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浓氨水挥发的NH3气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相遇化合生成微小的NH4Cl晶体,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相似文献   

2.
一、氨跟酸的反应实验:拿一根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另一根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使两根玻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否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直观效果不明显。分析:打开试剂瓶时,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经挥发。改进:按图1连接装置,在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盐酸,另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氨水。然后轻轻捏动双连球往瓶内鼓入空气,即见三通管口处有大量白烟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优点:(1)操作简便,现象明显。(2)药品可以反复使用。图1  二、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少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  相似文献   

3.
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实验小组针对教材中的氯化铵受热分解实验,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与改进:①通过观察白烟的多少,就断定氯化铵已经发生了分解,缺乏应有的事实根据,应进一步加以验证。②假若氯化铵能分解为氨和氯化氢,能否吸收一部分氯化氢或氨气,从而得到氨气或氯化氢呢?  相似文献   

4.
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方案,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的须改进,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取,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比较,氨气遇氯化氢生成白烟,鉴别苯和甲苯,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贮气瓶是根据排水收集气体法而设计的。而对那些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氨、氯化氢、二氧化硫等,便不能使用现有的贮气瓶贮气了。若使用以下两种自制的简易贮气瓶收集气体,便可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探究式教学的试验和推广应用,环保无污染的化学实验,也应当是我们研究探索的永久课题。2003年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0页的“氨与氯化氢反应”这一演示实验,教材上设计为“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  相似文献   

7.
氯化氢的产生、收集、溶于水的联合装置—喷泉实验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是用氯化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氯化氢是用向上排气法,氯化氢易外逸污染空气。若集气烧瓶稍不干燥或封闭不及时,氯化氢则不能充满集气烧瓶,因此在做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容易失败或喷泉不高,喷水不急,实验效果不好。为了缩短实验时间,防止氯化氢外逸污染空气,提高喷泉实验的成功率,我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使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氯化氢的实验。并采用塑料洗发精瓶、一次性输液器、圆珠笔心等废品设计和制作了氯化氢的产生、收集和溶解于水的全封闭联合装置──喷泉实验…  相似文献   

8.
高二化学课本首页的彩图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人2—3滴浓氨水或浓盐酸,盖上玻璃片振荡,然后口对口放好,抽去玻璃片,可看到产生白烟。该实验效果较好,现象壮观,使人觉得有演“杂技”之感,但有少量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两则化学实验改进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闫小敏一、铜与浓硝酸反应师范化学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安排了“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散布在室内。众所周知,二氧化氮气体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尽快排...  相似文献   

10.
在催比剂存在的条件下,氨跟氧气发生如下反应: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演示,能较为明显地看到的现象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瓶中有白烟产生,但观察不到红棕色.经过对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分析,我们认为:反应在氨水液面上进行,反应器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汽.另外,反应中亦有大量的水生成,在反应的条件下也成气相存在于反应体系内.一旦产物NO与反应器中过量的氧气反应:  相似文献   

11.
NH3的喷泉实验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课本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氨气的制取,而且事先收集到的氨气可能外逸,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1)实验装置图(见图1)图1(2)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酚酞溶液、水。(3)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  相似文献   

12.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章第3节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发现,需要的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多(特别是性质实验)。由于制取时用的是稀盐酸,而不能用浓盐酸(否则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反应进  相似文献   

13.
气体系列实验仪的特点是其多功能性。用它可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系列气体实验,如氢氯光化反应,合成盐酸、氨气,氨催化氧化反应,气体系列性质实验等一系列复杂实验;还可以代替启普发生器,既可控制气体产生的流量,还可进行加热制取气体和(液一液)反应制取气体;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用药量少,实验效果显著。可直接用于教师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第二课堂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理想的多功能气体系列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设计】:氯化氢与氨反应生成微小的氯化铵晶体分散在空气中呈烟状。反应方程式为 :HCl NH3=NH4 Cl原反应装置见图 1中甲与乙。使用原反应装置 (甲 )在实验操作时需抽取玻璃片 ,不仅操作不方便 ,而且会造成药品外泄。同样在使用装置 (乙 )时 ,存在空气污染等问题。现用一个密封 U形管装置 ,使得操作简单 ,反应现象更加明显。这个反应常用来鉴定氨和氯化氢。【器材】:支架 1套 ,磨口的 U形管 2只 ,海绵 (滤纸或脱脂棉 ) 2块 ,图钉、胶头滴管各 2只 ,备用橡皮塞 4块 ,浓盐酸 ,浓氨水。图 1【步骤】:方法一 :装置如图 2 (甲 )(1)用两只胶头…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打开活塞F,在瓶外将氢气点燃,小心而快速地将导管伸过三口瓶内,使氢气在玻璃管D内燃烧。2.滴入全部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可见氯气在三口瓶内弥漫.旋转点火导管,使火苗离开玻璃管,并略加快氢气的排放速度,可观察到醒目的苍白色火焰,同时湿棉球旁出现飘动的白色雾带。3.由分液漏斗注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氯化氢气体和余氯。三、实验分析1.从氯气产生到实验结束。整个装置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故氯气和氯化氢…  相似文献   

16.
一、氯化铵受热分解实验的改进给试管里的氯化铵晶体加热,在试管上部内壁出现白色晶体,就凭上述现象说明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学生不易置信,甚至有把这一现象跟加热固体碘产生的“升华”现象相混淆.因此改用弯曲玻璃管,两端各用固体药品,分别吸收掉一种气体,从而检验出另一种气体.这样做,实验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技巧 1:蓝石蕊试纸变红后恢复蓝色1广口瓶 1 2 5mL2变质试纸3窗砂4浓氨水 1 0mL图 1  化学实验中要检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般用蓝石蕊试纸 ,而实验室内有大量挥发出来的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致使蓝石蕊试纸在实验室中保存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色 ,要想使其恢复蓝色可用如图 1所示的方法 ,也可用此方法存放少量蓝石蕊试纸 :  技巧 2 :巧开酒精灯帽学生分组实验中 ,有个别学生违反操作 ,用酒精灯帽盖灭酒精灯后不再提起一次灯帽。致使酒精灯外界压强大于内部压强 ,灯帽打不开。打开方法 :把酒精灯倒立过来 ,让酒精浸入到灯帽和灯身之间 ,…  相似文献   

18.
1氯化氢喷泉的微型实验 (1)设计意图 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事先制备好一烧瓶氯化氢气体,再带到课堂上演示。由于从制备到上课时间间隔较长,演示时效果不是太好,往往喷入烧瓶的溶液太少。特别是收集HCl的烧瓶不很干燥时,放置时间再长,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19.
简单易懂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四川井研县电教站雷安良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为气体是一种看不见的物体,如不通过实验,学生对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不易理解,达不到教学目地。笔者采用了下面的实验装置进...  相似文献   

20.
一、改进目的 普高化学教材[实验6—5]和学生实验八与职高化学教材[实验4—7],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都是在试管中进行的,由于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都会生成难闻而有毒的红棕色气体NO_2,污染实验室(或教室)的空气,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有关反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