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在民俗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认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显著变化体现在4方面:参与人员的身份变异;宗族崇拜的削弱;活动指向的功利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原因:一是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意义系统的匮乏、价值系统的偏离、交流系统的瓦解;二是社会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民俗体育参加者的个人背景复杂化、"表演"场合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2.
在民俗体育、社区体育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型,结合互动实践法探索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机制,以促进体育教学教改、探索相关策略和应对方案。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法,分析民俗体育教学实践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绩效,以期为高校民俗体育教改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福建厦门保生大帝信仰进香活动中的"蜈蚣阁"表演过程、发展变迁及体育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蜈蚣阁"是依附于保生大帝信仰崇拜下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盛行于清朝时期的"蜈蚣阁"在文革期间搁置,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并得到积极发展;"蜈蚣阁"的体育价值有文化传承价值、青少年教育价值、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价值、闽台文化认同价值等。  相似文献   

4.
社火是民间常见的体育艺术表演活动,它始自于古代农民对土地神与火神的崇拜,伴随着祭神风俗的发展流传至今;它作为民俗体育的重要部分,是农民节庆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方式。文章从民间社火的表演形式出发,结合其健身、娱乐、休闲功能以及农民了解、参与社火表演的情况,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讨其对农民健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田野调查法等,对越地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整理,探讨越地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基本特征。主要结论:越地民俗体育主要存在于节日节庆活动、生活生产、信仰祭祀等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依附性、传承性、功能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建议:加强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开发,强化民俗体育的社会性,注重民俗体育活动人才的培养,合理利用外部条件,充分发挥民俗体育的作用,推进越地民俗体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大理白族民俗节日中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认为:众多民俗节日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同民俗节日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形式各异、方法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民俗节日相辅相成,而这些传统体育在民俗节日中的开展,蕴含着严肃的宗教性;具有独特的民俗指向性和很强的传承性;体现强烈的娱乐性等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作业法、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原生态的角度对舟山群岛渔村民俗体育进行分类归纳,对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海岛渔村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的产生,由海岛的特定生产和生活环境所决定产生;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按载体可分为"船上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泳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滨海类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海岛民间乐舞类"和"海岛儿童民俗游戏"。涉海性、原真性、行业劳作性、交融性、依附性、功利性等是原生态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三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师永斌  闫晓鹏 《精武》2013,(19):99-99,101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以旅游大环境为依托,民俗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河南省整体体育水平不高,民俗体育产业组织规模较小,产业附加值不高,使得河南省民俗体育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民俗体育现状进行梳理,为实现河南省民俗体育产业化,推动河南省民俗体育经济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图腾崇拜、圣数崇拜以及产生的社会条件、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为新疆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认为:闽台民间信仰对闽台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与体育之间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民间信仰活动中,包含着许多民俗体育的内容,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又渗透着民间信仰的色彩以及民间信仰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闽台文化亲缘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影响因素量表,提供可供参考的影响因素体系,指导民俗体育的实践,推进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形成探索民俗体育发展的共识、方法。建立SEM模型,并经过多次修正,判断影响因素的合理性、科学性,得出: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其现代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引导"管理者认知",推进"项目价值探索",赢取"学校支持";"源自于民间-发展于高校-回馈于社会"——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民俗体育"软着陆";回归身体价值本质探索民俗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过程、特征及成因.在此个案基础上,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研究表明,社会自然环境变迁是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社会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并不是完全同步或同向的;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是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方式是"解构-重构";"解构-重构"有形式、内容和功能的"解构-重构"等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黄山市所管辖的三区四县的民俗体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其中内容包含:民众参与民俗体育的态度和目的;民众获取民俗体育知识的途径;民俗体育开展的内容及形式;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特点;民俗体育开展的场所及活动经费;政府管理政策。并进而寻找其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黄山市地方民俗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因素分析等方法,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已彰显出体育的特色,是古滇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古滇人民观念不羁、思想无垠,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西方的体育文化也逐渐的在国内盛行.例如各种健身操、街舞、瑜伽等等,逐渐的取代着国内各个体育项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这对国内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以及继承无非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晋北民俗体育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对晋北地区盛行的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论述以及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民俗体育的处境变得愈来愈艰难.尤其是民俗体育活动在城市开展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同时学校对民俗体育教育的植入也不是十分的重视.针对以上这些出现的情况给予了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将晋北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古滇民俗体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已显现体育特色,是古滇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原始宗教促进古滇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也孕育了古滇民族体育思想.古滇人民观念无羁、思想无垠,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两岸学者对"民俗"、"民俗体育"的定义与范畴的意识形态根源,以及闽台民俗体育渊源关系,并探讨了闽台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及其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闽台两地在各自体现出的民俗体育,表现同样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习俗,具有同样的身体活动形式、运动设施、器材等物质体系,而且具有相同的内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非物质体系,是同一种体育文化的特征。保护和发展闽台民俗体育,是祖国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妈祖民俗体育的依存方式、内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妈祖民俗体育是在以妈祖信众较为集中的居住地区,人们创造并形成传统而传承下来的一种身体运动习惯.其存在形式包括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妈祖舞、祭典活动、妈祖车鼓等.妈祖民俗体育与妈祖的祭祀、庙会等民俗活动联系密切,具有地域性、宗教性、竞技性、娱乐性、依附性等特征.建议应注意挖掘整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并开放妈祖民俗体育的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从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为切入点,探讨洛阳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在洛阳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促进洛阳民俗旅游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