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楚廷 《教师》2013,(23):1-1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不是别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自己。曾经,我们把教育说成是上层建筑,又曾经把教育说成是生产力。这就是把教育说成了别的东西了。把教育说成是工具,服务的工具,为经济服务,为建设服务,为政治服务。其实,应当是经济为教育服务,政治更应当恭恭敬敬地为教育服务。可是我们弄反了。为什么弄反了呢?把教育看走样了。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山头,而教师就是"山大王";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一座神庙,教师就是"神";曾经,在我们眼里教师是"知识富豪",是"完美无缺"的。长大后,我成了教师……教育专家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说,"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同样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终于明白:教  相似文献   

3.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劳动,从这一点意义上说,学校就是劳动的场所."据此,稚科夫列认为,从任何意义上说,教学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动手教育就是这一种教学过程实践说的具体反映.它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地理知识,其手段、载体就是制作地理模型.通过制作速成地理模型,达到知识的迁移、内化,当堂巩固地理知识的目的.因此,我们把通过制作地理模型来学习地理知识的这一过程称作动手教育.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老师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  相似文献   

5.
教育就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不是什么,却被说成或看成什么了;教育本是什么,却又把它看成不是什么了。教育本是(精神)劳动、(精神)生产,却不被视为劳动生产。教育本是伟大的实践,却被说成是脱离实践的。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相比,都是老资格,它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最亲近。唯有教育最有资格说教育就是教育。如果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最有资格跟着人说它是万物尺度的,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曾经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命运。”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育工作者,要把“育人”作为一门长期的“隐形课程”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平同志的新时期教育思想点明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出在质量、数量、结构上都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把青少年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本文仅就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些浅晰。我曾经读过几篇反映我们教育问题的文章,简述如下:一篇说到,有一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同龄的日本小朋友分别徒手画出自己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周怀宗 《师道》2013,(9):61
我们的道德教育其实已经泛化掉了。泛化的表现是把许多东西都当作道德问题去对待,比如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嫉妒别的学生,这是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往往被当作思想品德的问题去对待。再比如法律意识的教育,也被思想品德教育所替代。这其实都是不同领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一直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一个学生只要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很有必要赋予一些教育概念新的内涵:教材——即教学的材料。既然是材料,那就肯定不是唯一,因为教学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巳。这样就可以把教材理解成"教学的一种材料"。这样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领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及"教材只是一个载体"等理念。我们不能把教材说成甚至理解成"教本"。因为"本"就是根本、唯一的意思,这就将教材神秘化了,就"唯书"了。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美以及汉语所特有的音律美。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最好还是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很多学校都把这句话写在墙上。可谁是"人民"呢?实际上,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人民"多半是两类人:一是各级领导,二是学生家长。这样一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了"办领导和家长满意的教育"。教育要让领导和家长满意,这一点儿错都没有。不过,我们为什么把孩子排除在"满意"的对象之外呢?我们喊了那么多年  相似文献   

12.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因为我坚信并且恪守,在客观事实面前,谁都没有权利蒙住我们寻求真理与正义的眼睛,直击一切、表达一切、评说一切,是我们的权利。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不再哭泣,教育能够笑容灿烂。  相似文献   

13.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靠教育而成的。”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分裂为阶级以前,就有了教育,就有了把生产经验和生活规范教给下一代的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发端。然而,对于什么是教育,历来颇有争议。下面是几种关于教育(狭义的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把教育打开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13,(13):61-61
我曾经撰文说语言的格式化就是思维的格式化,只有打破格式化的思维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那么如何打破格式化的思维呢?破除格式化的思维需要开放。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社会各界理应对教育是开放的,但是认真地问一句:我们开放吗?我们社会的各种机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即将到来。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把人口素质提高了,把国民素质提高了,那么任何国家都无法跟我们竞争,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是,我们的国情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穷国。虽然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发展得很快,可是毕竟有这么多人口,用人口数一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比较低的,又要办全世界最大的教育,这是一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学毫无疑问的与就业紧密相连,培养技能成了重头戏。如何使作为公共课的语文教学更“职业”就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上,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但真到教育实践之中,这却成了一个梦想。根据我们对学生成长的定义不同,教育也就变得面目全非。如果把学生成长局限在分数里,教育就是题海战术;如果把学生成长局限在上更好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对于教育,我们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对于教育,我们寄托了太高的希望。对于教育,我们添加了太重的负担。于是,教育就成了崇高的布道,成了神圣的苦行,成了冠冕堂皇、旷日持久的“教”“学”较劲(应试)。教育是什么?执着追求者说:教育是一种事业。与时俱进者说,教育是一种产业。没错,教育应该是一种事业,只有把教育当事业来做,教师才肯讲奉献,学生才会求进取,教育才能营造必要的乌托邦。蓝天、白云、理想的风帆、激情的航程……失却事业的基座,教育只会沦为狭隘的教书、读书,沦为湮埋个性、失却诗意的手艺和手段。同样也没错,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从地理位置来看,宝应县处于苏中;但从经济发展来看,宝应县却处于苏北。宝应县财政局局长沈龙平对记者说:从总体看,依附型收入结构决定了经济结构,同时也决定了财政结构。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财政收入的78%又用于教育,是典型的"教育财政"。跟苏北、苏中大部分地区一样,宝应教育曾经缺钱,曾经因为缺钱而使教育一筹莫展,难以发展。但是,宝应目前却成了苏北、苏中地区教育负债最少、发展最快的县区之一。人们不禁要问:宝应人的教育"生钱之道"是什么? 宝应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杨宝清说,我们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转制--让民间资本进入教育。2001年,宝应县中、实验初中、实验小学等三所公办名  相似文献   

20.
鲜子英 《今日教育》2012,(10):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