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初读时以为赏月记游之作,细吟之方知“闲”字笼罩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一、“闲”而早睡。第一句点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目,夜”并非闲笔。苏轼于元丰三  相似文献   

2.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闲”情笼罩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一、“闲”而早睡。第一句点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并非闲笔。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黄州,至此“夜游”之时已近四年,名义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作者入“夜”无公文可阅,于是早早“解衣欲睡”,文章不着“闲”字而“闲”已在其中。二、“闲”而赏月。作者“解衣”之时,蓦然发现“月色入户”,多皎洁明净的月光啊!身处贬所,寂寞中只有它才是感情的寄托物,才能引…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2,(Z5)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初读时以为是赏月记游之作,细吟之方知“闲”字笼罩全文,围绕“闲”宇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4.
诗歌有“诗眼”。古人常常根据意境的需要,选择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词做“诗眼”,这样的词对于意境的塑造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至关重要。2000年高考题《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选项:“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这道题就是考诗眼“闲”,不过此为“无聊之闲”而非“闲适恬淡之闲”。“诗眼”一般指五言中之第三字,七言中之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诗眼”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动词是表现事物的动作和情态的,常作为“诗眼”。例如:  相似文献   

5.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化背景及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人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序文拾趣     
超短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这部书的序文只有一句话:“居士退汝阳而集,以资闲读也。”仅12个字。欧阳修作文以简洁明快、惜墨如金著称,一句“环滁皆山也”令世人叹为观止,品味至今。12字的奇序也算是这位文坛巨匠写作风格的绝妙注脚吧。  相似文献   

8.
曹津源 《初中生》2002,(3):54-55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初读时以为是赏月记游之作,细吟之方知"闲"字笼罩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利苹 《语文知识》2004,(11):14-14
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丰富精妙。同一个宇在不同的诗篇中具有不同的神韵和情致,比如“闲”字。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卷帙浩繁的古诗歌园地里,"闲"字忙得不可开交。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看似"闲",却含万般意绪。王维以"闲"显静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闲"字写出了春夜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  相似文献   

11.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有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问题,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题我不沾,我也不会定义“学问”二字,原因有二,一是没那水平;二是没那必要。你就当没有前提的闲句(比闲话用的字少,故称“闲句”)一样看,又不是命题,无所谓真假。因没有定义“学问”一词,故什么是有学问的教师就不好说了。通常,对于某人是否有学问,大部分人是通过点头或不点头来表达看法的,只表意而不言明。  相似文献   

12.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有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问题,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题我不沾,我也不会定义“学问”二字,原因有二,一是没那水平;二是没那必要。你就当没有前提的闲句(比闲话用的字少,故称“闲句”)一样看,又不是命题,无所谓真假。因没有定义“学  相似文献   

13.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们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题我不沾。我也不会定义“学问”二字,原因有二,一是没那水平;二是没那必要。你就当没有前提的闲句(比闲话用的字少,故称“闲句”)一样看,又不是命题,无所谓真假。因没有定义“学问”一词,故  相似文献   

14.
五件事俱全《金线池》第一折:“则俺这不义之门(指娼妓),那里有买卖营运,无资本,全凭着五个字迭办金银,无过是:恶劣乖毒狠。”“恶劣乖毒狠”五字,与此“潘驴邓小闲”五字,俱当出于《嫖经》,曾见明人引用之。即为五字一句。前撰《水浒全传注》时,即据以为说。  相似文献   

15.
一、课文悟读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入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  相似文献   

16.
书,有很多种;读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要是说到最美妙的读书,那就只有一种:偷来时间读闲书!一个“偷”字,给了你小小的“成就感”;一个“闲”字,给了你大大的“快乐感”。二者合一,其美妙不言而喻。记忆中,依风是偷读闲书长大的。小时候,常常偷父亲几毛钱买连环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人王勃有一个关于“空”字“一字千金”的趣闻。“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口自流”,口即是“空”,此处着一“空”字,境界天成。不仅是令当时在场的人钦佩不已,即便是现在想来也是妙不可言。事实上,在古诗文中关于“空”的妙用远不止此。“空”字在古诗中的出现不仅频率高,而且效果也颇佳,文人墨客如此钟情于它,我们不防来探究一下吧。  相似文献   

18.
鹭鸶     
《作文》2020,(4):16-16
【阅读导航】前两句写白鹭生活环境之幽美及其娴静的本性。“春塘烟淡淡”“寒苇雨飕飕”,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烟雨图”。白鹭或立于春水之中,或眠于寒苇之间,“闲”“静”二字,贴切地描绘出白鹭悠闲的神态。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常为“惟·唯·维”三个字所困扰,产生一些闲惑,影响学习效果。现联系文言实例,对此三同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20.
□味深长气用□□可不□治久□有人在恭必□与愿□如神□心之□功行赏罚分→→→→→→→→闲自→→→→《巧填“凹”字》参考答案意、大、必、事、安、敬、违、论、明巧填“凹”字@国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