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汉族民歌的历史形成、音乐形态、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内蒙古汉族民歌可分为西部黄土文化民歌色彩区与东部黑土文化民歌色彩区,这两个民歌色彩区各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各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相互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借鉴、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3.
陕南民歌是陕西省秦岭以南秦巴地区这一地带中较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形式,属于"西南高原民歌支区"。陕南民歌体现了陕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性格、文化习俗以及传统民俗风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对陕南民歌的词汇特点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家河民歌村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2008年6月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吕家河民歌也有具独特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的民间音乐发展不均衡,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情况,陕北民歌发达、关中戏曲和曲艺发展的较好、陕南的种类多但影响小,而且有音乐文化中心和过度区的差别。主要的两个民歌中心分别是陕北的绥德和陕南的紫阳,民歌的体裁分布也是不均衡的状态。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地貌上的差异;第二是古代音乐文化的影响不同;第三是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治所的兴废变迁所导致。  相似文献   

7.
仫佬族民歌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别具一格,其韵律格调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作家,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较深的研究。下面这篇文章是他的力作,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仫佬族民歌的种类》按内容将仫佬族民歌分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第二部分《仫佬族民歌的格式和韵律》,对仫佬族民歌的艺术形式、韵律、节奏、格调等作了详尽的介绍。由于版面关系,本刊只选载了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8.
壮族地区的歌舞文化非常浓烈,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我国近年来提倡文化艺术保护和民族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壮族地区的民歌题材以及内容,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以及民歌的元素表达,在民歌发展中予以充分保护,才能够履行文化保护的意义和职责。壮族是继汉族之后的第二大民族,其艺术文化浓厚,歌舞内容繁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保护对象,因此,应该从原生态民歌保护角度入手,在发展中进行保护与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9.
皖西民歌指的是流行于六安一带的民间歌曲,皖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文化孕育了皖西民歌内涵丰富的风格特质。基于皖西民歌内部音乐风格的差异,拟将皖西民歌分为两大音乐方言片:江淮方言片(包括六安市区、舒城、霍山)和中原方言片(包括霍邱、金寨、寿县),并从语言和音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风格差异。对皖西民歌音乐表现形式、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进行了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皖西民歌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有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还有众多的民族和人口。因此,我国民歌浩如烟海,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它是我国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师音乐教材第一册民歌欣赏中指出:“民歌又受着各民族、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人民性格方面的影响,使各K族、各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地的民歌比较高亢;草原地区的民歌则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结合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民歌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素有“民歌的海洋”和“民歌之乡”的美誉。桑植民歌同贺龙元帅的传奇一样.早已饮誉海内外。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曲调丰富,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加上别具一格的衬调、衬腔.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韵味。千百年来.她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歌形式,这就构成了我国庞大的民歌体系,而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就成了许多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哪些地方民歌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而哪些地方民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相同风格特点的几个地方就可以划为同一色彩区。从1980年王耀华先生率先对福建民歌色彩区划进行研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到民歌的色彩区划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许多专家学者对民歌色彩划分这一问题各自独特的见解分析与得出的相关成果,引出如今中国音乐界对民歌的色彩划分问题的研究程度与状况,最后笔者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歌形式,这就构成了我国庞大的民歌体系,而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就成了许多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哪些地方民歌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而哪些地方民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相同风格特点的几个地方就可以划为同一色彩区。从1980年王耀华先生率先对福建民歌色彩区划进行研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到民歌的色彩区划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许多专家学者对民歌色彩划分这一问题各自独特的见解分析与得出的相关成果,引出如今中国音乐界对民歌的色彩划分问题的研究程度与状况,最后笔者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原始台语中的塞音韵尾在布依语各方言点的演变速度不一样。布依语第一、二土语区中的塞音韵尾-p、-t、-k还仍然保留;第三土语有些方言点只保留了-t、原始台语中的-p已经转化为-k,原始台语中的-k变成了-?’,有少数点的塞音韵尾已经消失。布依语中塞音韵尾的简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音系的简化,二是当地汉语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的音乐文化载体,深受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创作、传播及传承发展过程皆真实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倾向和行为意识。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最淳朴、普及面最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已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别山民歌,对其进行音乐地理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南阳民歌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多是反映劳动、生活、爱情和劳动者对旧社会的反抗等内容的.有着浓厚纯朴的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且易记易学易传.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元曲生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复杂的语汇环境,欣赏元曲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元曲语言与当地风俗的关系;2.元曲语言与历史和典章制度的关系;3.元曲中的隐语和谚语;4.元曲中大量的外来词与土语方言;5.元曲语汇中特殊的通用、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民歌体现了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青少年学习本土民歌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本土文化。学生通过学唱江苏民歌能进而关注民歌文化、感受民歌音乐特点(曲调、语言、节奏等)、体验民歌的自然与纯朴。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之友》2011,(5):I0002-I0003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全曲为三段式结构:前奏有双簧管和弦奏出。描绘洪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全段为三乐句乐段构成:第一乐句节奏明快、曲调欢跃,第二句旋律舒展与第一段在音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     
在英国各岛屿中,爱尔兰自古以来就居住着凯尔特系的民族,使用起源于盖尔语的爱尔兰语,英语是第二公用语。因此,民族也分为两类:以爱尔兰语演唱的民歌和以英语演唱的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