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初,驻滇某部宣传股经过商讨,决定用《新闻爱好者》这本杂志作为辅导教材,对报道员进行培训.“两用人才培训”的新闻班教室里,教员在黑板上赫然写道:《新闻爱好者》是初学新闻的良师益友.至7月上旬,报道员们的文章陆续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军报上发表,95%的报道员发了处女作.  相似文献   

2.
炎炎夏季,参加市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会议。大家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爱好者》杂志,纷纷要过去看。谁知,读着读着竟都上瘾了,先后有多人借阅。没办法,会议临结束时,只好把杂志借给了邻县宣传部的一位新闻干事。 10天后,下部队采访路过该县,特意找这位新闻干事讨要,他说:“杂志被组织部李部长借去看了。”4天后,这位新闻干事到市报社处理稿件,我听说后就打电话问他杂志是否要回。他抱歉地说:  相似文献   

3.
我们部队报道员刘志伟,两个半月时间上稿二十一篇。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指着在桌上的《新闻知识》感慨地说:“是她帮了我的大忙。”去年年底,他从连队被调入团报道组担任报道员。到团后,每天都进行六、七个小时采访写作,晚上熬到深夜一、二点钟才睡觉。就这样,他四个多月向报社电台投稿二百多篇,一篇未中。他有点灰心了。正在这时,宣传股股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并送给他一套一九八五年度的《新闻知识》杂志,又帮他购买了今年一至三期《新闻知识》。从此,他犹如鱼儿得水,一下子被《新  相似文献   

4.
某分部给报道先进个人奖订《新闻与成才》等本刊讯曹泽报道:今年某分部为1998年度在各类报刊刊稿在前10名的官兵每人奖订了一份1999年《新闻与成才》杂志。自此,该分部己连续3年将本刊作为奖品奖给优秀报道员。该分部在调查中发现,《新闻与成才》杂志越来越受热爱新闻事业的广大官兵的青睐,成为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成为培养和造就新闻人才的“摇篮”。1998年刊稿最多的新闻干事张云华在领奖台上慷慨激昂地说:“《新闻与成才》助我成才!”某通信总站给报道员实行“三倾斜”本刊讯孙力报道: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在…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我曾偷偷写、悄悄投过新闻稿件,白花了几十元钱的邮票,就再也不敢写了,我认定自己不是写稿的料。每当在报刊上看到熟悉的名字,心里就十分羡慕。前年,到师电影队工作后,同会战友是位报道员,无意中发现他有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顺手翻了起来,我渐渐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成才足迹,深深教育鼓励了我,他们那种换而不舍不怕失败的精神与毅力,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与鞭策。那天晚上,我把整本杂志看完后兴奋得一夜没睡。以后我总找他借《新闻与成才》读。我惭惭喜欢上了《新闻与成才》里面的每一个栏目。“…  相似文献   

6.
1月上旬,笔者从成都军区某师上报的~份调查报告中获悉:该师3年来拜《新闻与成才》为“师”的216名官兵,个个学有所获,人人受益匪浅。69%的官兵转业复退后找到理想工作,31%的成为部队机关的“笔杆子”。这个师在培养报道骨干时,始终视《新闻与成才》为育才的良师,成才的益友。他们每年要为每个报道员订阅一份《新闻与成才》、并鼓励新闻爱好者及机关干部订闭该杂志,从中学习新闻知识,掌握写作要领。报道员余新入伍后酷爱新闻写作,可苦于无师指教,进步缓慢。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爱不释手,从此他视《新闻…  相似文献   

7.
2000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大学生踊跃订阅《新闻爱好者》。当不少大学生记者和班、系报道组的通讯员拿到2000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这本杂志时,有的同学高兴地说:“这下太好了,使我找到了探求新闻写作知识的良师益友。” 在郑州航院,不少大学生对《新闻爱好者》喜爱并渴望得到,这并非偶然,而是随着素质教育在该院不断深入,不少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选修其他学科的知识,促成自己全面发展,增强实践能力。有一批班、系通讯报道员带着对新闻工作的浓厚兴趣,将新闻写作视为自己的选修课…  相似文献   

