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文。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体会"知音"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2.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和境美。教师要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学习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而这80篇古诗文中有一大部分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历经千百年岁月的筛选,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玉,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初中生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中  相似文献   

5.
王桢璟 《中学文科》2005,(10):39-39
学习文言文,不仅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生动,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而要学习文言文,语言积累很关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相似文献   

6.
“点化”原为僧道之语,意为用法术或者话语启发凡人彻悟佛道,达到将凡人引入仙境的目的.“点化”借用到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则是学生在费心尽力探索文言文知识未果而迫切需要教师为之拨开重重迷雾指明一个正确的探索方向时,教师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广阔而美丽的文言文天地的教学方式.换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学习者,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品鉴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地认知、感悟、内化并运用文言文知识,继之,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品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实践来认识、理解、感悟、验证知识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文本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从"情境创设"和"品味语言"两个角度探讨了高中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徐艳 《考试周刊》2013,(98):24-24
文言文学习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推断实虚词、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文言句子,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更要透过语言现象,感悟文言文深邃的哲思,体悟民族文化精神,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涵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获得文人滋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文言文课文的学习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古语言的学习,更是对古文化的继承。文言文课文的学习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进入高中学习语文打好基础,还关乎到初中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瑰丽辉煌,博大精深。面对文言文学习的诸多益处,本文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在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欣赏、领悟文言文之美,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学习文言文经典的语言形式,应用于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甘萍 《考试周刊》2011,(54):47-48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占有很重要的比重,由于文言文的特殊生成环境与中学生的距离较远,因此文言文教学较之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挖掘个别重点字词的含义,从细节入手感悟文章,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学情分析】《司马光》一文,是本次教材改革中首次以课文的形式出现的文言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课决定着学生日后对于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中字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感受、品味语言文字,还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品读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与魅力,进而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阅读、积累文言文。下面,就以五年级下册《活见鬼》一文为例,谈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步骤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顾名思义,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一个单元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这些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但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以来,如何看待、处理文言文教学言与文的关系,渐为人们关注。学文言文的目的可以定位为:理解基本知识,阅读古代典籍,汲取文化精华。所以,一方面要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理解语句含义,领会文章意思,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语义,体味语言,感悟古人撰文的妙处,进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言与文实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互为依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甘琼 《华章》2011,(22)
文章从精妙的语言、丰富的内涵、适当的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培养学生一点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内涵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丰富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通过有效途径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呢?一、通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文言文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不懂,由于这些文言文与现代距离比较久远,学生对很多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古今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比较繁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意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感知文言文的语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的经典范本,对于感悟文言精练的文字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缺乏高效模式和方法却是初中阅读教学不争的事实。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在此仅供广大教师参考。一、多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文言文语言艰涩凝练,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不尽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