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大少年班被人们叫做“神童集中营”,但是如果有谁要到那里去寻找所谓“神童”的证据,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在过去25年里,中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大学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宁铂,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他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的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成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可是今天,宁铂成了人们心中的那种平凡的人,默默无闻,只有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才知道他是这所学校里的一个老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办已经快满九周年了。这些年来,我在少年班研究组里做了一点研究工作,并把自己的一点研究体会运用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我感到,创办少年班的深远意义远不止在于培养每年招收的那二十几个少年大学生,少数几个“神童”、“尖子”,而且还在于少年班的实践对大部分常态少儿也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少年班教  相似文献   

3.
少年大学生都是提前识字的 在一片课业负担沉重的叫苦声中,却有一些儿童觉得学校的功课太浅,吃不饱。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常常成绩优良,能一再跳级。他们才是比较正常发展、愉快成才的。少年大学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他们生下来都是普通的婴儿,他们之所以早慧、超常,被大家看成“神童”,完全是由于早期受到了较好的家庭教育。必须指出的是,有的固然家庭环境比较好,家长有些文化,但是也不尽然。 就拿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员来说,黄茂芳的父亲是个木工;张保国的父亲是农村干部,母亲是文盲;刘军的父亲也是木工,母亲是文盲;王海达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他们要靠自己学习,有了问  相似文献   

4.
1978年3月8日,21位少年英才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为我国首届少年班大学生。弹指16年,科大已招收18期共631名少年大学生。为世人瞩目的少年班和这些少年大学生到底怎么样了? 少年班:中国的神话 1994年12月5日,安徽合肥寒气袭人。在中国科技大学校园里,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朱源。  相似文献   

5.
凌志军 《山东教育》2004,(13):41-41
中国科大少年班被人们叫做“神童集中营”,但是如果有谁要到那里去寻找所谓“神童”的证据,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在过去25年里,中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大学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宁铂,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他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一个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成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可是今天,宁铂成了人们心中的那种平凡的人,默默无闻,只有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才知道他是这所学校里的一个老师。宁铂的不幸在于,人们加诸在他身上的荣耀和期望过于沉重。他那时候毕…  相似文献   

6.
在注意少年大学生品德、智力发展的同时,对他们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体育。少年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跟踪调查研究。 现将七九年入学的第三期少年班学生,三年来(79.9.~82.9.)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跟踪测试数据,与全国青少年相应的年令组进行比较,观察少年大学生的形  相似文献   

7.
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方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为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少年班的创办是我国高教史上的一项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验。截至2001年10月,少年班已招收25期共949名优秀少年大学生,现已毕业727人,在读222人。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少年大学生的本质特点,是开展少年班工作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研究如何培养人材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积极引导少年大学生奋发进取,是快出人材、多出人材、出好  相似文献   

9.
少年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智力比较研究──中国科大91级少年大学生智力结构分析刘玉华,孙燕,朱源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问题提出自从中国科大及其他一些重点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对少年大学生的智力有不少研究。但是,这些大都是侧重于智力发展水平方面的研究,至今还...  相似文献   

10.
家教短讯     
“问题学生”引发争论中科大少年班还办不办?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科大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千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据此,有争论蔓延:少年班是培养人材,还是摧残人材?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面对争论,中科大的态度很明确: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中科大的解释和分析主要是:“问题学生”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中国科大79级少年班追踪研究中,发现少年班大学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比较高,记忆和思维能力强,具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学习刻苦勤奋有毅力;有思想、有抱负,自信、自尊、好胜,积极要求上进。为了对少年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作进一步研究,随后我们又对77、78、80、81四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作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与79级基本相同。那么这就向我们提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社记者周剑红范珍报道说:记者日前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少年班2005年招生工作圆满结束,40名不满16周岁的优秀少年脱颖而出,成为少年班第29期少年大学生。据中科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介绍,今年中科大报考人数创历史最高,达到3300多人,生源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根据复试考生的高考分数与复试成绩,综合衡量、择优选拔,最后确定其中40名为今年少年班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10人,最小的仅14岁,来自河北。27年前,经中国科学院批准,21名不满15岁的“神童”经过严格考试,成为中科大少年班今年报考3300多人,创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现在是全国唯一的、世界少有的少年大学生团队.少年班的报考条件:15岁以下,非应届高中毕业生,但具有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参加当年全国高考.  相似文献   

14.
去年高考,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14岁的卞迁以832分(原始分677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在少年班60名学生中,他的成绩名列第一。他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山东省第三位、日照市第一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近日,笔者前去采访,了解到卞迁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请看——  相似文献   

15.
严谨与创新     
华中理工大学于1985年开始招收少年班学生,面临着教育上的新课题,在短短两年半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严谨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摸索—条适应少年大学生成长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在庐江,到处都传颂着一个佳话:庐江中学初三一位学生,在没有高中学习经历的情况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在以后的20多年里,又有21位少年从这里起步,相继考入科大少年班。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少年是如何成才的?他们有什么超人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就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曲,破绽百出。  相似文献   

18.
一菲 《红领巾》2014,(1):6-6
上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就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父母们眼里,少年大学生无疑是天之骄子,他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共同点呢?秦裕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自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3月首 创少年班以来,少年班便成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高等教育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客观存在、全国上下关注的教育现象。少年大学生入学时的年龄大部分是14岁、15岁,少数是13岁,个别的只有11岁。少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好奇,爱问,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强。已毕业的17届591名 学生,其中 73. 7%考取国 内外研究生, 出国攻读博士 学位的有 300 多人,…  相似文献   

20.
快乐即成功     
上个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就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