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建立健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是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简要回顾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历程;论述了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建立健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有其独特性,其质量保障体系更为复杂。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的指导监督不到位、质量信息平台缺失、社会评估机构缺乏等问题,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认识上不清晰、制度上不健全、实践上有漏洞等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政府作为主导方,其指导监管的渠道平台要拓展,力度必须加大;高等学校作为主体,其质量保障制度和机制必须健全且执行有力;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指导及监督应畅通有效;在职研究生作为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存在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类型的多样化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的内、外环境因素,提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是重视培养机构在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管理核心作用、有效途径和措施,以及实现培养单位、政府和中介评价机构的三方共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心理学理论对如何引导高校研究生群体进行自我成长、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认真总结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研究生群体特点,提出了以退为进、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增长及培养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学校必须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学校一学院 (系)一学科三级管理体制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保障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机制,主要有队伍建设机制、组织制度与约束机制、目标引导与考核机制、激励与控制机制、信息传输与处理机制、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聚焦和明确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建设,是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全面贯彻和具体落实。通过梳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脉络,简述了《意见》出台的背景,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意见》中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与重要举措,并以天津市为例,阐释了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模式,对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是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我国亟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文章从树立多元质量观入手.总结质量监督的概念,并分析了质量监督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8.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对于动态监测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丰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从核心内涵来看,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需要体现研究生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和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达成度。最后,从理论依据、国际经验、客观需求、管理实践四个方面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西安交通大学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经过慎重论证,决定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现已任命了所长,开始开展工作。研究所以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的理论、信息和决策为研究对象,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发展规划;培养方案与教学法;改革试点方案;招生与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中外研究生教育比较等,起到作为主管校长与研究生院的参谋作用,并为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介绍了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网络规划、数据流的结构和系统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其对高等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参考价值,进而提出了建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