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的数字化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群 《现代传播》2003,(4):44-46
本文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生存,从技术制作角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一、电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二、新闻频道的技术结构;三、新闻频道的制作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3.
夏吉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副台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同年分配到国际台,担任英语节目采访、翻译和制作工作。1987年公派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攻读文学(新闻)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回到国际台工作,先后担任英语部《时事报道》节目主编、英语部副主任和英语环球广播中心主任等职。2001年被任命为国际台副台长,分管财务、技术、节目海外落地和在线广播建设。曾获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直机关颁发的“优秀青年干部”称号。国际台担负着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的任务,是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近些年来,国际台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取得了很大进展,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80%以上,其“国际在线”网站在“最具知名度的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的排名中,已经超过美国之音、BBC等西方主要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名列全球第一(据美国Alexa网站2005年初统计)。我们与夏副台长的这次访谈就是从广播数字化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张岩 《青年记者》2004,(9):86-86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许多新闻媒介都面临着设备更新改造、升级换代的问题,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具有的强大优越性,近年来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过渡全面展开。有些新闻单位由于资金有限,难以一步到位实现拍摄、编辑、播出的全数字化。因此,如何在设备向数字化更新的  相似文献   

5.
时下广播已进入深度开发、规模竞争和结构调整时期,艺广播节目如何围绕“好听、畅销、赢利”的经营方略,做好生产与营销这篇章,事关艺广播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 ,在策划、制作广播的家庭教育节目过程中 ,对怎样在众多媒介的竞争下发挥广播的优势 ,实现设立这档节目的初衷 ,我有一些思索和体会 ,现粗浅归纳如下 ,或许有益于广播界的同行以及关心家庭教育节目和家庭教育的人。一、注重事例的运用广播中的家庭教育节目内容的骨干应当以各种通俗、生动、具体、动听的事例为主。其理由如下。1 .诉求对象的大众化和多层次性。广播是以声音为信息承载体 ,诉诸人们听觉的传播媒介。只要具有听觉能力皆可通过它获取各种信息。随着接收设备的便携化和广泛普及 ,它的可能接收人群已大大高于其他媒介。接…  相似文献   

7.
据了解,至199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3家省级电视台开办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界的这股“游戏”热也大大冲击了江苏的荧屏,各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游戏节目。江苏卫视的《夺标800》就是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局面中诞生的。为了在受众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作为节目的编导制作人员,我们一直在努力赋予节目鲜明的个性,同时依靠江苏卫视强大的频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编排技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琳 《视听界》2000,(3):27-27,38
当今,你在任何城市,只要打开电视机,都可随意地收看到十几乃至几十套的电视节目。观众在家中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可以不停地选择节目,这就引起各电视台的节目竞争。为适应这种竞争,各电视媒体都得考虑,将自己的有限节目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播出效果和最高的收视率。这就是电视节目的编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相约星期六“停播,《今晚我们相识》停播,《今夜情缘》也已“不再播了”。一度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电视婚恋速配节目,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又潮水般地纷纷改弦易辙。这种结果耐人寻味,也是节目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些电视速配节目缘何短命?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既有节目内容的贫乏,也有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既是竞争的必然,也是节目选择多元化的结果。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产业化的进程加速,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地方电视台在各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就自身定位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办出特色.吸引受众是地方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服务性.贴近性.认真研究本地受众收视心理.进行本土化定位.是地方台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民  李和气 《新闻知识》2004,(11):48-49
节目是电视台的立业之本。面对激烈的频道竞争,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丰富电视荧屏就成为地级城市电视台面临的一道难题。咸阳电视台从实际出发,在全省地级城市电视台率先推行栏目制片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2.
蔡凯  曾慧 《新闻前哨》2014,(2):92-93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媒体市场竞争格局与日俱增。央视、强势省级卫视在地域覆盖、节目制作、广告运营、受众拓展等方面已经形成群雄逐鹿的景观,加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使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电视媒体市场更显激烈。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急剧革新与全球化的发展,引发了一场视听领域的新革命。一方面,各种新型的信息传输手段为大众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娱乐方式和信息另外一方面,它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电视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它们能够参与全球性的竞争。这场由数字化促动的技术进步,极大地削弱了各国政府限制外来节目内容进入本国电视市场的能力,贸易自由与文化主权自然成为世界各国首要解决的矛盾关系。其中.在电视产业领域.电视频道的分配与节目的制作就成了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德国政府力图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制度和规则等来加强对电视产业的管理.并维护公共电视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专业性强而且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的多媒体时代,研究探索电视节目制作技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运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可以拓宽想象空间,使电视节目生动形象。同时数字化合成软件的熟练应用,也可以使电视节目制作包装得心应手。电视媒体激烈的竞争,要求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都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磁头二英寸磁带录像机以来,在40多年短暂的历史中,视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号处理方式从复合到分量;设备装置从大到小,从摄录分开到摄录一体,现在又正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是由数字化技术驱动的。80年代开始出现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不受不同媒体差异的限制,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数据、文字等多种信息,从90年代开始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视频节目制作手段,传统的制作方式不断被全新的、充满创造活力的制作方式所代替。非线性编辑…  相似文献   

16.
袁国庆 《记者摇篮》2005,(11):63-63
随着电视领域向着数字化方向的快速发展,不断成熟与发展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及以其为站点搭建而成的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正以其高效灵活、制作精良以及较好的性能价格比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主流设备。尤其在许多省市电视台中甚至已经实现了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整体网络化。因此,可以说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已经发生了一次更新换代,即从以传统的线性编辑等模拟设备为主更新为以非线性编辑等数字设备为主.它在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着要求愈趋挑剔的广大观众,电视台实施精品战略,提高节目质量和竞争力,不仅仅是大台的追求,同时,也是我们中等城市电视台求得自身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领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当今的数字化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不但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也为广播电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不但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本文就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作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阳 《军事记者》2005,(11):44-45
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竞争的又一重头戏,法制栏目、法制频道成为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竞相攻占的又一块阵地。但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而在相关节目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法律意识的弱化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一个瓶颈。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电视法制节目开拓出更宽的发展道路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孔昭巍  许政 《视听界》2002,(3):26-27
“传媒”竞争的实质是什么?30多年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谈到传媒“传播”的非单向性时指出。传媒一直在悄无声息地“租用”受众的眼睛和耳朵,通过隐性收费——受众在不知不觉中以其对节目的关注来“交费”——而获取最大的注意力资源,然后将这个资源以不菲的价格卖给需要这一资源的人们——需要做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