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燕恩 《广西教育》2009,(19):29-29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爱在课堂上插嘴,而且这种事又常常发生在教师正讲到关键知识的时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忽然一个插嘴,常常令教师措手不及。可以说,插嘴是小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许多教师是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严厉斥责,生怕学生的插嘴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进度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报道和文章已屡见不鲜,家长和教师也常把孩子行为、个性上的偏差归咎于独生子女制度。独生子女普遍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导致了青少年学生中诸多矛盾的产生。对于正处于人生重要转变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正>一、善待学生"插嘴"课堂上"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新景向,"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中产生的"插嘴",是学生个性的张扬,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它是由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为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插嘴",让每一位学生都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变得个性张扬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插嘴"现象。"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奇景,但又不能没有遮拦。其实,只要处理得好,运用得恰当,"插嘴"也可以促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追本溯源——探究"插嘴"原因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插嘴首先是一件令讲课教师感到不舒服的事情,有点不礼貌,没有规矩,打断了教师的思路,影响课堂纪律,会引起其他同学效仿,可能会导致教师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插嘴恰恰说明他有平等意识,他有问题没有搞懂,他对教师讲的有不同看法,他有批判意识,甚至他的观点能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纠正教师的小错误,使教学更加严谨,或者能激发自己的灵感。作为教师,除了要拥有专业知识,还应成为“杂家”,来应对来自学生的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插嘴。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学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如学生"插嘴"便是其中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用纪律的条条框框强制束缚学生的"插嘴"行为,而是开始思考灵活的、科学的应对方式,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教师课堂行为的革新,更是教师教学思路、教育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兰 《教育探索》2006,(1):83-85
青少年行为偏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复杂多变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同伴群体以及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严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青少年养成教育应坚持系统化、人本化、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偏差行为的防治的有机结合,在预防、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有的事情。面对插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许多教师比较反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他们认为这样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扰乱师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插嘴可以使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学生的插嘴中,蕴含了许多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所谓非语言行为就是指语言表达之外的诸如眼神、表情、动作等辅助性表达方式.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会给一个学生或一个班集体产生很大影响,它往往会起到语言所不及的作用.当然,前提是教师要理解学生,达到师生心灵相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重要.教师良好的非语言行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位教师在讲课时,发现有位同学做小动作,就用责备的眼光瞪了他一下,他便停止了小动作,过了一会儿,他又坐不住了,教师便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迫使他停止了小动作.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学生的插嘴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真正获得所学知识。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插嘴是课堂生成的有利资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说下去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他们改变这种随意的习惯,明白课堂的秩序,从而借助学生的插嘴演绎精彩纷呈的动态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学生的插嘴,许多教师是爱恨交加。如果在知识的生长点或者学生思路卡壳处,插嘴有时会成为良好的过渡或者开启思维的钥匙,使教学水到渠成;但如果是在教学按部就班、一帆风顺之时,冷不丁地插嘴往往会打乱教学节奏,使教学走向预设之外。可是学生插嘴的时间、插嘴的内容是无法预料的,于是有些教师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课堂插嘴的现象会常常遇到。如学生的插嘴不尽我意,甚至离题时,你怎样让他愉悦地坐下来?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性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开发,让学生插嘴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学生的插嘴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情境中产生的,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化指导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其中当然包括那些行为偏差的学生。大部分学者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青少年出现的一贯与年龄不相称的、导致社会冲突、个人不幸和学业失败的行为,其中笔者较为认同吴武典教授对偏差行为的定义:"偏差行为是指那些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是专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了愉悦、满意、进取、收获、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一种享受甚至陶醉的感受。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呢?一、教师应该"心中有爱"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人说严厉打骂也是一种爱,但是在打骂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北大,其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行为偏差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中,尤其在还是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中更是明显,许多人的行为偏差大概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我们应重视了解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与对策,对防止青少年的行为偏差,奠定青少年优良的人格品性,以免将来步入歧途造成终生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类不适应行为也日趋复杂。这一现象,同时也在中小学学生中突出地表现出来。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原因,从而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全国有不少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中2.5%的人有严重的行为偏差问题,10.5%的人有较明显的行为偏差问题。如今,学生的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认知上有了偏差,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差错。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样受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如果对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18.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写道:“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薄,面对日益复杂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环境,青少年在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日益加剧了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当今,青少年各种偏差行为以及对这些偏差行为的控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一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变…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校园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莫名其妙地损坏学校的公物。一些教师常为这种现象而头痛。有一位教师说,他对损坏公物的行为制定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损坏公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制止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A5):21-22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正是叛逆和探索社会的年龄。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对于农村中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网络游戏等,其容易造成农村中学生产生偏差行为。中学生阶段正是偏差行为出现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偏差行为矫正的关键阶段。中学生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矫正中学生的偏差行为,使得中学生逐渐的认知和纠正偏差行为,转变为社会认可和遵守法律法规回归道德规范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