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选取中国羽毛球队10名男运动员为受试者,对其卧推、臀推、非优势侧腿举、优势侧腿举和深蹲等5种动作形式在不同负荷强度下最大重复次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制定5种动作形式在不同负荷强度下最大重复次数的新标准,供羽毛球运动员抗阻训练作为参照。同时,获得组内最后一次动作的速度,确定训练的安全阈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抗阻力训练强度与肌纤维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影响运动成绩的训练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抗阻力训练强度(%1RM)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是重要的因素.文章综述和分析抗阻力训练对肌纤维产生的适应.当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达到18%~35%1RM,即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而肌纤维类型间的相互转变可能和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无关.横向分析优秀举重运动员,表明肌纤维TypeⅡ肥大程度增加最为明显,其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在80%~95%1 RM.  相似文献   

3.
力量训练能保证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机体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大负荷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潜力,使有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认为力量训练可以概括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中要注意负荷量的增加,训练的特点负荷强度大(75%~100%),每项训练完成的组数多(5~8组),每组重复次数少(1~6次),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间为3min,采用大强度训练法训练时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应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2~3min,提出爆发力训练负荷等级与重复次数以及极限用力的百分比关系;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速滑运动员力肌肉耐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练习重复速度要快,采用最大力量50%~80%的负荷,重复在10~30次之间,间歇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现有的重量训练器材上加装位移传感器,并研发相应的数据实时采集与诊断分析系统,以监测训练过程中力量、位移、速度、功率等参数,实时反馈给使用者,为实时监控和评价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强度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超等长阻力训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化指标与训练负荷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河南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冬训准备期训练负荷进行为期16周的诊断与监测.结果显示:冬训的负荷强度较小,负荷量过大;CK对诊断负荷强度较为敏感,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BU对诊断负荷量较为客观.但在BU处于高位、负荷严重积累时,并不随负荷量的变化而明显地变化;Hb与负荷量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相对滞后.提示:具体应用时,一定要将这些指标与负荷的变化结合才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三)中长跑的专项耐力训练负荷为了便于控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发展专项耐力的负荷安排除根据运动员个人情况外应遵循下列原则:☆逐渐增加重复次数,保持距离与速度;☆依比赛距离要求,逐渐增加练习距离,保持重复次数与速度;☆增加速度,保持距离各种距离跑的速度由速度目标,即预计比赛速度计算。在间歇训练中,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保证心率恢复到120~130次/分钟。见表7。四、中长跑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一)合理分配全程体力中长跑的合理技术是与运动员的体能、身体素质、专项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的。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在全程的前半段或更多的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子竞走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血细胞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男子竞走运动员冬训期间及赛前训练中血细胞指标监控进行分析,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等血细胞指标。结果: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阶段的血项指标存在不同的波动性,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指标对评定运动员赛前、赛后身体机能状况,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等是不可缺少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竞赛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2)竞赛期以成套动作练习为主,提高成套动作的成功率,加大优质套在成套训练中的比例,负荷量小,强度大,主要以成套动作难度为主,主要采用成套动作重复训练法与成套动作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9.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训练负荷量与训练周期成反比,铁人三项中各单项训练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行车、跑步和游泳;在训练强度上,是有氧训练为主,混氧训练为辅;高原训练的效果与训练负荷、训练周期相关,但是与训练周期不完全相关。结论:1)适当缩短高原训练周期,提高有效负荷训练;2)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铁人三项中各单项的训练负荷;3)在训练负荷量较小的前提下,加大重点课次的训练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速度性抗阻力跑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界阻力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速度练习。通常人们把这种练习作为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和专项能力增长的训练手段。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一般采用上坡跑、拖物跑、穿沙背心跑和踝系重物跑等方法。运动员通过进行合理的抗阻力跑训练,能够促进蹬伸与摆动力量的增长,速度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抗阻力跑的性质认识不足,选择的手段也有偏颇。在训练过程中,只注重抗阻的负荷而忽视跑动的速度。有些运动员经过抗阻力跑训练后,不但速度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正确的动力定型还会遭到破坏,致使事倍功半。 从运动生理学上分析,运动员在进行抗阻力跑训练时,如果抗阻负荷较大,将会使工作肌群用力的性质发生改变,尤其是支撑腿股二头肌用力时间加长,延长支撑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与肌肉用力放松的交替频率将会降低,从而导致肌肉的收缩速度减慢。所以正确选择速度性抗阻力跑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