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文与白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本文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以及声韵的文白异读方面举例讨论了旬阳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  相似文献   

2.
延东土话中数字的文白异读、姓氏的文白异读是汉语中不多见的有趣的语言现象,其他语素的文白异读更是丰富。这些文白异读,使我们看到土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各个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3.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文白异读是芮城方言中的重要语音现象.该方言的文白异读是其在语言接触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不同语音层次在现代口语中的反映.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非常丰富且具有自身特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上,声调调值相当一致.因此,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两方面描写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类型,并对该方言文白异读所透露出来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乖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白异读是祁县话也是晋语很重要的语言现象,祁县话的文白异读很丰富,由于“白话”太多,以致外地人很难听懂,而晋中地区各县方言之不同也表现为白读的不同。本文介绍了祁县话文白异读的类型以及文白异读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韵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四个方面举例讨论了富平城关话的文白异读现象,并认为其文白异读具有区别词义、透视历史层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白异读现象生成的基本前提是在不同时空、不同语体中汉语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文字的流通形式是文白异读的重要因素。方言系统间的相互接触是文白异读产生的必要条件。形成文白异读的主要动因是相互之间的交际。辨析文读和白读可以以词汇分布的特点为依据,并综合运用语音对应规律和权威方言等多项依据来加以解释说明。文白异读系统性源自方言间天然的音韵系统对应性。它与语音层次分析可以相互为用,但是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通过文白异读的不同读音联系词汇内容和背景,来具体讨论音韵层次叠加的语言的接触方式、过程和结果,这才是文白异读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文白异读指的是同一个字有读书音和说话音的不同。它是语音发展的历史积淀。研究文白异读现象对于研究古音和考本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湖南泸溪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章从声、韵、调等方面归纳性地分析了泸溪方言的文白异读,从语音的角度揭示出泸溪方言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国家语言政策对普通话的大力推行,汾阳居民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了语音上的变异。本文以汾阳方言文白异读字的变异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白异读的使用情况。汾阳方言文白异读正向文胜白弱阶段转变,文白异读的叠置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总趋势是正逐步朝着普通话靠拢。此现象表明,一方面,汾阳方言文白系统的自身语音内部正在进行深刻地调整;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与汾阳市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外出经历、职业等社会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黄冈话的文白异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黄冈话的文白异读。一、考察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见系开口二等字的文白异读等,凡五类;二、联系新旧读、零星异读,见系开口二等蟹摄字的读音等语言事实,证明:黄冈话文白异读是方言间互相渗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文白异读分为文读和白读两个系统,是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晋语的特色之一。本文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方面讨论了位于秦晋交界处柳林县三交镇方言的文白异读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晓辉 《文教资料》2014,(31):105-108
开城镇隶属于安徽省无为县,其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文白异读是开城镇方言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其文白异读现象也呈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在声母和韵母上尤为明显。本文分别从声母和韵母上描写开城镇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并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白异读是都匀方言的重要语音现象,它不仅丰富而且复杂。从声母音类和韵母音类两方面,对都匀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可以使我们了解都匀方言文白异读的特点,看到都匀方言文白异读的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音节结构和音韵系统方面来讨论无锡市区老派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白异读字在无锡方言常用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这些字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无锡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和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体现出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因此,对无锡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的演变过程,更有助于普通话在吴语区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潮州地区地名存在许多异读现象,它们既反映着历史痕迹,又蕴含着方言印记.对潮州地区三县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潮语中地名异读现象,可将原因归纳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替换等四个方面.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且并不是只受单一因素而决定,这反映了潮州地区古朴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松滋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较为普遍,且有自身的特点。文章考察了松滋方言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特点,并且探讨了文白异读所反映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6.
徐小兵 《文教资料》2007,(34):219-221
泰兴方言处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界地带,文白异读现象非常丰富。本文考察了泰兴方言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并探讨了文白异读所反映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安芦洪市话的文白异读字的例举与讨论,展示了该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概况,表达了论者对该方言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安康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均有多项文白异读。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康中原、西南、江淮三个方言区文白异读的接触关系,并认为安康方言文白异读的融合方式属于不同方言在接触融合之中所产生的语言累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陕南湘语文白异读现象进行了考察,描写了中古全浊声母字、次浊声母字和清声母字的文白异读,分析了形成文白异读的原因及陕南湘语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白异读的研究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方言调查字表>为调查依据,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浙江黄岩话的文白异读情况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描述,探讨并总结黄岩话中文白异读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