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第一,发挥“复习已知知识”的功能高一政治经济学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课题中有“市场”这一概念,“市场”是第二课出现并详细学习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拿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浏览目录,会发现一个特殊现象:看到大部分课题与框题,就大概知道课程内容,但如果单纯地看第七课课题及框题,就会对课程内容感到有点茫然。第七课课题是"共奏和谐乐章",两个框题分别是"单音与和声""节奏与旋律"。单看课题与框题,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在教授音乐知识。如果进一步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教材文本在阐释问题时多处使用了音  相似文献   

3.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4课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框题则是在上一框题阐述了世界观原理之后的方法论,理论建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个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这一框题,课程标准上的内容目标为: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行为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消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1.本框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高三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即国家性质)和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从政体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节共设四个框题,本框题<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理解我国政体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层次论证氏族制度的瓦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们共同论证本框题所表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罗庆文 《广西教育》2008,(20):95-9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本框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学好这框题的知识,将会对后面的课程,包括初二、初三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能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二教材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第八课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第一节集中讲实践的作用,共三个框题.从理论上说,在第二框学习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后进一步学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才能与第五课学过的"意识能动的反映论"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而下册教材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影印件(教材第102页)延续了上册的说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过均表  相似文献   

14.
法眼看金钱     
第一部分 课堂设计一、课型 :新授课二、教材特点及对策 :1.“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这一框题 ,在知识上虽没有重点和难点之分 ,但是要突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所以 ,在说理时不能空洞而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2 .本框题的逻辑中心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 ;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也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这是这节课的中心。3 .本框题的逻辑关系是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错误的金钱观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后者是逻辑归结点。因此 ,重点在后者。4.教材中没有进…  相似文献   

15.
唐海燕 《广西教育》2012,(38):53-54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 本课为实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个框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本课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对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做了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中的第二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的内容,主要关注的是引导和培养师生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联系。本课由两个框题组成,第一个框题是“我和老师的故事”,从几个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日常生活片断切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流露;第二个框题是“老师,您辛苦了”,从理性知识分析入手,带领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进而尊重教师,珍惜他们的劳动。本教学设计为“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的内容,将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师、感恩教师,在增进感情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处理和教师之间的矛盾与误会。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二框题。本框题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概念——新事物、旧事物、量变、质变,两个原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容量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二哲学第七课第一节的第一框题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第七课阐述的是人生观问题 ,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 ,又是价值观问题的延伸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当它与人发生关系并为人提供一定效用时 ,都是有价值的。因此 ,讲完第六课很自然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人生价值问题 ,而要搞清楚这一问题 ,首先必须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 ?本框题讲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为解决人生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见 ,讲好本框题的内容 ,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