8.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10.
5年前,我经考核被乡党委招聘为乡专职通讯报道员.面对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新课题,我感到一筹莫展.恰在这时,主抓宣传的乡党委副书记姬有堂同志送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当我翻开《新闻爱好者》,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栏目吸引了我.从此,她帮助我不断进步,逐步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报刊、杂志订阅工作抓得较好、年年被上级评为“育才先进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川某部 ,长期坚持把为基层订阅的报刊作为部队官兵成才的帮手。《新闻界》系新闻理论研讨、实践经验介绍的综合性权威期刊 ,深受部队官兵喜欢 ,特别是该部业余报道员和新闻爱好者更是爱不释手。该部在培养报道员工作中已连续7年将《新闻界》作为培训报道员的第一手教材 ,先后培养出96名战士报道员 ,其中5人提干、32人选改为士官、17人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接收为记者、编辑。近日 ,该部在1999年新闻工作总结大会上再次将10张…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吕希华、陈相银报道:山东省陵县人武部前不久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军事记者》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职工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部长陈志诚说:我是抓军事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两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室里结识《军事记者》后,努力学习它上面的文章。如今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炼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政委孙路说:我部的业余报道员更换频繁,《军事记者》就成了我们培训报道员的辅导教材。近几年,我部连续被上级部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里面显然有《军事记者》的一份…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芝麻官闲暇无事,随手从桌案上拿起今年的第三期《新闻爱好者》阅读起来.他越读兴趣越浓,并脱口说:“文章真好!”“啪!”惊堂木重重地拍了一下.芝麻官大叫着:“胡说,真是胡说!”气得脸都发紫了.服侍他的衙役忙问:“老爷,为何生气?”停了一会.芝麻官才说:“《新闻爱好者》是每月10日出版.竟然有人说我在1988年3月10日在  相似文献   

14.
贴近读者     
编辑同志: 我在平顶山市兴州机械厂从事共青团工作,厂宣传干事李书亚看我写作有些基础,便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说:“这本杂志不错,你看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78年入伍的,从班、排、连到海军最高机关,每个“台阶”都走了。入伍后当文书,当报道员,提干后当团、师、军新闻干事,1991年调到报社。调报社后,自己多半干的是通联工作。当了通联编辑后,我这样要求自己:真诚帮助报道员,热情扶持报道员。1993年,我给《新闻传播》杂志写了一篇小稿,题目是《劳好“举手之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年来,我真不知道为多少报道员回了信、寄了杂志、解答了疑难,进行了鼓励和帮助。这些举手之劳,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不少战士写稿见了报,有的因此转了志愿兵、提了干,…  相似文献   

16.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即将正式出版的时候,我去北京访问了戴邦同志,请他就办好新闻业务刊物问题谈谈想法。我们坐下来后,他把上午我留给他的《新闻爱好者》简介拿出来说,我看你们要办的这个刊物,栏目设计不错。当我告诉他《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仍然是月刊时,他笑着说,这很好,刊名挺贴切,希望你们下功夫办好这个刊物。戴邦同志今年68岁,刚刚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专心致力于《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撰写和组织工作。他说,这本书条目很多,难度很大,是很费功夫的一件事。本想腾出手来写一点别的东西,但是现在还办不到。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年初,我校宋宏志、董建设两位老师在开学典礼大会结束吋,对《新闻爱好者》作了介绍,说它栏目繁多,内容清新,启发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我们这些从未与新闻打过交道的青年学生,订阅了将近50份《新闻爱好者》杂志.我们盼望她早日飞到身边,飞到我们手中. 啊!终于盼到了.我捧着杂志的时候,心里洋溢着满腔热忱,轻轻地翻阅着,象游入了知识的海洋,尤其是“文学之页”和“通讯员园地”等栏目,就似一块磁铁吸引了我,我太喜爱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9.
难忘往昔路     
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了,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当我带着色彩斑斓的将军梦匆匆打点行囊,就要离开老部队、离开报道员这个我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位置时,往昔那“挑灯夜战”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我刚当报道员时,两名老报道员一个因没有成绩,一个虽有成绩但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相继下连队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几十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和业务书籍。这种情景,对于刚从校门跨入部队大门的我,无疑是不小的压力。为了不蹈两名老报道员的覆辙,我白天学理论、找线索,晚上加班加点写稿件。半年下来,我写的稿件堆起来二尺多厚,却…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