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培勇新著<国民素质发展规律研究--国民素质学新论>一书,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力图从学科的视野探讨国民素质问题,既致力于形成逻辑性、科学性较强的研究体系,又有不乏可圈可点的思想见地.  相似文献   

2.
国民素质问题 ,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共始终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 ,是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为之奋斗不息力图解决的问题 ,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当代中国 ,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如何尽快、合理地调整国民素质结构 ,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 ,已经成为中国现实社会发展急需考虑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提升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实践中又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河…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教育者素质、合理开设教育课程、利用第二课堂平台等途径,可以实现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关于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但大多述于学校教育范畴。其实,在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民素质教育思想是一个“大教育”观念,至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认为,邓小平的国民教育思想正是他高瞻远瞩、着眼全局战略眼光的重要体现,是他“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一深沉的“人民性”的反映。邓小平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总体要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就如何提高国民素质问题,邓小平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民素质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人类素质的发展在化方面的积淀,并通过与人的个体素质意识的有机结合,直接作用和影响人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化是人们对自身素质认识和实践活动和反映与表现,是作用和影响国民素质发展的“校正器”。国民素质化的内涵随着化的发展而丰富,是由化观念的变革而调整的;国民素质化从诸多学科理因子研究国民素质理论问题,力争探索研究国民素质理论的新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国民素质化的内涵,是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民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规律又是国民素质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唯有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数量的增多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搞清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胡适应规律是极为重要的。一、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规律的内涵国民素质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体现在国民整体素质水平与经济增长素质是否相一致。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提高自身素质需要进行再生产,成为推动经济加速增长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梁杰 《成才之路》2010,(28):2-3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强国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强化素质教育,高职"两课"教学应成为主渠道,重视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加强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行为能力、科学精神、健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培勇致力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理论框架以及国民素质学与人学学科及几个学科范畴的关系几个方面为国民素质学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提出了确证的理由.单培勇从学科的视野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努力,大力推进了国民素质领域的深化研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严复敏锐地意识到国民素质低下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遂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试图通过提高国民素质达到自强保种之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严复坚持教育优先,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虽然历史最终证明了严复的失败,但是严复的三民思想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化的公民,应该仍然是我们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民素质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主体特质形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民素质天赋资源开发与后天教育提高相统一、国民素质发展中的观念内化与实践外化相统一、国民素质提高与生产力发展相促进、国民素质差异性与国民素质同一性相结合、文化的开放与繁荣促进国民素质内涵的提升与扩展等普遍性、必然性关系,决定着国民素质的发展趋势。遵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学理上对国民素质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确证,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邓小平国民素质思想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痛感旧中国重私德、轻公德造成的国民凝聚力的缺乏,指出了国民素质对于国富民强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社会公德在国民素质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利群"和"尚公"是社会公德的两大精神实质。梁启超的社会公德思想因忽略了对社会公德赖以产生的物质载体的分析而带有唯心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当代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这一问题,要认识到我国通过各种法律文本和教科书进行的有关国民素质教育的努力及取得的显著成果。但也要意识到,提高国民素质,既要以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为底蕴,也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理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理念,把握其文化内涵、体会其精神实质,以提高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素质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国民素质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国民意质的基础,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民素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十分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他们不断丰富和升华了国民素质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领域。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素质思想。邓小平提出国民素质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四有”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大计,提出以“四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科技、健康及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内容;认为国民素质教育要区分不同层次;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急切地期盼这方面的理论指导。《国民素质与教育》一书的出版 ,为我们提供了新视野、新观点。这是一部对“提高国民素质”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积极有益探讨的学术著作 ,是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关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问题研究”的理论结晶。民族素质高低优劣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而教育则是提高与改造国民素质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 ,这一点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极为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提高国民素质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并且在理论上有丰富的创见: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地提出了新的国民素质结构;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全面阐述国民素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民素质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提高国民素质,是近百年来思想家、教育家关注的问题与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的20年代,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思想与实践,是今天我们构建完整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与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终身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息.提高国民素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也是其最有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部分.杨贤江主要是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论述未来公民(青年)的国民素质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刘钰 《文教资料》2008,3(16):184-186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的总结,而"发展教育是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我国实施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