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善赋。"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言:"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可见,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和鉴赏经典美文的升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阅读、鉴赏经典美文与提升写作技能亦然:唯有对语文教材中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丽的西双版纳》、《苏州园林》、《奇  相似文献   

2.
在对先于汉赋的经史子集作品中田猎题材的发展状况有所概述的基础上,认为田猎题材在汉赋中发展到鼎盛,从枚乘《七发》到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所呈现出的奠基历程功不可没。《七发》作为田猎赋的先声之作,其所开启的程式化创作思路、铺陈的艺术、极致的美学追求和欲抑先扬的讽刺艺术,在被《子虚上林赋》继承发展的过程中趋于定形和成熟,以其模板式影响奠定了后世田猎赋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蔡邕的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青衣赋》,是在东汉晚期情感潮流中写作的一篇爱情赋。从情感角度看,《青衣赋》不仅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而且还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于缘情诗学发展颇有贡献。从艺术特征看,《青衣赋》的用典引经训讽喻之言,亦对诗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赋体是我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体裁,赋体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其文学特征和发展历史仍值得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赋体文学的一般特点及其演变;汉赋最高成就的代表司马相如;从前后《赤壁赋》看苏轼对赋体的传承与创新,他发展了赋体文学。  相似文献   

6.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鹗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艺概·赋概》是晚期近代赋论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它内容丰富,论述简单明确,可以说是古典赋论的终结。文章从注释、批评史、赋学研究专著、学术论文四个方面,对从1935年开始到现在的《赋概》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相对来说,《赋概》一直是《艺概》研究中冷门的部分,它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综合讨论《赋概》的研究现状,不仅可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也可以对后来学者研究《赋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敦煌遗书发现的敦煌赋卷约有四十余种写卷,去其重复,得赋二十篇。除《敦煌变文集》已刊之《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甲)(乙),《双梅景阔丛书》校刻之《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和见于《王无功文集》五卷之《游北山赋》、《元正  相似文献   

9.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悲士不遇”的主题中游离出来的游仙兼思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赋一直是作家们常用的文体之一。在历代正要的文学选本中,也几乎都收有大量的赋作。陈元龙的《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的《赋海大观》,更是将赋作分门别类,结为总集,使之成为斐然大观。伴随赋体文学的盛行,赋论应运而生。自汉及清,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后,广东、福建、江浙等地的中日走私贸易逐步发展起来。到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福建地区的对日贸易特别活跃,超过了广东和江浙。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明末隆庆开禁的地点就在福建漳州月港,虽然“严禁贩倭奴”,但海商还是想尽办法通过月港赴日贸易;在明末清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郑氏海商集团以福建为基地,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对日贸易。这些因素都为福建对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各种徽学研究著作中,论及“徽派朴学”,往往只提“江门七子”,对汪绂极少提及,他的学术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作为一位堪称著作等身的通儒巨擘,汪绂是和江永、戴震、程瑶田地位相当的徽派朴学大师。可并称“徽州朴学四子”。  相似文献   

14.
孙应鳌无疑是黔中王门最具代表性人物,其学之形成与其地位之确立,无不与其心受阳明心斋之学于徐樾与罗洪先、汝芳、蒋信、胡直、赵贞吉、耿定向、耿定理等王门后学大师级人物之影响,他们彼此"相切劘、发挥良知、张望眇悟",通过彼此之"参政、巡抚"的政治生涯,以及大量学术上的面晤与神交,共同推动着黔中阳明学在明中后期步入全盛,与此同时,这些史实亦对作为黔中王门大师级人物孙应鳌的思想系统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淹赋充沛了浓浓的悲怨情感.本文从景物意象、句式、色彩、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的表现艺术。赋中的景物意象或烘托、或象征其微妙的情感活动,多样化的句式特征,给人强烈冲击的视觉色彩以及以情感为主线不居时空的结构也与情感相融相生。  相似文献   

16.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流传下来的文章较多,有文集传世。江淹《横吹赋》是一篇别具一格的音乐赋作品。目前学界对该作品研究较少,围绕该作品的写作时间、作品主题、作品形式与内容等还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泣赋眼儿媚》是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早年创作的爱情题材的杂剧。该剧取材于元代蒋子正《山房随笔》中所记载的陈诜与妓女江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理性而勇于追求爱情的妓女江柳的形象,语言本色而有诗意。该剧的缺憾是戏剧冲突不够激烈,情节稍显平实。  相似文献   

18.
民元北大校长严复被迫去职,主要由两股力量促成:一为教育部的反严者,特别是次长董鸿祎、参事蒋维乔等;一为北大学生中的少数激进革命分子,以理科化学门的彭佛公为代表。严复在处理北大事务过程中与教育部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和冲突,是后者决心将其更换的主要原因;同时他吸食鸦片、作风散漫的毛病,也为新派人物所不能容忍;而他公然违背国务院通令和教育部照会、接受总统府顾问官兼职,则使其落炳于教育部,成为后者发难的契机。但由于严复得到袁世凯和绝大多数教职员、学生支持,教育部反严者采取了非正常手段,利用在报社服务、曾经造谣攻击过严复的彭佛公,制造了严复在前门车站"携烟被拘"的谣言,使严复吸食鸦片的隐私由一个小范围而曝光于天下,从而饱受攻击与非议,不得不去职。对北大而言,严复被迫去职不但是教育与学术上的失败,而且引发了学生同此后几任校长及教育部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王昌龄《诗格》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以前我们只认为它作于贬江宁丞时,是不对的。王昌龄《诗格》的注文也可能为王昌龄自注。  相似文献   

20.
江山的亘古存在,与四时的变动不居,形构成极其繁复的天、人论述,有政治上四时郊祭的礼仪,有农业上耕种收藏的作息,有思想上天人感应的各家论述,有文学上春思秋悲的抒情传统。结合时序与山水,藉由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与“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所开启的问题意识,爬梳“江山”与“山水”相关词群,探讨“江山”的南方属性与时序特质;聚焦讨论杜甫的图画山水与实体山水,尝试提出杜甫所形塑的“山水”新典范;从“江山有待”论述时序与山水的交响,藉由细读诗歌文本与历代诗评、诗话,寻绎建构物候诗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