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主位-述位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是……"与"是……的",说明二者都是述位化标记,但它们的语用含义不同,并且适用的语法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雷公电母”.“面目狰狞,威力无比”,是人们敬畏的神灵。这是因为,雷电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一秒钟就有100次闪电发生,经常有巨大的破坏力。古人不知道成因,对它充满了恐惧。  相似文献   

3.
老是有普京给人解围的消息。这不,2009年5月8日,身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来到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俄国防部女子寄宿学校视察。按照事先安排。卡扎科娃要为总理演唱一首著名的二战歌曲《防空洞》。但是因为紧张,她在唱到一半时竟突然忘记了歌词。就在这个小女生难堪得手足无措时,  相似文献   

4.
5.
6.
丁海霞 《知识窗》2005,(11):58-59
王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级主管,平时精力充沛,工作忙碌,整个公司在他的管理下,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拥有量的1/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工增雨已成为向天空这个天然大水库索要水源和缓解旱情、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和  相似文献   

8.
我手边还留着些中学时代的课本,有时翻看几眼,会重新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课堂上--而我经常回去造访的,是高二时魏开瑜先生的语文课.这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偶尔上课的时候会说两句笑话.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相似文献   

10.
11.
最近几年在中国由于学者的不断“关怀”,“科学主义”一词时常被提起,更被视为贬义词而不加分析地拒斥。这种做法常与学术反科学运动有某种内在联系,当然也与对科学的无知、嫉妒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改变我们工作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根据2006年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11亿网民中,对网络最主要的需求并非工作,而是游戏和娱乐。2005年,我国网络游戏带动相关产值达到280亿元。越来越多的人, 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网络游戏“玩家”的大军之中。但就在这部分人中,  相似文献   

13.
14.
自中美纺织品贸易正常化以来,中国纺织品输美一直受到美国的各种限制,从80年代的反倾销,90年代的削减配额,到21世纪的特保加反倾销.本文将分析美国采用的这些限制措施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上有许多富翁,是白手起家的,也有些人是继承祖业而成为富豪.无论是创业或是守业,看上去似乎都是下一代不及上一代.但这绝非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的翻版,而是不懂“聚财“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见识",是一种智慧,而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把"知识"与"见识"区别对待的.老子<道德经>认为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说的是,学习知识, 日积月累,有所进步,所以说是"为学日进";修行与求道,目的是逐渐减少人的私欲与偏激,故称 "为道日损".私欲、偏激越少,离道越近.  相似文献   

17.
18.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贴牌生产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新型贴牌”已经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这种“新型贴牌”不再等同于传统的“三来一补”,而是作为一种新的自主创新类型,正在成为逐步提升我国技术能力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从传统贴牌到“新型贴牌”:一个质的转变“贴牌  相似文献   

20.
刻在埃及法老图坦卡门墓上的咒语,声称要报复擅闯他陵墓的人。这一"木乃伊诅咒"一直是考古界最神秘莫测的故事之一。美国最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提出了一种新说法,称真正夺走那些进墓者性命的可能不是"木乃伊诅咒",而是陵墓里的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