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2.
一、意义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活生生的语文素质。“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媒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只有对教材作个性化的处理,教材、教师融为一体,带着活生生的知识能力训练体系走向学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了“少慢差费”之责,受“误尽苍生”之难。语文课堂上,经过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味同嚼蜡。学生习惯了顺应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  相似文献   

4.
现代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一定汁划的指导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掌握某一确定认知对象,实现某些内在的发展变化。内在的发屣变化指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科学地处理教材,实施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脱离传授知识另搞一套,否则培养思维能力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力的阶梯,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并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还有教师“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的自然变味。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低落、抵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语文教学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就应优化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点拨法”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教师若能成功地运用“点拨法”教学,就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果和高效率。一、认清特点,抓住关键一是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点拨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并不排斥和抛开传授知识,而要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在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与教材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学生知识和经验尚不丰富,智力发展水平不高,不能独立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诱思探究”教学对协调这些关系,使其和谐发展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是戏剧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既传授知识的发展思维,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求知识的过程。”德国第斯多惠也说:“一个坏教师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以往在探究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更多考虑的是“教什么”,对于“怎样教”只是停留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或者说是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或者说“怎样教会学生会学习”考虑的很少。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学得方法和技巧的主要“通道”。现代教育思想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材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教师教学的“教本”。变“主教”为“主学”,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程超宏 《新疆教育》2013,(11):87-87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与教材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学生知识和经验尚不丰富,智力发展水平不高,不能独立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科学的诱导和引渡,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诱思探究”教学对协调这些关系,使其和谐发展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在“利息”一节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实相关学习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雷学东 《新疆教育》2012,(17):91-91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去向不再是“主演”,而成为教学的“导演”。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如果把知识比作食物,那么课堂师生关系就像“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托,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验证明,教师在教学上如果利用教材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材”等同于“教科书”。实际上,“教材”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新课程改革即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山东省桓台县实验学校的周云老师就着重讨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角度,认为应从编者、学生、教师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剖析,力求做到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细致分析教材知识点,并能巧妙地展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程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比较多,内容抽象,概念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而且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运用尝试教学法时我作了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且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去研究“学生的学”的问题上。在教学中,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成就每个学生,快乐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