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锦瑛 《收藏》2006,(9):102-103
在10年“文革”史上,“上海人民公社”是一个短命的临时权力机构,仪仅存活了18天。笔者专题收藏了一些与“上海人民公社”相关的纪念章、老报刊、美术摄影作品、文献资料等,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文革”怪胎的只鳞片爪。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自1993年起每年出版一本上年度发行的全部邮票及美术邮资封、片(彩色)目录。迄今已出版了12本。《2004 年俄罗斯邮票目录》已于最近出版。全书收录了去年发行的93枚邮票(含6枚小型张)和美术邮资封、片。此外还收录了首日邮戳图录以及2005年新邮发行计划。书后印有专题和人名索引。发行量为7000册。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0,(9):44-44
一个专题集邮者的藏书,由作用来分,可以分为专题书籍和集邮书籍两种。纯粹是与专题知识有关的书籍,可称纯专题书籍。现在的高水平专题展品,其内容有许多是以该事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出发点的,很难找到专门的书籍,只有从一些人文科学书籍的字里行间去寻找一些相关知识,这类书籍可称发散性专题书籍。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几乎没有发行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专题邮票,那些出现在邮票上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用来表现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即便是50年代初的那些邮票,也大多选用受到列宁、斯大林所推崇的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主  相似文献   

5.
李如     
《收藏界》2014,(7):28-29
1960年8月生于昆明市,曾就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行军事历史画专题创作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昌平美术家学会主席,现任职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8,(5):38-43
当很多年轻人都不记得赖少其时,我们推出了“心迹千秋——赖少其的艺术”这一专题。也许,赖少其并不是中国美术史上宗师级的艺术家。但是他特有的军旅生涯以及他与鲁迅的交往都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视角,一个话题。作为军旅出身的艺术家,赖少其的笔墨并未抵达黄宾虹那样的高度。但其蕴于笔墨间的气势。却使他的作品抵达了许多书斋里的艺术家难以抵达的层面。这一层面构筑了赖少其的学术高度,也形成了我们刊发这一专题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水平 《收藏》2006,(9):142-147
刘海粟(1896-1994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刘磐,字季芳,江苏常州人。刘海粟自幼酷爱书画,6岁读私塾,14岁到上海背景画传产所学西洋画。1912年与邬始光,张聿光一起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汪济远等高材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写生 和旅行写生,为西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体育类的美术作品在体育领域及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具有鲜明体育文化艺术特征的产物。追溯体育和美术的初始起源,种种迹象表明,同是劳动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孕育了体育和美术原始的胚胎。当时的人类并没有自觉和明确的意识思维,事物的本身是模糊的概念。不论是体育的产生,还是美术的产生都是人类的自然行为,是直接为劳动、生活过程服务的。因为劳动导致了人类自觉传授动作技能需要的产生,从而使体育在这一传授活动中萌芽,但囿于当时还没有文字,这些方面的知识、经验的交流和记载,最好的办法则是用图画来表达。也…  相似文献   

9.
邮资机戳(印)也称邮资机符志,它的出现要较同为邮资凭证的邮票晚半个多世纪,其内容主要由邮资和日期两部分组成。在海外,许多邮资机戳除这两部分外,还带有宣传或广告等图,为专题集邮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有利于专题的表现与拓展,是专题邮集不可多得的一类素材,本是我对这类邮资机戳收集研究及其组集使用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李力 《上海集邮》2002,(11):27-27
专题形式组编的极限邮集重在巩固提高。要及时学习先进。取长补短目前许多极限邮集都是专题形式,所用极限片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极限邮集的主流。专题邮集后来居上的原因在于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相比较而言,尽管极限邮集“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其具有观赏性强这一最大优势,因此采用专题形式来组编极限邮集,好比如虎添翼,会促进极限集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敬告读者     
陈永欣 《上海集邮》2001,(10):41-41
铅笔画起源于原始人,在篝火旁用烧剩下的木炭,在洞穴石壁上涂画先人和野牛、野鹿搏斗的狩猎情景,属最古老的画种,至今仍是学习美术的启蒙课程和基本功,应用在素描、写生、速写及设计样稿上。中外名的美术大师都对铅笔画有深厚的造诣,如意大利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也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线条雄健的铅笔画作品;我国艺术教育家徐悲鸿也十分强调铅笔画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7,(6):200-200
赵初凡1964年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毕业干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解放军总参谋部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中国画坛,作品先后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在第九、十届全军美展获奖;荣获中国美术金彩奖、文化部美术群星奖。  相似文献   

13.
集邮,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参与者众。但面对邮票大千世界,没有一个集邮者收集齐全过。由此,集邮者就研究起了集邮的方法。从总体上讲,集邮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类是传统的方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是按发行邮票的国别、年份顺序逐枚逐套进行收集,组成年册,或者按一定的历史时期收集和组成邮集。另一类是专题法集邮,它是将邮票分成若干专题进行收集和组成邮集。应该说,这是一条十分有意义的、内容丰富的集邮捷径。它不受国别及发行年份限制,按邮票和邮品的发行目的、使用目的、图案主题、图案形象分类收集,然后成册、成集。专题集邮,国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人倡导,如今已被广泛认可,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集邮方法,它特别适合初始集邮者和青少年集邮爱好者采用。专题集邮首先要分类,那么如何分类呢?从大类讲,可以分成如动物、植物、人物、体育、宇宙、民俗、民族、名山、大川、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若干种类。在每一个大类中,又可以分成若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邮品修改纲目:制作专题邮集的前两期分别讲述前两个步骤:一是选定专题内容,列出专题纲目;二是收集相关邮品。这期将讲述如何根据收集的邮品来修改纲目。  相似文献   

15.
冯远 《收藏》2006,(8):28-29
认识士增先生是在1980年,那时他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部,事业有成,风华正茂。在我们的眼中,他已经是中国美术理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不断读到他发表的文章,觉得他对中国美术的历史和现实,常常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能够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客观地评点,中肯地剖析,所以他的评论文章总能受到被评论画家本人和其他读者的欢迎。时任《美术》杂志主编的邵大箴说过,张士增的优势是他懂画,自己也画得好。所以他的文章,无论是理论还是评论,总能切合创作实际,言之有物,深入浅出,让读者从中获得裨益。士增先生给大家的印象首先是一位谦谦学者。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4日——12月28曰,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化厅、省学艺术联合会、省民间艺家协会主办了《首届黑龙江化艺术之冬民间美术大赛精品展》,这次“美术大赛精品展”是一次盛会,是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化厅、省联、省民间艺家协会为了推进黑龙江省旅游工艺品发展的一次重大的战略举动,是黑龙江省旅游工艺品产业走出低谷,走向世界的战斗号角。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6,(11):190-190
徐光聚 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黄胃美术基金会编辑,炎黄艺术中心展览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9年于炎黄艺术馆开设黄胃美术基金会中国画临摹画室。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2,(6)
张常亮,国画家,从师国画大师石齐。现为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四季御园书画院院士,中国武警特邀画家。作品以表现黄河、黄土风情为特色,尤以画壶口瀑布见长,画风厚重而不失空灵,洒脱而富于内涵。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荚展,多幅作品在《美术大观》《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与画》等专业美术刊物发表。中国...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6,(5):202-202
程华,1947年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北怀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美术书法委员、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会理事、  相似文献   

20.
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艺术,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不竭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