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3.
写上这个标题,突然联想到战时新闻工作的一个小故事: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这个歼敌10万之众的大战役,战前进行了广泛动员。“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在军队和地方叫得震天响。9月24日夜,我军打进济南,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王耀武化妆潜逃,9月28日在寿光县被当地民众活捉。消息传来,军民振奋。后来担任人民海军报社社长的林彬,当时在济南战役中主办一份战地小报,对此当然要突出报道,但连续做了几个标题都不满意。这时,一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王耀武抓住了!”林彬灵机一动,就以这个战士的喊话做了标题。有人说,应为“王耀武被抓住了”,这样更准确。林彬反问:战士喊王耀武抓住了,你会理解为王耀武抓住了什么吗?“被”字多余。  相似文献   

4.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5.
历史大进军一九四八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以后,乘胜挥戈南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当时我随横扫陇海路上蒋匪军的西路我军,向碭山一线进发。进军时日,秋深风寒。各路大军沿着鲁西南运河两岸,日夜兼程前进,真是千军万马,铁流滾滾。一年前——一九四七年七月,我随配合刘邓大军举行外线出击的部队,曾经从这一带走过。那时,优势尚在敌人—边,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蒋家“王朝”末日已经临近了。这一点连蒋军的一部分官兵也预感到了。过去我曾经  相似文献   

6.
简——即简洁凝炼。标题是新闻的缩影,是对最有新闻价值事实的概括。恩格斯说;“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从版面上看,标题简单才能醒目,一下抓住读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读者理解的角度,标题简单才能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大河报》标题的“简”可以从两方面谈:一是标题行数的“简”。《大河报》的标题模式两种:眉题+主题、主题+副题。绝少有眉、主、副、“三军”齐上阵的。笔者粗略地查了一下1999年7月-2000年2月的报纸,只发现一条,即“省会举办庆澳门回归、迎新千年大型群众文…  相似文献   

7.
一条新闻的标题写得好丑,新闻效果不大一样。怎样给新闻写个好标题.无疑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见诸纸媒的新闻标题往往让读者觉得不是滋味,个中原因虽然有许多,但突出的一个便是因为标题“裸”得离了谱!近从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曰:“43岁女子卖淫供儿女上大学”。  相似文献   

8.
为何提倡消息主标题实题化在报纸上,消息、通讯和言论担负着传播工具的主体任务,其中消息又扮演着主角。消息是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着的一种事实的传播。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人的脸面,标题则好像长在脸面上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才有可能引领读者的视线移动,唤起读者的全神贯注。消息的概念和标题的功能,决定了消息必然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投映浓缩到标题上,而且首先体现在主标题上,也就是本文所议的实题化。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报纸之所以称新闻纸,可进一步地解读为:求知为本,审美位后。制作消息主标题无疑要“美”,但奠定基石的无疑…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搞新闻的人,谁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但是,这双“眼睛”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一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事先拟定,搞命题式作文;一个是干成文之后“画龙点睛”。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有的。我在近几年的写作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新路,这就是:以初始标题(即开始草拟的标题)引动思想,边想边写;对在写作中突然爆出的精彩思想,要立即抓住,并将其作为修改初拟标题的依据并拟制出新标题,然后,再在“新的标题”下完成正文的写作。如无修改,该标题就是定稿的标题了。这种标题的形成过程,是经…  相似文献   

10.
在构成报纸版面的文字、图片、标题和留白等诸元素中,什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突出什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一直成为新闻人和有关专家争论的焦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闻人突然理解了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于是便挖空心思研究标题,把标题比做“新闻的眼睛”,在擦亮新闻的眼睛方面,曾经下了好多功夫,有的报纸甚至成立“标题部”,专门为记者修改标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写这篇文字,是因为读了刊发在广西某报2006年12月7日第21版上的一篇“国际新闻”:《梦游中爬出窗台,从9米高的楼上摔下(引)英9岁女孩高楼摔下竟无大碍(主)》,主标题中的这个“竟”字。刺痛了笔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正>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能不能打动读者,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好题一半文”,如果有了一个好的标题,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标题是报纸的“门面”和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能鲜明地表达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人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众多新媒体涌现,使读者面对大量信息进入了飞快阅读的“读题时代”。如果新闻标题生动传神、引人注目,就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报纸新闻编辑要在制作标题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努力擦亮标题这扇新闻的“窗户”。  相似文献   

13.
曲涛 《青年记者》2003,(8):50-52
在网络媒体中,新闻主页面以标题列表为主,栏目分页面也几乎都是标题列表。当一行行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5.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已日益深入人心。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篇幅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在分量上重了起来的同时.图片新闻质量与编排上存在的一些美中不足也常让人感到遗憾。在翻阅报纸时,我问常常会发现:许多图片新闻部设标题.有些虽然有标题却明显缺少“精加工”。图片新闻“眼睛”欠亮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图片新闻离不开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文字新闻一样,标题是一则图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好标题对一幅新闻照片内涵的揭示、主题的提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重要性勿需赘言。值得研究的是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6.
钟鸣 《新闻前哨》2005,(12):1-1
前不久,笔者读到了两则晚报上的新闻,第一篇新闻的标题是: 得手后去看失主表情(引) 笨贼“耍酷” 自投罗网(主) 第二篇新闻的标题是: 成色不好卖不动 回家途中人被捉(引) “倒霉”女毒贩获刑15年(主) 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品”出其中变异、酸涩的味道。小偷、毒贩损人利益,危害社会,都是为道德和法治所不容的,是依法惩处和打击的对象。媒体对:于他们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应该立场鲜明地给予揭露和报道。但透过上述两则新闻标题,看到的是作者心态扭曲,价值判断出现了严重偏差。字里行间,看不到作者对小偷、毒贩的憎厌、谴责和鞭笞,  相似文献   

17.
汤姆森基金会编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过的一次读调查表明,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的,而读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可见,标题直接决定了读的阅读取舍。这是因为,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夜班编辑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亦杰 《今传媒》2009,(12):57-5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一上瘾,报上几天不见铅字,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苦闷。1979年,我在乡村遇到一位报社记者,在他的带动下,开始染上了写新闻的瘾。如今,已在市以上发表稿件二千多件,最多一年发稿340篇次,人们说我是“高产稿匠”。其实,我们县以下基层通讯员高产并不难,关键是把握规律,勤于笔耕,根据“市场”出产品。 一、用漂亮优美的眼睛“迷惑”编辑。标题好似姑娘的眼睛,如果大而传神,秋波悠悠,定会让人一见喜欢的。一件稿子邮到编辑部,编辑第一眼就是看标题。即使内容好,若标题平淡寡味,稿件也可能被打入冷宫。所以,标题一定要制作得新奇简洁生动醒目,才能“迷惑”住编辑。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留下悬念,巧用比喻,都是使新闻醒目的具体方法。我有一些标题曾给编辑留下过深刻印象。如:“双胞胎竟是两妈生”、“一胎儿在母腹中自动消失”、“乌鸦协助破盗案”、“穿裙子的男人”等。要知道,标题一般就是新闻点子,你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么,如何让新闻有一双既传神又富有魅力的眼睛呢?就这个问题,我谈点体会。记得我在采写一位预备共产党员、镇建筑公司经理多年廉洁奉公的事迹时,开始在制作标题上总跳不出太实的框框。后来,我认真推敲,采用比拟手法做出了一个有声、有人、有物、有景的标题——《警钟,在夫妻俩心中常响》。再如,我采写了一篇区工商所所长采用轮流当所长来练兵的消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