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与“集体”密不可分的。无论集体责任感、集体义务感,还是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离开“集体”都是空谈。因此,在学生集体中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到一个班级而言,即要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具有最强...  相似文献   

2.
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的“社会” ,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和“实习”基地。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任何力量也代替不了的。因为班集体具有高度的社会倾向性 ,它反映社会的政治、道德、美学等思想 ;班集体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能产生整体效应 ;班集体又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体性 ,其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了共同的集体意识以及自觉的、统一的社会心理。班级的规章、制度、学习秩序、纪律、学习风气、班级气氛 ,加之班级的传统、舆论、仪式 ,直至学生之间使用的特别语言、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3.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学生应当进行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的教育.”然而,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还比较自私任性,集体观念淡薄.因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一般群体 ;集体一旦形成 ,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合力。那么 ,作为一个班集体 ,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 ,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是组织集体活动。所以 ,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 ,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只有同学之间彼此认同,形成合力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来说,也只有集体成员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班级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集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探究提高小学班级凝聚力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高校班级集体主义培养和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生活中最稳定、最直接、最基层的群体,是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最基层单位,而班级集体主义则是这一群体的核心,是班级团结凝聚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班级集体主义一旦形成就能产生集体行为的共性:心理相容、行为从众、相似相辅.班级集体主义的培养与学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宿舍管理社会化,高校班集体建设受到巨大的冲击,新形势下高校班级集体主义的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虹 《教师》2013,(13):35-36
班级是小学生延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学习生活环境。班集体的生态状况对其中每一个成员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孟母三迁"就揭示了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班级中推行创建先进班集体的活动,有利于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先争优的进取意识,进而达到  相似文献   

8.
所谓班集体的规范,是指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思想、评价和行为标准。它是按照教育方向、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对班级成员关系以及集体和个人行为所作的规定。主要分为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两种。如《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班公约》等属正式规范;社会及校园的舆论、风气、学校与班级的优良传统属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体现了社会和集体的普遍要求,非正式规范则反映了一个集体的特色。一、班集体规范的形成班集体规范的特征,一是具有普遍性。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郭卉 《甘肃教育》2010,(8):19-19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坚,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班级管理要依靠班主任,更要依靠良好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一位成员,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应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二、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班集体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集体奋斗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学习、纪律、劳动、体育),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如月、学期、学年)。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有这样一段关于班集体的阐述:“一个班级,只有当她的每一个成员都充满了责任感,从而使整个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时,才真正称得上是‘班集体’。”现代教育论把班集体看做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在为集体奉献的环节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如何才能让班集体成为展示学习才能、熏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绿洲?班级文化的建设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自我教育的课堂,所以构建和谐班级尤其重要。和谐班级应该是一个团结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对这个集体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谐班级应该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谐班级是一个满足学生所需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在这个集  相似文献   

12.
影响班集体内聚力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班级集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班集体成员的情感关系。内聚力高的班级,其班级成员的彼此认同感强烈,彼此间对成功与失败有共同的感受,为他人成功而高兴和自豪,对受挫者深表同情,并帮助他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这样,班集体成员之间彼此依恋和帮助,班集体内就会充满友情和欢乐。  相似文献   

13.
影响班级集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班集体成员的情感关系。内聚力高的班级 ,其班级成员的彼此认同感强烈 ,彼此间对成功与失败有共同的感受 ,为他人成功而高兴和自豪 ,对受挫者深表同情 ,并帮助他战胜挫折取得成功。这样 ,班集体成员之间彼此依恋和帮助 ,班集体内就会充满友情和欢乐。二、班集体成员的价值观念。内聚力高的班级 ,其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动机、奋斗目标和道德规范是共同的。具体表现为对劳动的态度 ,对学习的态度与目的 ,对周围人们的态度等方面。当个人的动机和目标与整个班集体的动机和目标发生偏离时…  相似文献   

14.
王在杰 《云南教育》2001,(14):12-13
班级集体是构成学校集体的基础单位 ,学校集体正是通过各个班集体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作为班级集体 ,其主要特征为 :(1)组成带有强制性 ;(2)成员具有类似的身心发展 ;(3)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居于核心地位 ,具有一定权力 ;(4)班集体还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5)班集体的真正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 4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阶段 ,教育要求对集体来说是外来的 ;第二阶段 ,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教育要求 ,并协同教师按这些要求规范其余学生 ;第三阶段 ,学生的整体接受了教育要求 ,并向个别后进生提出了这些要求 ;第…  相似文献   

15.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12):66-69
一、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其教育价值建立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班级集体意识、凝聚力和自觉纪律的形成,还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个性是否健康发展,都与班集体人际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透过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所谓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指班级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和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直接关系的总  相似文献   

16.
学生班集体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儿童教育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即跳出自己的圈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社会、国家,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通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接触面扩大了。在集体中,教师的爱是集体成员积极上进的重要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集体生活中,模仿是指在集体的一定刺激的影响下而产生与他人相似的行为;在班集体中,越是有威信、有影响的人,其暗示效应越高,容易引起别人的模仿;在集体生活中,集体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影响集体心理气氛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最完善的阶段。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成员是对于整个群体和每个个体都有意义的共同价值。学生班集体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使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班级也是一个小的社会,班级有班级独特的秩序,有班级独特的文化,也有班级独特的管理方法。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班集体中,班集体状况的好坏会影响、感染和教育每个学生,使班级成员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都要受到班级管理的制约,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更有其独特性,班级就是“家”。班级成员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都要受到班级管理的制约。一般来说,一个班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道德修养的高低与班级的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理解型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理解的方法、途径、措施,进行创造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班级成员间平等沟通、真诚交往、合作共享的相处态度和集体的做事方式,是具有集体知识经验、集体制度规范和集体价值取向的班级共同体的集体文化。理解型的班级生活,以真诚的沟通、和谐的默契,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浸润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中,团结在班级文化周围,产生认同感,找到“家”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故而,建构理解型班级文化,创建理解型班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由单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既有独立性、自主性,又有受抑性、依附性;既有平等性、均衡性,又有特殊性、层次性,这些全部的特性和内容组合成班集体特性。成员离开班集体不能正常存在,班集体离开单个成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班级管理很复杂,其中班级管理中信息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的小集体。良好的班集体形成,是学校兴盛与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班集体小吧,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班集体大呢,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做班主任必须高屋建瓴,全面充分地把好班级的舵。要当好这个舵手,“水桶效应”应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