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样一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漫步天安门,仰望金碧辉煌的城楼,使我不由得想起了50年前那幅撼人心魄的照片《开国大典》。这幅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性历史照片(见本期封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照片《开国大典》的作者陈正青(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已故),湖南长沙人,是一位在战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他19岁就离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20岁入党,开国之年32岁。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作  相似文献   

3.
著名摄影家焦波向媒体反映,称他为父母拍摄的专题照片《俺爹俺娘》遭侵权——某媒体将“俺爹”的照片放在软广告中,另一家媒体则把照片当做《林海枭匪座山雕》等文章的插图。虽然半个月前他的律师已向两家媒体发出律师函,但至今杳无音讯。忍无可忍焦波欲将这两家媒体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4.
西德尼·戴维·甘博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和摄影家。1917年至1932年,他曾三次来到中国,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角度拍下5000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甘博恰巧在中国,拍下相关照片60余幅,记录了五四运动前中国庆祝一战胜利,五四运动中学生演讲、被捕、在总统府前抗议及11月29日北京学生为抗议"福州惨案"在天安门前集会等史实,留下宝贵的图像资料。这些照片不但可以直观地反映那段历史,更可以起到与文献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的作用。目前甘博拍摄的有关五四运动的照片有些已经广为流传,有些却鲜为人知,有些甚至常常被人误用。本文试图结合史料对相关照片做一简要梳理,并对一些甘博记录有误的照片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5.
引言:由一个摄影家的故事想到的 1960年,民尔森·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这一年,一位叫凯文·卡特的英国移民的后代,出生在南非,后来他成为著名摄影家。 让凯文·卡特声名斐然的是他自己拍摄的一幅新闻照片一“饥饿的女孩”。这幅照片上那个赤身裸体、奄奄一息的小女孩,正哭泣着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女孩身后不远处,一只兀鹰却虎视眈眈地盯着她骨瘦如柴的身体。 照片的新闻背景是:1993年,非洲苏丹发生大饥荒,凯文·卡特抢拍到了这张照片。当时的卡特拍完照片后,迅速赶走了那只大鹰。他看着由于大饥荒造成的此情此景,不由地独自坐在树下放声大哭。 “饥饿的女孩”写就了又一个触目惊心的“非洲故事”。 1994年5月份,这幅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两个月后,凯文·卡特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闻摄影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莉 《新闻知识》2003,(11):55-56
新闻摄影除了具有新闻和摄影的双重属性外,还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本文试图从以下四点加以探寻。 一、新闻摄影诞生于记录战争,成形于摄影介入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改革 在摄影诞生的初期,处于萌芽状态的新闻摄影只属于一种偶然性的记录。在大量的人像、风光照片中,偶然留有一些社会事件的记录。到了1855年2月,新闻摄影史上的杰出人物、战争摄影的先驱、美国摄影家罗杰·芬顿,在商贾的赞助下,带着4名助手和3匹马,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展览。布列松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并且拍摄了大量的记录新中国建立前后的照片。他的纪实体裁的作品,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蒂埃·布列松是当代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之一。1908年,他生于法国,1932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他从法国杂志《看》、《哈泼市场》接受摄影任务,后来也为美国《生活》杂志和其它报刊杂志供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法国,布列松在1939年参了军,在法  相似文献   

8.
是他拍下了鲁迅的最后一张留影,拍下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聂荣臻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等一大批著名历史照片。他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颇负盛名的摄影家,但38岁时被军事法庭处死,他的名字曾一度在历史中被抹去——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摄影家高粮的摄影作品选集《历史的脚印》最近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上,杨成武同志盛赞了高粮摄影作品政治性和艺术性,也称颂了辽宁美术出版社为人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功德。《历史的脚印》荟萃了作者在40余年摄影采访活动中的拍摄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其中包括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各种活动的照片,记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激烈战斗场面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他亲身参加过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石家庄战役……直到上甘岭战役,他是著名的新闻摄影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以来各个时期的生活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还拍摄了相当数量的领袖照。他,就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粮。  相似文献   

11.
好的照片不但是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刻而又永远地记录了社会百态,它争分夺秒,而又巧妙地留下了历史上最伟大或是最丑恶的当然有时也是最有情趣、最有意义的瞬间,由此完成了摄影家为历史存照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12.
金秋季节,吴印咸、徐肖冰、侯波、杜修贤、陈默、吴本立、刘长宗等老摄影家来到延安,与延安的摄影工作者进行了座谈,讲述了自己的摄影经验。 88岁的老摄影家吴印咸,是我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长期担任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37年,他和袁牧之同志携带摄影机辗转来到延安,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今年5月,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邀请他举办个人影展,展出53张照片,轰动了美国摄影界。纽约《华侨日报》发表评论称他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北京档案》2006,(1):36-37
2005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55周年的日子.原解放军画报社高级记者、军事摄影家孟昭瑞老人提供了一组他在1950年5月拍摄的、从未公开发表的毛岸英照片,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摄影上的新的、大胆的探索促使了新闻摄影的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有作为的摄影家就坚决认为靠偶然碰巧的方法是再不能胜任这一工作的。他们认为在拍摄之前,当摄影家按下相机快门时,决定要摄取的影象必须是完整的,洗出的照片也应当显示出事实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16.
张新政,是河南画报社年近花甲的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辞典》第465页有他的辞条。多少年来,他不鹜虚声,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悉心求索,求真求美。他,一连8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团聚,而是分别在从郑州到上海的列车上,在豫西首阳山电厂的建设工地上,在新县、陕县、鹿邑、兰考等地农民家中度过。他拍摄了一连串新闻摄影报道和艺术照片,热情赞颂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声像档案》2005,7(1):56-57
已故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上世纪30年代曾为周璇拍摄一幅人像作品。孰料,70年后,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这幅照片被用在VCD光盘上。吴印咸女儿吴筑清为此将制作者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令“俏佳人”立即停止复制、发行摄影作品《周璇》,并赔偿经济损失1.8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民俗摄影家杨发顺先生将他个人珍藏多年的档案资料共计照片563张,奖状10张、实物7件,画册4本,光碟3张及录像带1卷捐赠给云南省档案馆,其内容主要包括:1943年驼峰航线上坠毁的一架C—53运输  相似文献   

19.
瞬间意识是新闻摄影记者拍好新闻照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张新闻摄影作品的优劣,取决于摄影记者瞬间意识的强弱。一个新闻摄影记者,不是毫无头脑的实录者,更不是机械拍摄的机器人,而是有敏锐头脑,能真实、典型、生动地记录瞬间形象的新闻摄影家。瞬间意识的概念所谓瞬间意识,就是记者对于正在发生、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某一状态或特征的迅速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20.
骑车人雨中摔倒组照与《饥饿的小女孩》近来,《东南晚报》记者的一组"骑车人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的照片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先救人还是先采访"的争论。再次看那组现场感极强的照片让我想起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和他的作品《饥饿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