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学春 《考试周刊》2013,(86):42-4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的两个要素是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这两点紧密相连.互为制约,缺一不可,但这些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不容易。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起步训练阶段,若训练方法不正确,学生作文就找不到重点,盲目无序。时间久了,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畏惧,产生“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就心烦”的现象。因此,在三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下面我根据三年级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并确定了“四年级……以篇章结构为重点;五年级以篇章结构、练习写作为重点。”由此可见,高年级作文教学应在前三年作文教学基础上尽全力抓好篇章训练。几年来,我在篇章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作了一些试探。一、充实篇章的内容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提笔就觉得不知写什么好,或者即使写了作文也是内容空洞,常用一些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迈进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为此,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想象、多模仿,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使他们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小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从而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觉得这项工程决不能等到三年级作文起步时才开始,必须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积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成功地引导学生跨越从说到写的沟壑,给孩子的作文之路架起一座“彩虹桥”。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正式开始学习写作文。三年级作文是起步作文,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万事开头难,只有迈好作文的第一步,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才不会有惧怕心理,才会觉得作文其实也简单。那么,在这个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怎样做好引路人呢?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将“作文”改为“习作”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 ,既不是成人的写作 ,更不是文学创作 ,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 ,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根据这个精神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向学生贯彻“习作”的真实意义 ,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 ,我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 ,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阅读图书一样平常 ,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它的材料来自实实…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小学习惯于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在长达两年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单个的宇、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作文。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研言表达能力的最佳年龄段。从三年级开始作文起步训练为时太晚,完全可以在学生学会汉语拼音、有一定的阅读儿童读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作文起步训练,由一年级的根据音节写词、写一句完整的话、写一段完整的话过渡到二年级的写简短的记叙文和日常应用文。为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形象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向只重视生字词语,而忽视写话的训练,使得许多学生到了三年级连简单的话也写不完整,写不通顺。为此,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以图画为载体,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看图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0.
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创造的一种新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的显著特点是创造性。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年级要“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曾强调“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形式地写想象,就是鼓励学生畅想未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童话,写幻想作文。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任。那么 ,如何让学生由“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呢 ?一、降低要求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而不是创作。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降低作文要求 ,让学生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就怎样写 ,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童年写童言。从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二年级的写段 ,再到三、四、五年级的独立题作文 ,都需坚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  相似文献   

13.
一、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 中年级把作文称为习作,三年级是作文启蒙阶段。须主要采取“放胆文”的形式,把文章“写开”、“写顺”。从三年级第二学期起,就指导学生围绕中心,用逻辑思维去选择和组织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如何教三年级学生写的基本功,实现从段至篇的过渡,教给他们写的金钥匙,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教师不妨从"说"字入手,引导学生清楚说、有序说、详细说,使"说"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它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说到写,从述到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口头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听、说和读、写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必然会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小学三、四年级很重视口头作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简单的说话训练逐步过渡到口头作文。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三年级是小学生由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中转站。随着作文训练内容的不断深入,作文难度也相应加大。此时,教师引导得法,将会使学生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学习作文;反之,将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作文、怕作文的心理。引导三年级学生习作,我着重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趣”字,上好作文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三年级作文第一课尤为重要。如何上好作文第一课呢?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  相似文献   

18.
女儿上小学了,不到半学期就开始了写话训练,当然这都是老师依据图片和课文中的故事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特意设置的。这可难坏了我这个“新”学生的家长。怎么办呢?陪女儿一起“写”作文吧。没想到,由一年级到二年级,还真陪出了点门道。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往往孩子还没上到三年级,家长就开始忧心忡忡,觉得三年级是一个坎儿,孩子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是否优秀就在于三年级作文起步是否很快上路。这也人为地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压力,给作文教学蒙上了更为神秘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四年级作文教学是一、二年级看图写话训练的延伸,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对小朋友来说是一种思维的飞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应“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在这个转折点上精心设计,创设氛围,构建情境,激发情趣,让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就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产生写作的冲动和创新意识。一、在看、说中导写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稚嫩,又不够严密。写话成句、连句成段刚刚伊始,于是,无话可写或者语句不通顺、前后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