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得从同事讲述的他家中的故事谈起.去年寒假前,他的女儿因为意外跌伤了尾骨,不能动弹,寒假作业都没能够很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话题得从同事讲述的他家中的故事谈起.去年寒假前,他的女儿因为意外跌伤了尾骨,不能动弹,寒假作业都没能够很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3.
话题得从同事讲述的他家中的故事谈起。去年寒假前,他的女儿因为意外跌伤了尾骨,不能动弹,寒假作业都没能够很好地完成。她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读了几本书。同事为此深深担忧,不能在假期里去辅导班补习,还能够保住班上前十名的位置吗?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孩子拿了全年级第二名。同事感慨万端:过去每个假期都安排孩子去上补习班,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次孩子自己在家呆了一个假期,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读了一些书,却收获了许多感悟、理解、提升,收到了实效,成绩反而上去了。  相似文献   

4.
话题得从同事讲述的他家中的故事谈起。去年寒假前,他的女儿因为意外跌伤了尾骨,不能动弹,寒假作业都没能够很好地完成。她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读了几本书。同事为此深深担忧,不能在假期里去辅导班补习,还能够保住班上前十名的位置吗?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孩子拿了全年级第二名。同事感慨万端:过去每个假期都安排孩子去上补习班,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次孩子自己在家呆了一个假期,按照自己的喜好、兴趣,读了一些书,却收获了许多感悟、理解、提升,收到了实效,成绩反而上去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同事说她曾在街上碰到一家三口行乞。女人说:钱被偷了,孩子饿了三天,能不能买个面包给他?同事看到抱在女人手中的孩子才两三岁,马上买了面包给孩子。旁边的男人千恩万谢,又提出能不能借200元当路费回家?孩子的脸羞得通红,把面包紧紧抓在手中,看着他的父母。同事明白了,那两个健康的大人是在借孩子行骗。后来同事又遇到这一家子时,大人又使出了买面包的伎俩,只是孩子大了些,脸上漠然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同事,初见他时,只觉得他是一位文文静静的白面书生,很谦和的样子。后来听说他曾经是精神疾病患者,虽然已经好转,但还是不能正常上课,只好被安排在印刷室工作。我曾在学校的车库看见这位同事锁自行车,来来回回锁了几十下。再后来,他负责学校的查电工作,他要盯着灯看很久以确认灯是否关了。他的强迫行为还体现在生活中,我去食堂吃饭时也曾见过他在通过某路段时要反复好几次。他是省内某知名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到我校工作后在感情方面遇到了一点挫折,由于感情问题没有处理好导致了教学上的失误,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最后发展为强迫症。现在他能够每天上班,有自知力,但是强迫行为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有作者来编辑部做客,同事告诉我,说他是从湖北来的。听说是老乡,我便很热情, 主动将名片递给他。他接过名片看了看,说:“我们湖北有个诗人也叫胡昕。”他刚说完,同事便“哄”的一声笑了起来,笑得他莫名其妙。我知道同事们是在笑我,笑我居然是个写诗的异类。我忙为他解围,说: “他们是在笑我,因为敝人就是湖北那个写诗的胡昕,现寄居北京。”听我这一介绍,他有些兴奋,再一次握住我的手,说:“久仰久仰,你的诗我真的挺喜欢,特别是那首《没有赶上头班车的姑娘》,我能够背得出来。”我不知所措,他能够记  相似文献   

8.
同事的女儿青青今年已经15岁了,在一所省四星级重点中学上初中。青青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由于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平时不能回家,每逢周六同事总要奔赴几十里外的学校看望女儿。一个星期六,同事照例去看望青青,发现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搂着他脖子撒娇,只是一声不响地埋头扒饭,看样子情绪不佳。由于青青急着去上课,同事也未及细问缘由。  相似文献   

9.
新同事文化     
新同事文化,难道还有旧同事文化?是的,在你愣头愣脑地走进社会的时候,如果你足够幸运,遇到对你足够好的长辈,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不要和同事说知心话,不要和同事分享秘密,因为同事随时都可能和你有利益冲突,他们随时都可能出卖你。于是好长辈会教你表面上和同事和睦相处,但公私要分明,下班以后最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牢骚、郁闷绝对不能让同事听见。  相似文献   

10.
我校有一位秦老师,工作非常认真,喜欢较真,认死理,不善变通,常常与共处一室的同事搞得不欢而散。为了能够让秦老师改掉这一缺点,我曾多次找他谈心,并好意地指出他的这一缺点,希望他能够改一改,从而使得办公室的同事关系和谐些。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秦老师的性格就是如此,因此收效甚微。说实话,这件事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也不太喜欢秦老师的这一性格特点,要知道,大家在一起工作,就  相似文献   

