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层声音     
《上海教育》2005,(3A):2-3
周济:继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和最突出的困难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这构成了现在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回顾2004年工作,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继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江西省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的政策后,‘读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阶段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在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于提高教育质  相似文献   

3.
培育区域教育特色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区域教育资源,办最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能为了本土而本土、为了特色而特色,应该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基本要求,让"特色"培育的过程成为追求人民满意教育的过程,让"特色"彰显的过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就业稳定性"的表述充分表明,国家对教育的定位已不仅仅停留于"科教兴国"与"文化强国"这样单纯的工具论意义上,而上升到秉承以人为本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样的民生论层面上.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吴康宁 《教师》2014,(23):1-1
正在民权、民生、民意日益受到关注的如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XX"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很有一点"念念有词,殷殷在心"的味道。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掷地有声的口号。然而,教育真的能让"人民"都满意吗?以义务教育为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是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的,且在重点学校当中,又有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之类的层级区别。对此,非重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极为不满,学生家长更不满意,认为这种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方面出现严重的贫富不均,实际上剥夺了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随着教育公  相似文献   

6.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更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教育实践。本文拟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等一系列论断,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濮阳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期待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8.
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四个基本特征:能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能统筹兼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能充分体现公平和民众参与的精神;能保证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坚持:以首先满足人民最基本的教育需求的思路,来安排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和优先权;用统筹的思路,来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均衡问题;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来破解人民群众十分关心而我们长期没有给予解决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让受教育者个人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抽象的"人民"总体可以具体化为国家和家长两个层面的实体.可以把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一个层面是人民满意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家长以及社会评价学校乃至评价某个特定地域教育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观反映.人民满不满意,重在学校管理和学校教学质量两大方面.很显然,教学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取决于管理思路的决策与执行.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从广义范畴上讲,教育让人民满意,就是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乃至让该地城范围内的大部分公民满意.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以苏州高职教育为案例,聚焦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服务和人才质量4个维度分析苏州高职教育服务苏州经济发展的人才贡献度现状,发现苏州高职教育存在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落差、人才培养规格与民生期盼存在落差、多元办学与均衡发展存在落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打造高职名校、提升人才地位和推进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所指的是教育机会、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和教育质量的均衡。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在坚持发展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相应细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分标准。为了反映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可运用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方法对各区域得分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考试不仅是社会育人、量人、选人的重要机制,而且是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在考试中坚持公平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贮备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使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失调,增加了农民的教育成本,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与未来发展,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扭转城乡教育的失衡,才能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为中国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有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两上不同层面。我国义务教育现阶段,教育机会公平是首要迫切的目标,即人人都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在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公平的实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增长与教育发展:历史、概念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来,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到经济、社会、人、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变迁。我国教育正面临大改革和大发展。这一过程中,人们容易把教育增长即教育人数的增加、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教育资源条件的改善当作教育发展,从而使教育发展面临GDP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物质化的陷阱。而教育发展是指教育系统自身机能的改善和对社会教育需求的灵活满足,它包括教育的物质基础、结构、功能、教育机会数量、教育机会分配、受教育者素质变化、社会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八个范畴。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当前应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检视既有的教育发展道路,调整教育政策的价值标准、知识基础、政策领域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8.
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需要纠正非理性思维,厘清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清醒地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办人人考重点大学的教育;减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标,高考改革不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不解除课堂教学中心情结,创新人才培养就无法真正起步。走出我国教育改革的困境,应当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教育教学制度变革,提升教育标准化水平,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育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与教育制度相关联,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规定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教育权利的行使也往往因为主体自然禀赋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需在充分认识正当程序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上,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看到相关的教育法规文本和案例,而且可以看到大量具体的司法介入。可以说,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活动的开展,甚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都可以清楚地感受教育法规的作用。而贯穿于美国教育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根本精神就是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平等,这集中体现在教育机会平等、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资源平等和教育过程中的程序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