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2.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南宋的社会现实出发分析其对豪放词发展的影响。南宋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内有和战之争以及激烈的阶级对立,外有金朝的不断侵略。这样的现实状况影响了豪放词的题材内容,题材内容上表现为怀念西北沦陷土地,同情中原人民;斥责主和派,不满偏安局面;表达征战沙场的豪情,倾吐恢复失地的雄心;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其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派,还在于他发展了婉约词。目前,还很少有人从词的风格、内容、题材等方面入手,来探讨苏轼对婉约词的突破和发展,而这种探讨和研究无疑对全面了解苏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历来学者对辛弃疾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其豪放词之上,却较少有人研究过他的乡村田园词,而在了解了南宋的社会现实之后,我们会发现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有很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地方,至此本文以系统概述辛弃疾乡村田园词为基础,对这些词的特点;作者取得的成就;及作者的创作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为什么会出现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7.
秦观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是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著有《淮海词》流传于世。秦观由于文辞得到苏轼赏识,拜苏轼为师,与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但是,虽师从苏轼在词风上却未能沿着豪放词风探索,仍致力于婉约词的发展。秦观作词,虽未能如同柳永始作慢词,美成将词由民间词转向宫廷词那样,  相似文献   

8.
在苏轼的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情厚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闹情遗志,无论是对田园风光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苏轼的婉约之作,既是对传统婉约词的有益开拓,更是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千古绝唱。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这首词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在教这首词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铁绰极、铜琵琶”的关西大汉形象——其实不仅仅是我,所有的鉴赏者都是如此——这就是这首词的风格和意境对我们的感染和吸引。事实也正是如此,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作者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分析该词的风格和意境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了重点难点后,我即刻围绕它,悉  相似文献   

10.
后村词,主要表现出两种情调:豪壮与疏旷。豪壮中蕴含着苍凉悲慨,疏旷中又体现出旷愤的色彩。这两种基本风格特征的融合统一,便形成了后村词豪雄旷放、排宕悲慨的基本风貌。在“簸弄风月”和“寒蝉凄鸣”之风笼罩的南宋后期词坛,这样的作品能自具特色,并为宋代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添了有力的一笔,客观上成为一个强劲得力的殿军  相似文献   

11.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他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种才能,却屡试不第,终身未曾做官,始终是布衣。但他未能沿着辛派词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豪放刚健的新风格之路走下去,却以一个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清客身份的词人出现,承袭了周邦彦的词风,崇尚雅词,反对俚词,刻意追求形式,讲究词法,推敲声韵,尤其注意雕琢字面。正如张炎在《词源·字面》中所说:“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  相似文献   

12.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一反此词牌多写儿女柔情的传统,抒发了作者对国势艰危的关切,对沦陷了的中原的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不平,和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愤慨。因而,卓人月评此词:“忠愤之气,拂拂指端。”(《词统》)词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句,被作为哲理名言,广传多引,脍炙人口。人们通常用它来形象的暗示一种无法抗拒的潮流、规律、趋势,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从词的本意理解这句话就全然不同了。较为流行的理解是,认为该句暗  相似文献   

13.
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薛昂夫对汉族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他的散曲作品犀利的讽刺历史,有着傲视一切的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画家及绘画理论家的苏轼 ,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中国画的传神理论。儒道释思想影响着他的人格 ,豪放刚直的性格 ,是其人格的具体显示。性格的张扬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豪放性格表现在书法、绘画上突出一个“神”和“意” ,提出了形神并重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刘辰翁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有三百五十四首《须溪词》传世。在这些词作中有多首词中使用了叠音词语,统计显示共出现了一百六十八个叠音词,及三百五十八词。这些叠音词在声母和韵母的使用上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是人类通过视觉观察世界并用语言来表达而产生的词汇系统。本文用隐喻理论、语义学理论、词汇学理论、文化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以文献搜集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汉俄颜色的概念和范围,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基本颜色词、物质颜色词、程度颜色词、情感颜色词,讨论了汉俄颜色词的构成,并从两者的语系分布、来源,找出汉俄颜色词异同的原因,从而对汉俄颜色词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汉语方式词的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式词是只能作状语修饰一部分动词的词.方式词的范围一直有分歧,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基本廓清了方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等词类的关系;另外,也对具有文言色彩,出现条件多有限制的词、对三音节"形名"组合的合成词、对同一个词兼跨几类词的现象的词进行了区分和辨别,最后得到一个方式词词表.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论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革新主张,并以此作为其创作的基点。自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对“以诗为词”可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互参,许多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在他的词作上也有体现,创作了一些既有婉约派的特点又更具豪放派特点的词,在词的音律、内容、形式方面都作了创新,突破了以往词创作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同为豪放,苏词走向更为广阔更为扩大的人生态度,而辛词走向更为深沉更为忧患的社会集体意识;因为闲适,辛词一方面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与抗议,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无限的忠君之心和不忘国家大事的满腔热血,而苏词则将生活当作审美对象,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趣味;同为农村题材,苏词有我”,辛词“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