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在这里它指的是新闻报道对所报道的事物能够抓住本质,揭示规律,并且通过恰当的形式反映出来。换句话说,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  相似文献   

2.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同城的一起事件,本埠的报纸都报道了,但各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在街头报摊上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报纸被争相购买,有的却少人问津。形成这一巨大反差的“秘密”在哪里?就在于各报整合报道的功夫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王国栋 《青年记者》2007,(12):25-26
平衡报道的内涵 “平衡报道”理念最初源于西方,是西方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报业发行人协会为“具有特殊成就的报纸”所定的四项标准中有一项就是“这一报纸的新闻报道,必须顾及各种性质新闻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孟海鹰 《新闻传播》2004,(11):43-45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客观性的定义和内涵是:“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但是,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客观主义是以客观性为标榜,不分本质和现象,不分主次,罗列互不相关的现象为特征,这样的报道不能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其结果往往是走到了客观性的反面。”  相似文献   

7.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8.
新民晚报是一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非常注重社会新闻报道,这是对的,而社会新闻中的大头又是一些案例报道或法治新闻,在这点上我发现晚报编辑很善于作题。排除那种低级庸俗的趣味不谈,他们在作题上还是挺讲究适当的技巧与“噱头”。比如,常常一些一般性的案例报道到他们手里,标题可以作得很吸引人又很客观。  相似文献   

9.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2):83-83
工作性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过去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空洞无物”、“老生常谈”等常常是人们对工作性报道的评价。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纷纷对工作性报道的改革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有的报纸在工作性报道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工作性报道赶出版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指导性是党报的主要功能,指导什么?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一些报纸上,已为许多读者熟悉和接受。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在一张报纸上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非一般的消息、特写等体裁可比,它能起到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内涵、体现组版意图、提升报纸分量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报纸的“门面”和“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1.
郭庆红 《新闻窗》2009,(5):120-121
任何新闻报道,最终都是以人们的广泛阅读和评判来体现它的价值。报纸专刊因其鲜明的特点,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报纸专刊的报道模式逐渐从“发布”向“解读”转变,从“单向”向“互动”转变,从“信息”向“审美”转变。其中,解读是对新闻事实的延伸报道或评论,能拓展报道内涵,深化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中准确而生动的细节,会增强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细节不准确,会使读者“由此及彼”,怀疑其他事实的真实性。为此,新闻报道人员应当注意报道中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准确。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不要自相矛盾新闻报道中的自相矛盾,是指同一事实,或者同一画面,在表述时,前后不一致,或者这篇报道与那篇报道,这个报纸与那个报纸不一致,或者新闻照片画面与说明不一致,也即通常所说的“一事二说”。比如,有一篇反映某位“民族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报道,文章前面说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25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3.
谢智  陈边 《新闻前哨》2001,(8):36-3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新闻报道成为各报争夺读者的“王牌”之一。纵观当今国内主流报纸,国际新闻报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报纸每天的国际新闻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版面空间,有的报纸重大国际新闻安排上一版成为常态,使报纸的信息量增加,可读性增强。应该说,由于稿源渠道相对增多,办报人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各报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使得目前的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之及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但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国际新闻报道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些报纸、有些报…  相似文献   

14.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主题重大,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翎,报道形式较严肃等特点,这与市民报纸所强调的内容上的可读性、服务性、适用性及形式上的灵活性与贴近性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胡永球 《新闻三昧》2005,(10):54-56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的名字,其中有的作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也有的是记兼编辑。在有些报纸的《本报新闻》版,这样的作品占了大部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笔认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谈及文风,很多人都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观点。 职业身份确定了这篇:论文风“的文章将会把“文风”这个词局限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听到读这样的议论:有些报纸“需要看的没有,不需要的多多”。这反映了报纸的宣传报道没有对应读的需要,没有做到应读之求、放中的之矢。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4,(5):48-48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直接反映一张报纸的形象。“脸”上有神,“脸”上出彩,才能使整张报纸有吸引力。版面进步的背后是观念和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中理出这样几条:  相似文献   

19.
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促进下,许多报纸采用新闻图片的数量增多了,其中有的报纸刊用新闻图片组的势头,甚为强劲。 新闻图片组是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和作品形式,也是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用来调剂稿件样式和版面设计的一种方式。由于它在宜传报道和版面视觉上所造成的强势,能博得受众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图片新闻的阅读率。因此,就新闻图片组的作品特征、结构和编辑工作进行一番探讨,还是颇有意义的。 就报纸的新闻摄影实践来看,在报道重大主题、重大题材、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展示大型社会活动、地域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0.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0,(10):18-20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