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作为审美对象,艺术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向审美者显现自身,但这种显现相关于审美经验的生成。针对作品的审美活动,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的相互生成。审美经验的传播就是审美经验经由媒介所发生的交融,但传播媒介在显现作品和艺术时,又遮蔽了它们自身。只有不断地去蔽,才能让艺术的本性与存在相关切,从而让审美经验生成生活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辉  彭正梅 《教育科学》2021,37(5):12-20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杜威美学的重要贡献首先在于颠覆了西方美学传统,确立了审美经验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重建了艺术与生活经验在美学上的深刻联系。他对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审美特质的细致观察以及基于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新界定,对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世界美学的当代转向可以追溯到杜威在1934年撰写的《艺术即经验》(亦译《作为经验的艺术》)一书。虽然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有不少缺陷,但它在很多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解释当今的艺术实践,甚至能为文物保护、城市建筑设计和自然景观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中,“经验”的圆满被视为艺术的特征,即当人们的日常经验达到了一定的完满程度,就可以被称为艺术了.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还存在着分裂化、技能化和功利化等问题.根据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首先应树立起“大美育”儿童艺术教育观,继续开展综合艺术教育改革,同时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与审芙的五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这在当代的艺术、传媒的实践中尤为显著。日常生活的审芙呈现在于我们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审美活动只有在对日常生活的直观中才能这到其本质.植根于日常生活也就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审美的活动建立在日常生活的时间中,并且使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观看活动而被赋予形式。  相似文献   

7.
万巨红 《文教资料》2009,(36):19-20
自黑格尔以来.艺术终结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然而,舒斯特曼比较乐观地认为,如今“艺术的终结”的美学现状只不过显示了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衰落.一种身体和精神两分、艺术和生活两分模式的崩渍和不合时宜。正像其著作《生活即审美》副题“艺术终结后的审美选择”所提示的那样,舒斯特曼认为,对于今天的审美选择来说,审美复兴最有前途的选择应该是发现并扩大艺术的领域,使得审美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并最终朝向艺术和生活的整合。身体美学正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一方面,艺术、审美经验与身体的特殊关系需要得到正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当代文化中的身体转向也催生了这一美学理论。而正是在身体关切这一点上,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与中国古典关学对于身体的理解共生出许多相似之处,如对身体的整体式理解、对身体实践和情感的注重等。  相似文献   

8.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直观性,也是人类产生审美过程的基础,同样也是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和沟通枢纽。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不能从现实作品中脱离出来,在主体想象和情感的相互配合下,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通过对西方艺术中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空间形象作品以及西方艺术流派演变的原因来进一步去认识审美经验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中的魅力,了解审美经验在艺术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加强对审美经验的培养来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强化对艺术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审美经验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与体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的体现。在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交织的当今社会中,许多新的现象、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鲜的审美经验。文学的边缘化带来审美经验的世俗化、私人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导致审美经验的感官化、娱乐化;大众传媒多样化带来审美经验平面化、当下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美学"理念近几年流行于学术界甚至是大众生活,人们将审美视野更多地投射于日常生活审美中,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发展和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审美活动在快速消费文化下更显复杂。大众文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当代艺术的"审美日常生活化"成为"生活美学"背景下的双重困境。只有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感应互通,才能构建出一个本真自然的美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阿诺德·伯林特认为美学必须回到一个坚实的并且可以作为人类审美共同根据的基础——审美经验,并由此形成了"审美经验—审美事实—审美理论"的美学建构之路;伯林特把包括艺术对象、艺术活动和艺术经验的总体情境称为审美之域,他不仅对审美之域中的艺术对象、感知者、艺术家和表演者进行了现象学描述,而且认为审美之域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非认知性的特点;伯林特认为应该走向一种经验论的美学,而传统审美理论由于没有把自身建立在严格的经验分析基础上而被他称为片面的"替代理论"。  相似文献   

12.
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在唱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音技巧训练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中。适时地运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讲解,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5,(8):38-43
当代美学将超验层面的"审美"与经验层面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同时消解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形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现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传媒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扩展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时空,丰富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内容,同时网络技术也消解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属于抽象的艺术领域,它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等特点,使审美者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音乐审美经验本质和功能的研究,认为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过程中有着“前理解”和“净化”的性质。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不仅能够促进审美主体与音乐作品在感性样式上的相互契合,同时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情操,塑造完善酌人格。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容慧华 《现代语文》2009,(11):103-105
日常生活诗歌在完成求真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其艺术审美价值。日常生活诗歌因其书写的"平民化"和"口语化",注重个体经验对此岸生活的表达,它将使诗歌传统美学品格开始自觉走向对个体存在与生命感的关怀与超越。立足日常现实,亦从不弱化审美观照,卢卫平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日常生活诗歌从求真价值到艺术审美价值的自觉过渡。  相似文献   

17.
绘画观察谈     
绘画观察的目的是为绘画有选择地寻求自然形态中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因素,只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全面地认识客体。这就需要对客体有选择地、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需要对客体进行整体的及在思维的参与下的观察。同时,要提高主体的主观认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客体中的审美因素。要了解不同化背景和观念形成的不同的观察方式,才能更有助于绘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表演则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只有从文字到音响完全理解作品,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富有个性的创造,才能真正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目的。通过对欣赏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方法的阐述,进一步论述了只有通过体验、感受,才能真正意义地在表演中进行创造,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才能使演奏技能真正服务于表演。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文艺学、美学界的讨论,使得文艺学、美学的研究开始关注当下的审美现实,传统的审美原则及价值立场遭遇了“重构”。“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西方后现代的理论话语,对我国关学建构的意义在于:技术理性时代虽然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审美的“主体性”内涵,但技术与关、艺术的结合却会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关崇拜;消费社会的“生活伦理的审美化”使道德、审美向个人回归,向平凡的日常生活回归,但却会升华出新的神圣感;在消费主义时代“审美”会成为一种时尚的风潮,但是现代的“审美”必与传统结合才能真正显示出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理论学习,理解美一直以来,许多人把美育等同于"美"的教育,并认为这种"美"的形态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得到充分而集中的体现,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把美育的内容狭隘化和浅俗化了。经验告诉我们,体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