11.
高原的石头     
在偏僻的南方小镇,他突然觉得全身无力。心口憋闷得厉害。此时已是夜晚,他躺在小镇简陋的旅馆里,浑身大汗淋漓。这里离最近的乡镇医院有五十里地,离县医院也要走一百二十里地,他大口地喘息着,一动不能动。同事们都急坏了,唯恐他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午的太阳暖暖地照着,操场上一片明亮。孩子坐在篮球架的底座上,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前方,仿佛陶醉在这灿烂阳光中,又仿佛是连阳光也不能打扰他的冥思。与同事一道经过他身边,我拍拍他的小脑袋,示意他别坐在那钢板上,容易受凉。他吃了一惊,恼怒地看了我一眼,站起身来一声不吭地走了。同事抱怨这样的孩子太没礼貌,老师这么关心他,他却一点都不领情。而我,却忽然意识到,我的鲁莽的提醒方式,打扰了他难得的清闲,也没能给他应有的尊重。于  相似文献   

13.
幽默笑话     
正他睡了一天中午,我在打扫卫生,让孩子他爹带孩子去睡觉。过了一会儿,我轻声喊道:"他睡了吗?"儿子小声回答:"他睡了。"女儿忧伤的原因一天,女儿哭丧着脸对我说:"爸爸,我长得是不是很丑?""没有呀!谁说的,我揍他去。"她含着泪对我说:"可是他们都说我长得像你。"习惯性动作自从单位制定了不能在办公室抽烟的规矩后,各烟友同事们都自觉地跑到阳台过瘾。某同事一边过瘾一边看手机,最后猛抽一口潇洒地把手机扔到楼下,最后他望着手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秘密,为了保护他人,有些不能对父母讲,有些不能对同事讲,有些对朋友也不能讲。然而不能说的秘密,难免会让人产生误会,作为班主任的杨老师在工作中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如何处理这个秘密的,其他老师又有什么想法呢?感谢大家关注本期话题:不能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职称遐想     
近日,去参加一位同事的葬礼,看到一缕青烟袅袅上升的时候,大家无不唏嘘同事的一生。同事死于心肌梗塞,起因是他得知自己在职称评定时第三次走了麦城。直到临死,已全无语言功能的他伸了一个指头在空中乱摇。围立在他病床旁的人都明白,他始终不甘于自己未得到的那个“一级”(教授)。在他残存的一丝意念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唯有他没有得到的教授职称。目睹同事之死的人无不心惊胆颤,领导立即做出决定,追认同事为教授,反正人已死,既不占名额,又不发工资了。同事在天有灵,也该心安了。从火葬场归来,人人都做大彻大悟状,都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大叫“想开了,想开了”。可回到办公室,一场场了无声息的暗中较量又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6.
《当代职校生》2013,(1):33-33
经过层层面试笔试,毛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迎来了实习的机会。实习期一过,毛毛就转试用了。在公司实习的几个月,毛毛只跟办公室的同事接触比较多。试用期一过经理就要找毛毛谈话,而这关系着毛毛能不能留在公司,所以他很紧张,希望在谈话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对工作岗位的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除了要有清晰的思路,还要消除谈话时候的紧张,才能给经理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17.
一位医生对同事说:"劝病人用精神疗法治病,也会起副作用。"同事不解,医生又说:"上次我见了一个特别怕冷的病人,我劝他去热带疗养一段时间,他说经济不允许。于是我让他在屋顶上画了一个太阳,并想象自己在烈日下干活。""后来怎么样了?"同事急切地问。"唉,后来他竟然中暑了!"  相似文献   

18.
新同事文化     
新同事文化,难道还有旧同事文化?是的,在你愣头愣脑地走进社会的时候,如果你足够幸运,遇到对你足够好的长辈,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不要和同事说知心话,不要和同事分享秘密,因为同事随时都可能和你有利益冲突,他们随时都可能出卖你。于是好长辈会教你表面上和同事和睦相处,但公私要分明,下班以后最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牢骚、郁闷绝对不能让同事听见。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但是,如果你为了工作,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城市,什么人都不认识呢?如果你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老是要加班,下班后朋友已经各自归家或各有各的安排呢?如果你青梅…  相似文献   

19.
一个和五个     
我有一位中年同事,曾经当过知青,骨子里都透出一种淡泊悠远的性情,与众人迥然不同。我曾经十分惊异他为什么会在这个繁华浮躁的尘世上能够真正摒弃五光十色的诱惑如闲云野鹤气定神闲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20.
1944 年 6 月 6 日 , 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 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次登陆能够成功 , 一个重要原因是 , 盟军在登陆前实施了一个庞大的战略欺骗计划 , 造成希特勒判断失误。“铜头蛇”计划就是战略欺骗计划之一。 詹姆斯酷似蒙哥马利 克利夫顿·詹姆斯是英国皇家军饷团的军官,随团驻扎在累斯特。二战爆发前,他是地方舞台上的一名演员。1944年5月的一天,他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的上司、同事以及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5周后,他又奇迹般地出现了。这件事引起了同事们的纷纷议论。有人说,他因嗜酒成性,伤及身体,住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