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好的标题对干一篇文章来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现在也有不少通讯员稿子写完后,随便拟一个标题就把稿子寄出去.这样常常影响了稿件的中搞率.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核心工作就是判断新闻价值,舍此则一切皆空。一条稿子到了编辑手中,篇幅的长短、版位的高低,都取决于新闻价值的判断。标题的制作过程,就是新闻价值的再判断与再包装的重要一环。很多时候,一条稿子明天早晨有多少阅读量,在夜班编辑制做标题时就基  相似文献   

3.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内容比较平淡的稿子,比如交警严格执法抓住几个酒后驾车的、几个人打架上了医院……一般说,这些稿子也就两三百字,可用可不用,如果当天大稿、好稿多,很可能会被挤掉.但是如果用心做标题,抓住新闻眼,换一种方式来表述,或许就可以将这些稿子"救活".下面请看一篇出自<城市商报>记者之手的小稿子的"复活"过程.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一天翻阅某报,突然发现有一则标题十分熟悉,接着便看文章,竟是我写的,这才想起曾将这篇稿子投给了这家报社。但找署名,标题之下没有.文章结尾也没有,想必是编辑、校对没在意,或者因为稿挤而排不上。稿子见了报当喜,但没有自己的名字,则大为遗憾,高兴不起来。有了这次“切肤之憾”,我看报时便很注意文章的署名,居然也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有句流行的话“娃子好生名难取”。意思是说稿子好写,标题难制。常常是一篇文章写好了,抓破头皮也想不出一个合适贴切的标题。 前不久,要闻版负责人编发来一篇稿子,题目是《干部村组就餐,政府出钱买单》,内容是反映首创“农民负担大包干”的枣阳市杨档镇采取干部在农村吃工作餐,农民可以拿着餐单随时到镇政府结帐的做法,既方便镇委、镇政府监督干部,又不要农民负担一分钱。事件的本身毫无疑问是一篇好稿,但细品之余,我发现标题存在问题:一是标题没有反映事件的本质,即:彻底解决了“干部招待费由农民负担的问题”,而标…  相似文献   

7.
每篇稿子都有标题,尤其对见报文章标题的要求,更要精益求精,不容马虎而拟定文题的方法和手段也可谓千变万化,各领风骚。但基本规则还是要结合异样的文体,做相应的思考。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编采体验,浅谈见报稿件的标题制作。  相似文献   

8.
有经验的老报人都说:题好一半文。意思是说,拟好标题,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文章。好的标题能起到概括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美化版面的作用。在编辑部,编辑们编完一篇稿件后,常常还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花费好长一段时间来制作标题。给报纸写稿子,有一只生动传神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大眼睛”(也就是起个好名字、做个好标题)不仅十分必要,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与“眼睛”,是编辑的第一视点。用新颖别致、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简洁明快的标题来“取悦”编辑,才能引起编辑对整篇文章的注意。标题精巧新颖,文章顺理成章,编辑见了爱不释手,自然命中率也就高了。另外,注意对稿件的“包装”。也就是在誊写稿件时字迹要工整清晰,格式要美观大方。经过精心包装的稿子也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视。责任编辑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如果你字迹潦草,把稿子涂改得像个大花脸,让编辑一边看一边猜,你的上稿率可想而知。精心制作标题@赵少辉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业务培训班上的一堂讨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堂讨论课让学员讨论、交流4篇稿子的优劣、得失。这4篇稿子分别登在同一天的省级和杭州市的主要报纸上,报道同一内容:杭州老年公园开放。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比较、分析,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一篇稿子的标题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公园式老年活动场所(肩题),杭州老年公园昨正式开放(主标题)”。可在正文里并没有点明“我国唯一”这一重要新闻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来源,让人不能信服。果然,来自台州日报的学员说,早在十年之前,台州就建了老年公园。看来这里的“我国唯一”是站不住脚的。或许是为了避免与主标题中的“老年公园”重复,肩题中用“公园  相似文献   

11.
一篇稿子能否被采用,实际上有个竞争问题。竞争是多方面的,有思想内容的竞争,有表现形式的竞争,有语言艺术的竞争,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竞争,这就是标题的竞争。标题的竞争力起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编辑眼里的竞争。编辑是稿件的第一读者。在编辑部每天收到的大量稿件中,反映同类问题,同类思想,同类事件,同类活动的稿件很多,发哪一篇?当然首先服从宣传需要,由稿件的内容决定。但是,那些可发可不发的稿子,能否被采用,与标题的关系就很大了。“只要内容好,不愁不上稿”的认识是不对的。《东北民兵》曾开展过一次“为人民尽义务最光荣”的讨论,那  相似文献   

12.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 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3.
在报社编辑部学习两个多月所见所感颇多,尤其有两件不为人知的小事让我“刻骨铭心”,也许这两件小事将会影响我在新闻道路上所走的每一步。编了一篇言论稿下楼找不到“北” 分到理论部学习的第二天,负责带我的编辑就交给我一篇500字的言论,让我编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星火小集”。这是我编发的第一篇稿件。过去总以为编稿子要比写稿子容易,改个标题,删除一些文字就可以了。然而,事实并非自己想的  相似文献   

14.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使报道增色添辉。所以,各家报纸在标题的制作上都会苦下功夫,力争出新、出奇。这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必须注意把握导向,严格遵守必要的新闻纪律,切忌乱搞噱头,否则就会导致异化,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刚来的人民日报,有篇通讯的标题叫《捉放蛇》。题很切文,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番话,是我于去年11月30日在安徽芜湖铁山宾馆从一位旅客那里听到的。后来,我遇到一些新闻界同行,他们也说这个标题标得好。这篇稿子是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赵希龙写的。我也是驻安徽的记者,所以人家都问我,这个题目是怎样标  相似文献   

17.
新闻切忌大而全林维模案头有一篇《靠勤劳双手.走致富道路》的新闻稿子,报道一位农村党员干部在种好粮食的同时,还组织全家老少养猪、种菜、打草包等,由穷变富,每年收入8000多元。稿中每一项经济收入都有数字,内容详细。文字通顺。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讨会的发言,我翻阅了自去年10月本报改版以来的文体新闻版,挑出几则我值夜班时花了点功夫做的标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借——借用影、视、歌中人们熟悉的片名和歌词做标题。如《来了父亲母亲》。九运会上我省不少泳坛名将的父母亲都去了广州,为子女当啦啦队。前方记者发回来的稿子标题是《爸爸妈妈啦啦队》。应该说这个标题还是不错的。但前不久我刚看过电影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生前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写过和修改过大量的消息、述评、社论、编者按等,而且还亲手拟标题、改标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毛泽东修改的标题中,可以总结出几条有益的经验。引人注目1948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4日,由新华社播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