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人格特质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39名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职业倦怠现状及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工作倦怠的程度,其中性格开朗、情绪稳定、亲和力强的教师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河北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北省99%的幼儿教师有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教师的教龄、学历、婚否及有无孩子对其职业倦怠影响明显,其中工作时间少于5年的幼儿教师的总体倦怠程度比其他教龄段教师的总体工作倦怠程度更低;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幼儿教师,相比较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工作倦怠;已婚和有孩子的幼儿教师,相对于未婚和无孩子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更严重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高中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此,对61名高中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高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的关系。调查发现有42.61%的高中青年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其中6.56%的高中青年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资本所有维度都与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高中青年教...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武汉市4所高校59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都处于较低水平,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8,p0.01),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减轻工作负荷和提升工作乐趣有利于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因面临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而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却很少受人关注.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旨在调查广西某县苗族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苗族初中教师情绪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个性化程度不高,教师成就感很高,教师职业倦怠不严重;教师自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倦怠和自尊水平程度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Gibson和Demb(1984)最先提出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两个独立的因素: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已有大量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学效能感越低,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Leiter早在1992年提出,职业倦怠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危机。李永鑫、杨暄、申继亮(2007)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  相似文献   

7.
据研究,我国成人高校中青年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或重或轻.本文在Maslach职业倦怠(burnout)理论基础上,基于四川教育学院实际,分析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呼吁本院乃至全国的成人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关注中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科学地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从业人员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途径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的工作倦怠 倦怠感包括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和成就感缺乏三个维度,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由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简称MBI)等提出的关于工作倦怠的多维概念. 在教师、医务人员、警察、银行职员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倦怠现象,小学教师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这就使得教师成为工作倦怠的易发群体.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理论上分为三个指标: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以情感衰竭为核心成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显示,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的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的流行病。教  相似文献   

11.
女性法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法学教育教师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调查发现,女性法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年龄、教龄、职称、学历、教育背景等方面密切相关,女性法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变化曲线随着教龄等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变化,如与学历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具有留学背景的女性法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明显低,中青年女性法学教师是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群体。为此,应建立健全女性法学教师参与院校决策的制度支持系统,在评价的量化标准中体现对女性法学教师的人文关怀,培养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总结多年从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切身体会,查阅大量教师职业现状研究调查资料,"职业倦怠"四个字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职业学校尤其严重。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  相似文献   

13.
<正>何谓职业倦怠?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那何谓教师职业倦怠呢?显而易见,就是把前面的主语"人"换成"教师"即可。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1.5%,有中度工作倦怠的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集中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近来,教师职业倦怠引起研究者、社会团体和公众越来越深切的关注。根据“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近30%的被调查者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人们不禁为此担忧:当教书育人者倦怠于备课、授课的时候,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钧  姚锐 《文教资料》2006,(29):22-24
现代社会,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在职业枯竭逐渐成为“流行病”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它不仅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缺乏应对能力。高校教师群体是否遭遇职业倦怠现象,似乎尚有诸多分歧,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话题的由来据中国人力资源网主持完成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现象正袭扰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许燕认为,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现象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流…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每日新报》曾联合解放军464医院,针对天津市5000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师压力较大,三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有六成教师表现为心理状况欠佳。因此,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18.
工作倦怠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中小学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本文对近几年国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研究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并对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角色压力、组织承诺、组织公正、组织支持感是可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因此,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教师主动应对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高校。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136位成人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结果发现,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高于普通高校教师;男教师工作倦怠水平高于女教师;31—40岁的教师,硕士学历教师,副教授职称教师工作倦怠最高,并据此提出一些预防及应对工作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