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戈麦如彗星般划过当代诗坛。他的诗歌以犀利的汉语之光照亮了自我的生存。诗人对彼岸的执著向往及其困惑与超越。是自我价值的终生追寻与确认。戈麦的诗歌与鲁迅及其《野草》有表象的一致又有深层意志的差异。本文以鲁迅及其《野草》为参照系,围绕诗歌意象、主体追求、彼岸认同、时代氛围等比较诗学的维度对戈麦的诗歌写作做出判断,进而探寻戈麦诗歌写作过程中所蕴舍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阅读怎么会是创作呢?当阅读中产生了问题,解决了,并把它写出来了,阅读就是创作。教学人类第一首诗《弹歌》,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逐步认识这首诗歌,并朗读诵读、理解诗意、探索创作,使学生明白诗人有独特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是读读背背古诗所获得的枯燥的词句、抽象的意义,而是体会到诗歌是情感的流淌、表达的灵动,从而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素有“写话—习作作文”的层次之分。而“说话—写话”作为写作训练的起步层次,长期以来似乎并无异议。其实,除此而外,我们完全可以把诗教这一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学教育和写作训练的最佳起点。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第一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其后200多年,由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现,我国古代诗歌又突起一座新的高峰——楚辞。两汉时代,滥觞于民间诗人创作的“乐府诗”兴而不衰。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6.
蒋霞 《重庆师专学报》2005,4(2):77-80,89
《我爱这土地》以它与艾青其它诗歌的统一性汇入他的诗歌大潮中,但在整体精神相对一致的书写中已经包含了具体意象意境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出他对自我身份、生存价值、生命意义、死亡意识的认识的一系列发展,开启了后来的写作内涵。该诗成为艾青诗歌的一个转折点,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一次自觉的界定,完成了作者对自我的三个层面的超越,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发展与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由此更显示出它独特的意义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8.
剑 :杨克先生 ,你好 !你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实力派青年诗人 ,我想代表我刊广大读者对你作一个访谈 ,请你谈谈诗歌问题 ,好吗 ?杨 :好的。谈论诗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剑 :非常感谢杨克先生的慷慨应允 ,不过在谈论诗歌之前 ,我想先绕一个弯 ,请你给我们的读者谈一谈你中学时代的阅读和写作情况 ,因为中学生都很希望听听一个作家中学时代的读书写作故事。杨 :这很有意思 ,说起来只怕没有吸引人的故事 ,所以简略一点吧。剑 :简洁会有更直接的效果。杨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逢“文革”后期 ,那个年月 ,全国没有一个少年儿童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 ,更谈…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作为外交官的法国诗人克罗岱尔在就任中国期间完成了《认识东方》的主要诗篇。诗人在诗意的虚构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精神世界。诗人将后象征主义的浓缩艺术手法与东方意境结合,在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的反思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完成神性的追问和探索。在诗集中,诗人将对西方现实的忧虑交织于东方中国形象诗意的再现中,力求将新的诗歌创作灵感与对传统信仰的捍卫相结合,发展并延伸了宗教诗歌主题的维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歌阅读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化难为易,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一、阅读1、从诗题入手看文看题,题目往往是诗歌的眼睛,不可忽视。诗题的作用总体来说,起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件及写作缘由的作用。(1)交代写作对象例如《咏柳》、《黄鹤楼》,这种类型的诗可以让读者思考到:交代写作对象,即诗歌的写作内容;艺术手法上多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者物有比喻义、象征义。(2)交代写作事件这里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只表明事件本身,例如《约客》、《春夜洛城闻笛》。第二种从题目中可推知其…  相似文献   

11.
是谁冷落了诗歌?是谁冷落了诗人?相对尴尬的处境对于诗歌和诗人来说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成长需要诗意的灌注,属于我们内心的葱郁也需要一个呈现的坡度,作为《大学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倘若多年以后,我们不再写诗,我们仍然会在无边的追忆中为诗歌曾经有过的姿容而亢奋、而激荡,那么,我们的存在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柯勒律治是19世纪初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品《忽必烈汗》和《古舟子咏》的文学、诗学和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并且曾被我国多位译者译介。韦努蒂作为异化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和理论贡献者,指出"异化"是一种译者不干扰作者,而尽量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诗歌中神秘因素的主要来源,剖析异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保留诗歌诗意价值和诗学美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异化理论既能拓宽读者视野,又能充分表达诗人独特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诗歌美感。  相似文献   

13.
朋友们,大家好。本期介绍的新课文作者,都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有名的老作家。流沙河的人生历经沧桑,所以对世事的体验也特别深刻,唯其如此,他才能写出像《新的与旧的》那样富含哲理的诗篇,才能写出像《哭》和《秋风破屋歌》那样感慨深切的作品。平白如话的诗句,表现的却是极其丰富的意蕴,与当今有些只在词句上下工夫的诗人相比,所显示的既有时代的差异,更有对诗歌的不同理解。金波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这组短文虽然写的都是小事,却意味隽永而富于诗意。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读好文确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有时间不要忘了练练笔哦。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与音乐在唐代发展到了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两门艺术相映成辉,成为唐朝时代的鲜明写照。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在音乐的描写方面格外突出。诗歌运用比喻、通感、烘托等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琵琶乐曲的美妙,结合简练的叙事,恰到好处地将琵琶女的人生悲剧和诗人白居易遭遇贬谪的苦闷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贬谪对于心志坚强的人来说,是涅榘。琵琶曲的悲情越是浓重,越能唤起诗人内心的反抗精神。诗人超越悲剧、超越当下低沉的自我、超越时代的意识进发出来,对诗人自己是一种启迪,同时对中国文人大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应聚焦任务群和单元学习任务,在情境中借助学习支架,运用朗诵、对比、赏析、写作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人价值选择,获得人生启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生命的诗意”人文主题下,汇集了魏晋、唐、宋三个时期不同体式、不同作者的诗词名作。其中第7课为两首魏晋时期的诗歌,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何其芳的诗歌特别是早期诗集《预言》因其具有鲜明的个人精神特征与超拔的艺术体验而备受读者与批评家的关注和盛赞。何其芳的诗文大都采用了"独语"的调式,在梦幻般的诗意中抒写"迷茫"、"孤独"与"忧郁"的心灵世界。诗人早期的诗歌文本及其体现出的独特的精神特质也恰恰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所展示给读者的"力"的内涵与交互阐释的魅力,而《预言》中的《脚步》一诗正是这样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20.
一、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怎样才能写好字?书法家沙孟海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字”。怎样才能作好文?我们也可以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文”。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对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桥梁。鲁迅开始写小说,“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先生”。《阅读学原理》中讲:“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