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作为一个悠久的范畴,"教化"范畴在价值取向上有双重意义,即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和对个体的伦理道德培养,两者又有着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教化"是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中的重要范畴,"教化"范畴带着功利主义的特征一直通向现代,至今还存活于中国现当代文论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2.
萨特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他的文学介入论,从自由的角度号召文学对世界的整体介入。他的哲学中包含了他的自由观和介入观以及人对世界的责任观,具体表现为对极端写作主义的批评和人道主义精神。萨特的"介入理论"充分肯定了人与生活的联系,肯定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对文学提出了期望,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他的介入观也使人在此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以其对语言的天才驾驭和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标本性人物。这位天才戏剧化的死亡和跌宕起伏的一生都与他歌咏了一辈子的"爱"和"自由"脱不开关系。而"爱"与"自由"这两个普希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内涵、特征和对象的转变恰恰能够反映出普希金对生命最基本的看法。本文试图以"普希金式爱和自由"的内涵、对象、特征以及它们包含的矛盾与整合为切口,重新审视其生命观的构成转变和特质。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作为国内幽默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拥有"幽默大师"的称号,还是沟通中西幽默观的桥梁之一。林语堂的幽默观以独立自由的思想为基础、以超越与宽容的胸怀为原则、以自然闲适的情愫为归宿,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宽容思想的存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通过剖析历史上存在的几种不同的宽容观,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宽容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有阶级性的、有原则性的宽容。在当前,特别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宽容思想来重建宽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宽容理论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瑜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49-53
"革命文学"是后期"创造社"提出的对"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的创作追求。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人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态。"左联"的成立深化了"革命文学"并对"阶级论"文学观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阶级论"文学观成熟的标志,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研究数十年。回顾与重审"革命文学"和"阶级论"的文学观意在启示当前,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弥尔顿"天赋人权(birthright)"概念下阐释的"出版自由"思想,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他对出版登记法制的肯定更是契合了现代社会对"自由而负责"的社会的建构要求,在这一点上,其"出版自由"思想正是现代社会自由观的核心价值"法治下的现代自由"的理论表征,具有显著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主要的艺术观念类型(包括文学观念类型)——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是以对"文学四要素"——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切入点为划分标准的。以此理论作为观照,可以看到鲁迅与梁启超社会实用的文学观、王国维艺术审美的文学观之间明显的不同。鲁迅的文学观高扬"作家"这一文学活动的主体,突出"立人"的精神内核,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因为外来思潮的变化而改变"以人为根本"的文学理想和创作坚持。  相似文献   

9.
田汉在现代歌诗领域的理论与创作话语资源,让现代化语境下诗性与歌性的耦合获得"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丰富况味。他的现代歌诗主要包括入乐传唱的现代诗歌以及话剧、电影、戏曲与歌剧中具有诗歌性质的唱词与诵词,并且以1930年代初诗人宣布向无产阶级"转向"为界,呈现出明确的美学演进,即诗人不同阶段的歌诗语言表现出在自由与韵律、雅与俗以及言志与载道等层面驳杂的"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美学特质。此外,除却诗人现代歌诗观由"在心言志,发言为诗"向"为光明而舞蹈,为自由而歌唱"的转向外,他的歌诗创作亦属于现代化语境下"烽火中来的声音",其中牵涉着田汉对传统诗歌中因袭承传的歌性问题与现实革命文艺中的听觉问题的审慎思考,而这些都是我们探寻田汉现代歌诗时不应略过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曹钦 《政治思想史》2015,(2):21-34,198,199
与当代众多政治哲学家不同,佩蒂特的政治理论是明确地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本体论哲学基础之上的。他赞同个人主义与整体论,反对集体主义与原子论。在他看来,尽管个体的存在必然预设了更大社会的存在,但那些个体的行为并不必然是由某种更高的力量所预先决定的。从这种本体论出发,佩蒂特进一步提出了其独特的自由理论。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恰当意义上的自由必须是一种社会价值。因此,带有原子论色彩的"无干涉"自由观就需要被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12.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关于释赞宁的籍贯和生卒年,后人存在分歧.结合有关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考证,可断定释赞宁籍贯为浙江德清,生于粱贞明五年(919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寿八十三.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s a personal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oetry of Michael Rosen. Drawing on his work over 30 year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t the heart of Rosen's work is a passionate belief in aesthetic, political and personal emancipation. Included in the pleasure that his work evokes, is a challenge to a number of preconceived notions about childhood, literature, relationships and living. He questions how children see adults and how adults see children, and with a breathtaking honesty, the whole world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its impact on conceptualisations of children is put in the foreground. The article examines Rosen's use of autobiography in his poems, his groundbreaking use of free vers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his relation to modernity.  相似文献   

14.
刘象愚对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思考存在缺失。他提出的新定义趋于保守,不符合也无助于比较文学今后的发展。国内学界对跨越性的辨析、争论,也忽视了比较文学需要在动态跨越中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对其创作虽然存在不少质疑,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的作品确有其独特之处。紧扣文本来看,莫言的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以情节制胜的模式,没有特意渲染战火纷飞、神经紧绷的时代背景,也没有故意编造硝烟弥漫、随时爆发的矛盾冲突。而是在相对平淡的情节之下,灵活地转换叙述视角,信手拈来地勾画乡间的风景、人情,使得小说看似流离主题之外。然而,散漫行文的背后则潜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洞见,极大地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蕴,也加大了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指出沈从文众多批评文字中有关“作家论”部分很有特色。阐析了他的文学批评以创作实践为出发点,感性直观地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观点落到实处。从对沈从文关于“海派”作家穆时英和“京派”作家冯文炳的评论就可以管窥沈从文文学批评的旨趣与风格。他的评论,不论亲疏,目光如炬;善用“横向比较”,一石二鸟。维护着文学的独立性、自足性和尊严。  相似文献   

17.
John Field's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New Educational Order (2000)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lifelong learning. Whilst Field brings a wealth of policy-related and sociological learning to his work,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rising from th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Field's argument raises familiar questions about notions of 'learning', 'reflexivity', 'personal autonomy' and the conditions for knowledge. In each case, a number of considerations present themselves which have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its nature,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清醒认识与大力弘扬,在明代言情文学思潮的激发下,把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并且对文学情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鲁迅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评价鲁迅、对于评价五四新文学运动,都是关键性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本文认为,鲁迅在那场运动中,并不是主将,而是作为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的.他的呐喊,并非有人认为的是违心和其他功利目的驱使的结果,而是自觉和真实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与当时的同人以鲜明的、合作的现代姿态出现,但鲁迅同时保持自我独立的姿态,抒写了一段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又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文史互证”是陈寅恪先生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方面,还是在文学研究方法领域,都为后学留下了可供继承的宝贵遗产.结合其代表性著作《〈秦妇吟〉校笺》,可对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