋基因,一种不靠谱的忽悠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追求。如果有人告诉您,只要几毫升唾液和几百元的检测费,就能知道您的孩子适合学画画还是跳舞,将来会成为艺术家还是运动员,这样的人生"剧透",您觉得靠谱吗?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可以看到好几页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5.
“淀粉酶对淀粉水解的作用”实验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斐林试剂要临时配制.且实验后试管不易清洗;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唾液难以收集等。针对传统实验设计中的种种局限和不足.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如增加对比装置、采用本迪森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提前收集唾液隔天使用等措施,解决了当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介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巴甫洛夫先给狗一个无效的刺激(铃声,他称为条件刺激),然后给狗喂肉糜(非条件刺激),而肉糜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通过反复给狗这样的两种刺激——铃声和肉糜,单单铃声也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将一个原先无关的刺激与一个有关的刺激联系起来,并作出反应,这样一个学习方式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先驱性工作发表后,经典条件反射和其其他一些学习方式在许多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7.
蜗牛的唾液     
牙齿是动物最有效的进食器官。但是蜗牛的食物是一些体型较大的软体动物,它们都有硬壳保护身体,蜗牛若单靠齿舌在硬壳上凿个小洞要耗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且齿舌会被磨坏。这样,蜗牛的秘密武器--唾液就派上了用场。它的唾液如同浓度为4%的硫酸溶液,完全可以对猎物的外壳进行酥软处理,然后就能轻而易举地用齿舌将其古代壳打上一个洞,从中及食猎物的血肉之躯。这种化学武器比毫不亚于牙齿的"攻坚"能力。胡湖蜗牛的唾液@胡湖  相似文献   

8.
蚁穴保卫战     
毛毛,看我们的新房子!真漂亮!没几天——柱子坏了!什么东西?痒得我觉都睡不好!毛毛,这是——只好这样了!白蚁第二天早晨——为了房子,我们得去刨掉蚁穴!喂喂!我们去干吗?冬不好了!有敌人!勇士们!为了我们的家园,冲啊!白蚁的武器是唾液,一份白蚁的唾液和十份土搀起来,就是很硬的  相似文献   

9.
人体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唾液唾液近于中性,pH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L,其中约有99.4%是水,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K 、Na 、Ca2 )等。唾液的清洁作用:唾液在口腔里经常流动,可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唾液与血清中BUN、Cr、UA的相关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住院肾脏病患者73例和健康人42例,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浓度。肾脏病患者唾液和血清BUN、Cr、UA有较好的相关性。肾脏病患者唾液BUN、Cr、UA含量均比健康人高。健康人唾液和血清BUN有较好的相关性,Cr无相关性。唾液UA浓度随血清U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唾液中BUN、Cr、UA可用于判定肾脏功能障碍病人的疾病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唾液是一种无色稀薄的液体,古人称之为"金津玉液"。人有唾液,动物也有唾液。人的唾液具有抗菌、保洁、湿润口腔等功效。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偌大的动物世界里,动物们的唾液和人的唾液会是一样的吗?动物唾液里藏着什么玄机呢?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开始建起了新家。可是它没有我们人类特有的建筑材料,也没有我们人类发明的黏合剂,怎么才能建成新房呢?燕子的"黏合剂"别急,小燕子可不要我们去忙帮,它们有它们的绝招。只见它一们来一往,哟,没几下,新房就成建了。原来,小燕子用的是天然黏的合剂——唾液,它们从水边衔泥来巴、稻草与唾液混合在一起,拌搅均匀,形成一种坚固的建材,子燕的家就建成了。  相似文献   

12.
校园板报     
唾液俗称“口水”。唾液具有多种功能。唾液是口腔中的润滑剂。人嚼食物时,唾液使食物湿润,便于舌头把食物搅拌,并很容易地咽下。而喉干舌燥时,说话、吃东西就感到吃力,吃较干的食物尤其难以咽下,这是唾液分泌减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选择实验材料要从事实出发。用梨的组织样液、唾液、蒸馏水做还原糖对比实验,用菲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用花生、唾液、蒸馏水做脂肪鉴定对比实验,用苏丹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脂肪的鉴定材料。用稀释的鸡蛋清、唾液、蒸馏水做蛋白质鉴定对比实验,用双缩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能作为蛋白质的鉴定材料。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不是鉴定还原糖、脂肪的理想材料,但是鉴定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唾液新取法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实验中 ,需要新鲜唾液 2ml,在实验中用教材上的方法 ,取唾液一是时间较长 (约 3~ 4分钟 ) ,使部分学生耐不住性子等待 ,造成向小烧怀内乱唾、乱咳 ,使唾液质量下降 ,甚至有的学生取的根本不是唾液 ,实验现象不明显。二是有个别学生在取唾液中还存在不好意思的现象 ,取的唾液量不足 ,影响实验效果。为此 ,在这个实验中笔者改进了取唾液的方法。在取唾液前用凉开水漱净口后 ,将一小块消毒药棉放入口中 ,等药棉吸足唾液后 ,再含少量的凉开水于口中 ,稍许 ,取出药棉将唾液及水挤入小烧标内 ,一般一次…  相似文献   

15.
刘香英 《科学启蒙》2011,(12):34-35
唾液俗称口水,在古代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津玉液!哇!多气派的名字啊,看来这唾液的来头不小啊!没错,没错,唾液的确对我们人类贡献多多哦。帮助消化,湿润口腔,帮助发声,帮助舌头识别食物的味道……瞧,唾液老兄就要登场啦。  相似文献   

16.
不停地咀嚼会促进口腔中唾(tuò)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淀粉酶"的消化酶,米饭一进入口中就开始消化、分解,这样富含糖分的米饭就会被胃肠快速吸收,增加饱足感。要是把米饭和蘑菇、海藻等有嚼头的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都要定期抽自己的血,去检测血糖水平。用尖针戳破手指或其他方法抽血,虽说侵害性不大,至少也会有一丁点儿痛苦,但这是最流行和最有效的日常检测血糖水平的办法。现在有研究人员发现,唾液中的血糖浓度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成比例,所以可以从唾液中检测血糖水平,以决定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这样就可使广大糖尿病患者不必再用扎针的办法抽自己的血。美国布朗大学开发了一项新技术,结合纳米技术和表面细胞质基因组学,在生物芯片上镀上一层银金属表面,作为  相似文献   

18.
<正>权威医学机构指出,自然界中致癌的天然物质数不胜数,许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由口摄入。但是,过去癌症的发病率并不高,那么,到底是什么"解药"消除了它们的毒性呢?科学家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解药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口腔中的唾液,是将入口的东西解毒的解药,它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几乎所有的致癌因子。早在20多年前,日本科学家西冈一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健康的男学生充分咀嚼咸梅之后产生的唾液放入烧杯中,与各种致癌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食物咀嚼时间越长,磨得越细,越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有些食品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类等致癌物,在唾液的作用下可部分分解。而汤泡饭容易发生不经咀嚼就被吞下的情况,故而也就没有这样的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1滑润作用 唾液中含有粘液素,可使口 腔保持滑润柔软。2 冲洗作用 唾液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 以保持口腔的清洁。3 浸湿作用 在吃干的食品时,唾液能使 它变成糊状,便于咽下。4 稀释作用 当酸.苦等有刺激的东西进 入口腔时,唾液分泌增加,把 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5 止血作用 唾液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 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 唾液可止血。6 抗菌作用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分泌型免 疫球蛋白A,能把细菌破坏, 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7 消化作用 唾液内有大量淀粉酶,能把 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使人体 易于吸收。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